APP下载

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群体性舆情管理者

林 刚

(半岛都市报社,山东 青岛 266071)

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林 刚

(半岛都市报社,山东 青岛 26607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人手里都有“麦克风”,网络群体性事件快速演变成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舆情。在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所带来的不断挑战中,政府机关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和快速发展的进程里,对群体性事件演变成网络舆情进行发声。网络群体性事件所形成的网络舆情,成了我国社会舆情的观察窗口,我们可以从网络群体性事件演变成网络舆情的过程中了解其基础原理,找到应对的方法,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尤其要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加以引导。

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同时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矛盾日益明显,所以在此过程中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群体性事件也会逐渐增加。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十分显著的特点,其涉及领域十分广阔,影响力度也很强。而且互联网的隐藏匿名特点具有十分显著的特性,极大地方便了公众的言论,人们可以随意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导致现实世界中的群体性事件发展成网络舆情。我们对由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到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和演变机制了解得不够深入,必须对其特征和特性进行研究探讨。要想维护好社会的稳定治安,就必须严格把控好网络舆情,因为严格预防和管理是建立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的必要前提。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态度。舆情作为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本质上始终贯穿了民众和国家管理者之间不断变动的相互利益关系,是一种以民众和国家管理者之间对立与依存的利益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政治态度。群体性,是指事件的民众所受的特殊的对于中介性的社会性事件的刺激和以非法聚众的手段或形式,都是一种表达意愿的群体性行为。然而,事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可以反映出民众对于国家管理者的不满,体现出了民众与国家管理者在利益方面表现出的一种不和的状态,于是群体性事件便演成了网络舆情,这也正是舆情状况中的不正常表现和极端的暴露。

二、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

我们不仅要加强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管理,更要预防与控制其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以此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网络媒体的出现与快速发展给政府的社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媒体是一个可以筛选过滤的信息传播方式,借此可以更好地控制信息的产生和传播,绝大部分信息到达传统媒体组织之后,要经过媒介组织的严格过滤与筛查。报纸是传统媒体之一,从信息的采集到信息的筛选最终排版印刷到发行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把报纸作为引导社会舆论的介质,可以更好地使国家管理者对社会规范和准则进行有效控制。报纸是一种历史久远的媒体传播方式,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收集人以及信息编辑者都十分清楚,报纸的即时性较弱,且不能与受众进行良好的沟通,有着传统媒体的特性和不足。

但在网络媒体中,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发布、接收信息,双方的身份模糊不清,对信息的甄别和过滤难以做到有效的认知。而且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和信息传播的自由化,都给网络的信息筛查和源头寻找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发布信息的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信息的筛查难以做到完全正确,以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和蔓延,给社会的平稳秩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网络舆情直接造成了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或者间接推动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不良发展。

三、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

重视网络信息的收集和评判,网络群体性事件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一旦有影响社会稳定的信息在网络上传播,一定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影响,影响社会的秩序。而一些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信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并被人们以讹传讹曲解事实真相,所造成的影响就更难以估量。所以,政府机关要设立专门部门对网络信息动态进行密切关注,加以严防、遏制,从源头销毁信息,对于一些危害社会稳定团结的话题要进行实时监督,有效掌控,防止其扩散。还要对一些重点的网络论坛和信息发布平台进行评论和回帖,及时获取发帖人的相关信息和计算机网络地址等,通过对初级和分散的信息进行汇总梳理、归纳分类找到事件发生的规律,提醒有关部门注意预防和引导网络舆论导向。

加强网络管理并且完善网络把关。建立网络舆情控制与引导机制,在网络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发展环境之下,信息的交流互动是平等而快速的,有关部门需要及时增加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建立平等互信的网络信息平台,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在做好网络舆情引导的情况下尊重群众的意见表达,营造一个有利的网络舆情环境。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广泛传播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应及时公布事情的真相,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使民众及时全面地了解事实,减少社会恐慌和猜疑,从而减少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1]郑大兵,封海东,封飞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对策略[J].信息化建设,2006(05):12-15.

[2]陈月生.突发性群体事件与舆情[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121-123.

[3]陈潮杰.国内网络政治舆论传播的特征与引导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出版社,2005:05-07.

[4]李志雄.论网络舆论引导的特点及方式[D].南宁:广西大学,2005.

G206.3

A

1674-8883(2016)16-0228-01

猜你喜欢

群体性舆情管理者
消费舆情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舆情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舆情
舆情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