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政务监督栏目记者的职业操守
——以绵阳广播电视台《阳光政务》为例
2016-02-28王正森
王正森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0)
论基层政务监督栏目记者的职业操守
——以绵阳广播电视台《阳光政务》为例
王正森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0)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社会效益的重要体现。绵阳广播电视台《阳光政务》栏目是全市政务监督的重要平台,其成功离不开一线记者的付出和坚守。本文从节目形态、新闻线索来源、采访对象等方面论述了基层政务监督类记者的职业操守。
《阳光政务》;记者;职业操守
一、《阳光政务》节目形态和线索来源
(一)节目形态
四川省绵阳广播电视台《阳光政务》栏目是由绵阳市纪委、市纠风办等部门联合绵阳广播电视台创办的政务监督类栏目。其主要节目形态是相关公职人员定期上线,和群众针对特定领域问题进行线上交流,促使公共职能部门更公开地接受群众监督,为群众服务。每周一至周四在特定的播出时段,绵阳广播、电视、网络同步直播,时长约1小时。该节目的看点在于每期上线的职能部门都不同,涉及业务范围更广,有效覆盖了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新闻线索来源
1.直播热线来电。定期上线《阳光政务》的相关公职人员,在直播中与广大市民通过热线电话、手机短信和网络留言等方式,就特定业务范围内的事项进行交流。在群众来电中,有些问题属于咨询类,直接在节目直播中予以解答,另一些则属于尚未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往往是记者线下跟进采访的主要方向。每期节目完成后,值班记者都会把直播中市民反映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挑选出一至两个进行跟踪报道。
2.线下观众留言。由于直播时间有限,那些在直播中未能打进电话的观众可以在线下时间拨打《阳光政务》的热线电话,或在其官方微博下留言等,通过这些方式告知有关情况,并留下联系方式,编辑或记者会在适当时间的进行反馈。
二、《阳光政务》中的记者
与宣传类新闻记者相比,《阳光政务》的记者在采访中面临的采访对象和难度都有所不同,这些困难对该栏目的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另类”的采访对象
1.政府职能部门。《阳光政务》是以公共职能部门为对象的新闻监督栏目,它所报道的无一例外都是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相关的。一般来讲,记者所采访的是近期上线《阳光政务》的职能部门。采访中的挑战在于某些政府及公共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习惯了宣传类记者的采访报道方式,面对监督类报道的记者,他们配合采访的意愿不强,谨言慎行,生怕被记者抓到丝毫“把柄”。
2.爆料市民。通过各种渠道向《阳光政务》爆料的观众,大多是生活中某方面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困难基本上已不是第一次向相关部门反映了,却迟迟未能得到妥善解决,走投无路了,才找到媒体碰碰“运气”。这些困难有的是群众自身由于对政策法规的无知造成的经济受损;有的是与政府机构发生纠纷,上诉未果;有的是公共设施不齐造成生活不便,要求整改……他们急切的心情、激动的言语都使每一位采访的记者如有所负,不敢怠慢。
(二)《阳光政务》记者的职业操守
在市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记者中,《阳光政务》的记者所面临的压力可能是最大的。相对于时政和民生类新闻来说,他们的采访难度更大,周期更长,奔波更远,因此更能体现基层媒体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
1.不可预期的采前准备。《阳光政务》记者采取轮班制,不管哪个部门上线,轮到哪位记者值守,就由该记者负责跟踪报道。每年几乎所有与群众相关联的职能部门,如政府机构、医院、学校等会轮流做客《阳光政务》,与广大群众交流,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因此,记者在每次采访前所作的准备工作都不一样,有时碰到陌生领域,甚至需要临时“充电”,如突击相关政策法规、查询既往同类事件处理案例等。只有采访前做足准备,才能从容应对采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突发状况,在采访中始终做到掌控自如,不至于被某些工作人员或当事群众“牵着鼻子走”,从而失去自己的判断力。
2.与有防备心理的采访对象“周旋”。《阳光政务》记者采访的难易取决于相关职能部门对所报道问题的敏感程度。通常,记者所采访的选题在之前政府部门下线时已经确定好,记者需要和相关工作人员一起前往现场调查和解决问题。这样,记者的一言一行都在陪同人员的注视下,要从他们口中得到实情和解决办法,绝非一问一答那么简单。出于某些顾虑,他们有时候会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或是人为增加采访难度,使记者知难而退。在这种情况下,记者不但要掌握充分的事实和法理依据,切中要害,据理力争,而且要善于借助电视语言讲述已获知的事实真相。只有兼顾好两方面因素,才能顺利完成采访任务。
3.公开身份下的“孤军”作战。如果遇上记者独立寻找新闻线索,没有相关工作人员的陪同,采访必定要走更多弯路。有时工作人员拒绝接受采访,记者甚至直接吃了闭门羹。面对“来者不善”的记者,一些工作人员打擦边球,敷衍搪塞,这些情况对记者的专业素质和意志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4.电视媒体局限性对记者的要求更高。电视是由声音和画面构成的艺术,二者缺一不可。在采访过程中,有时候由于准备和采访时间仓促,记者可能会面临重要镜头捕捉不到、已获知信息无法通过画面展示、机器突然故障导致重要镜头没有拍到等情况,这些缺失的画面在纸媒尚且可以处理,但在电视转播中却成了致命硬伤,严重影响到了有效信息的传递。为了减少失误,在采访前,记者必须做到胸有成竹,检查机器设备;在采访中,理顺思路的同时要抓好重要镜头的拍摄,防止关键画面缺失;采访后,及时梳理有效信息,完稿定篇。
三、结语
市、县级媒体政务监督类记者在工作中面临的困难远不止这些,由于他们更多被定义为党的“喉舌”,突出宣传功能,造成了舆论监督“势微”,力度不够。同时,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大多数基层媒体都面临经费紧张的问题,导致后勤保障不足、人手不够、设备老化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客观局限性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政务监督类记者的日常工作,他们克服困难,坚守一方舆论阵地的职业精神值得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学习。
[1]许艳春,曾云秀.躬行群众路线到一线把脉民生——以绵阳广播电视台《阳光政务》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4 (11):104-106.
[2]田敏.论新时期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J].科技与企业,2012(01):144.
G222.3
A
1674-8883(2016)16-0146-01
王正森,重庆工商大学2014级传播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文化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