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古琴文化传播
2016-02-28王晓琳
王晓琳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新媒体环境下的古琴文化传播
王晓琳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诗经》中就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诗句,这足以说明早在我国春秋时期,琴就广为流传,而且成了文人雅士传情达意的重要工具之一。古琴在我国不仅历史悠久,还具有重要的传统文化意义,是古人沟通天地宇宙的媒介,也承载着儒释道三教的宗教文化。在新媒体日益繁荣的今天,古琴面临着众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才能使古琴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传播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古琴;新媒体;文化;传播
从古至今,琴一直作为文人寄托情思,沟通天地的重要乐器,不论是琴的构造还是曲调,无一不蕴含着古人的思想和文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直至今日,古琴依然不失其特有的文化魅力,并且与其他众多的乐器有所不同的是,古琴文化还在我国儒释道三教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自2003年11月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古琴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趋于完善,如何在此背景下使珍贵的古琴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更有效的传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古琴文化的传播价值
古琴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式,是充满文化内涵的乐器。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不断给古琴融入新的文化元素,古琴所承载的不单单是音乐文化,还融入了中国古人特有的审美观、天地观、人生观、文化观,不仅在音乐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还与中国的哲学、文学、历史学、美学相互交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中华儿女对美好事物和高洁品质的赞颂和追求。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古琴乐曲的文化和价值也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传统音乐。因此,使其在新媒体环境下得到有效的传播是具有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的。
二、古琴文化传统的传播方式
(一)人际传播——口传心授
自古以来,古琴文化主要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播的。“口传心授”是中国古琴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传播方式,即以人际传播为主。在过去的千百年中,人们靠着这种朴素的方式传承古琴的文化和灵魂。而中国古老而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方法,其核心强调的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对乐曲的理解进行学习和创作。
(二)通过雅集进行小众传播
“雅集”是对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进行集会在一起“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的生活写照,类似于现在的学术沙龙。就如《兰亭集序》中提到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是文人小型聚会的一种形式。如今很多的知识分子、古琴爱好者、琴家以及一些道士、僧人也通过雅集的方式“以琴会友”,对琴文化进行小范围的交流和传播,回归了琴的自然传播本质。
三、新媒体环境下古琴文化传播现状及传播策略
(一)传播现状
新媒体的发展为古琴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不但为古琴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大量的平台,还给古琴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会。目前,我国古琴文化虽然在努力发扬光大,但由于诸多原因,古琴文化在国内的传播还是有一定困难的。目前,我国古琴馆的数量自2003年申遗成功后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起来,但与其他乐器的发展相比较还是居于劣势地位。古琴自身文化内涵的独特性使得古琴难以像其他乐器一样进行大众化的、广泛的传播。如今社会节奏加快,流行音乐成了社会大众的主流音乐。古琴本身曾作为古人品味生活、参悟哲理的用具,古琴曲中多以清幽闲适的生活态度去与自然融为一体,这使得当今很多学古琴的人首先怀有的是一颗能够在浮躁的社会中安静下来的心。如今,古琴文化多以古琴学习班的方式进行传播,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了飞速的发展。自古琴文化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各地的古琴培训学校都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以前一般只有一些一线城市才具有正规的古琴培训学校,而如今各地涌现出了大量的古琴学校。有些二三线城市原来不存在古琴培训学校,如今也出现了一两家古琴学校。随着学习古琴人数的增多,古琴老师也开始迅速增加,并通过面授、视频录制、网络课程、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等多种方式进行授课,从而对古琴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如今运营得比较知名的古琴公众号有七弦古琴网、古琴中国网和古琴文化网等。
(二)传播策略
首先,利用网络传播古琴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味。利用微信、微博对古琴文化进行传播,可以通过优美的文字对古琴曲进行细致描写,也可以通过视频和音频进行多形式的展示,以古琴特有的魅力吸引受众。古琴爱好者们可以通过点赞、分享、转发等新型的传播方式对古琴文化进行传播,在微信朋友圈对古琴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转发和评论,从而在微信中有效传播古琴文化。
其次,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全面有序的传播。目前,运营得比较成功的古琴微信公众号平台,如古琴文化网、七弦古琴网、古琴文化网、古琴雅集以及翰林古琴等多家古琴微信公众号,还有一些在当前比较有名的古琴演奏家的微信公众账号,如张子盛古琴、巫娜古琴等。其中包括“琴人琴事”“斫琴雅器”“古琴历史”“古琴曲欣赏”“古琴教学”等多方面古琴知识,使古琴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播,传播面和传播质量迅速提升。在微信公众号中,有大量与古琴文化相关的内容,大概分为古琴历史、古琴故事、古琴乐谱、古琴曲目、古琴音乐、古琴以及古琴教学视频等板块,使受众得以更好地学习和传播古琴文化。
第三,在高校中开设选修课,在校园中传播古琴文化。学古琴的特点之一是难学易忘,学生是传播古琴文化的重要新生力量。在高校开设古琴文化学习课程的方式,为学生了解古琴的文化和艺术搭建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能够了解古琴文化,并能让学生修身养性,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1]王会.大众传播视阈下古琴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87-91.
[2]林俞坤.新媒体环境下传播闽派古琴文化的可行性研究[J].艺苑,2016(1):91-94.
[3]施咏.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古琴音乐——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五[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2):133-143.
G206
A
1674-8883(2016)16-0104-01
王晓琳(1991—),女,河北沧州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