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党报如何做好财经人物报道
——以《宁波日报开发导刊》为例

2016-02-28俞慧娜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北仑导刊开发区

俞慧娜

(宁波日报 开发导刊,浙江 宁波 315000)

区域党报如何做好财经人物报道
——以《宁波日报开发导刊》为例

俞慧娜

(宁波日报 开发导刊,浙江 宁波 315000)

对一个区域而言,存在着众多看似平凡的中小企业投资创业者及其从业人员,还有广泛分布的工商业从业人员。其投资行为、创业过程、技术创新的成果无不带有鲜明的区域产业特色,呈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面貌,他们在经济、技术市场上的应对和心路历程也能给人强大的精神力量。要宣传报道这类财经人物,当从三个方面发力:抓住关键群体,明确报道主线;开设专栏,集中呈现某一特定群体;创新写作方法,增添文章可读性。

财经人物;关键群体;可读性

有人说你不用费神去解释时代,解释历史,任何一个有理性的读者,都会在记者的人物通讯中品味出一个时代的味道。对于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笔者认为,也可以通过构成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财经人物的报道,以小见大来呈现。

《宁波日报开发导刊》作为区域党报《宁波日报》的一份以产经新闻报道为主的周刊,一直十分重视区域财经人物的挖掘,不遗余力地探索创新财经人物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对人物群体的挖掘和归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尝试以及如何提高人物通讯可读性等方面的努力等。近年来,《宁波日报开发导刊》基本上能够做到每期推出一篇财经人物报道,取得了不错的宣传效果。

一、抓住关键群体,明确报道主线

《宁波日报开发导刊》的取材范围主要为北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梅山保税港区、大榭开发区以及宁波出口加工区。在614平方千米的区域,开放开发特征明显,拥有数千家外资企业、5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作为这些企业中的投资创业者、专家、一线建设者也云集北仑。这些经济建设领域的建设者就构成了我们采写的关键群体。

首先是中外创业投资者。这类群体在选择投资区域时,会对区域投资环境作比较深入的了解,经营过程中又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有着较多的感触。因此,报道他们是侧面呈现区域竞争优势很好的选择,也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的需要。1995年,德国人彼得·汉斯丹怀揣100多万美元只身一人来到宁波开发区创业,成立怡人工艺品(宁波)有限公司。此后,彼得的企业一天天壮大,1999年、2001年分别被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评为“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在有的舆论对外商在华创业投资不太看好的情况下,开发导刊及时推出了彼得的专访《“我要回报这片热土”》。该报道的推出不仅很好地呈现了宁波开发区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同时也对当时唱衰外商在华投资的舆论氛围起到了正面引导的作用。报道刊发后,引发了新华社等全国知名媒体的关注。

对于已经在开发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创业者,通过报道他们的创业故事,展示人物精神,剖析投资创业技巧,不仅能给其他投资者一些经验借鉴,而且还能给人强大的精神力量。近年来,开发导刊每月至少会推出一篇企业负责人的人物报道,或讲述创业者的励志故事,或讲述他们的经营心得,大大提升了开发导刊的可读性和影响力。

第二类关键群体是行业专家。行业专家往往是某一领域的权威人士,肩负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升的重任。通过报道他们的工作经历和科研、管理成果,则可以较好地体现出一个区域产业创新的现实成果和发展后劲。《学成归国 出手不凡》报道的主人公是留美归国博士后、海尔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吴勇。他来到北仑后,10个月建成分子诊断研发实验室并组建研发团队;13个月带头开发出了8个分子检测试剂盒并申报了18项发明专利,为北仑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开发导刊接连报道了医疗卫生、电子信息、汽车工业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开发区新兴产业培育和完善的画卷也徐徐打开。

第三类是大量的一线技能人才。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新技术能否应用到产品中,新的管理理念能否落实到实践中,很大程度上依靠一线技能人才。因此,关于这部分群体的报道要着重采写他们技术的娴熟、响应的迅速,以及他们的成长历程,呈现人才培养的过程。一线技能人才的人物报道不仅能给企业管理层如何培养技能人才以启发,也能给一线员工如何成长为有“一技之长”的人以启示。

《150余项提案合计每年创效上千万》对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点子大王”何荣志,如何想到创新,又是如何创新的进行了报道,最后又用同事的评价“在他的大脑里,已经存储了许多液压设备的型号、运行参数。现在只要输入一台新设备的运行参数,他立马能给出节能改造方案”来概括他的技能水平,给其他同样奋战在车间一线的技术人员以启发。近年来,开发导刊每年均会紧跟人才人事工作部门的技能评比、职称评定等工作,及时推出技能人才的人物报道,呈现区域技能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工作成果,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开设专栏,集中呈现某一特定群体

除了不断挖掘具有代表性的财经人物,开发导刊还不断汇总归纳了一些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特定群体,以专栏的形式进行集中报道,从而强化报道效果。

北仑是大陆台商较为集聚的区域之一,约有台资企业五六百家。这些企业中的台湾同胞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此,开发导刊开设了《台商故事》专栏,专门讲述台商的生活点滴、工作心得。例如,《“做生意犹如煮小鲜”》中“没有门槛的生意不做,不能持续的生意不做”的宁波胜全塑胶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家礼;《他对员工很有亲和力》中凡事身先士卒,把员工当亲人的宁波开发区优雅胜电声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铭崇。

一篇篇报道的推出,在北仑台商圈子里引起了较大反响,他们竞相传阅开发导刊,有些甚至将报纸带回台湾。该栏目的开设同时也引起了北仑区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台商故事的挖掘和报道中,台办领导多次亲自陪同记者采访。后来,这种以专栏形式宣传报道台商的做法也成功入选了2010年度浙江省对台工作十大创新案例。

区域内另一较为集聚的人才是外国专家。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第一位外国专家以来,北仑始终没有停下海外引智的步伐。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出台,企业海外引智的热情持续高涨,外专在北仑的创业创新成果也日益丰富。正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导刊开设了《“洋专家”在北仑》专栏,对10余位在开发区拥有多年工作经历的外国专家集中报道。

例如,《“严谨”与“速度”的完美嫁接》报道了一位曾任全球知名注塑机品牌首席技术官,在高端装备领域拥有48项发明专利的德国专家汉斯·沃泊来到宁波开发区的过程,在其近两年的工作中,如何将德国人严谨的工作作风融入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主导开展了注塑机塑化系统优化等3个技术项目改革的故事。

在开发区有实际开展的项目,洋专家在开发区也实现了自身的职业理想,这是《“洋专家”在北仑》栏目人物的共性。因此,虽然每个专家所从事的领域不同,专家性格也各不相同,但主题是一致的、有力的。从这些专家的身上,集中展示了区域良好的外国专家工作氛围、外国专家所带来的产业提升。

区域内工业经济发展的另一大特色是临港大工业企业云集,区域内集中了钢铁、石化、造船等六大临港产业和塑机、文具、模具等六大传统优势产业。大工业企业的集聚也带来了区域内产业工人的高度集聚。对这部分群体,开发导刊着力推出了《员工素描》这一专栏,从技能人才的成长、其娴熟的技术,以及他们给公司创造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入手,进行集中报道。在《凭一双“慧眼”成就事业》中用肉眼就可以完成高难度产品检测的宁波信泰机械公司员工李卓娟,在《挑战永无止境》中不仅可以妙手让复杂的进口设备“起死回生”,还敢为爱“闹毛病”的“洋设备”动手术、做“移植”的高级技师、宁波申洲集团员工金志龙等奋战在企业经营一线的技能人才,开发导刊都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报道。

三、创新写作方法,增添文章可读性

人物通讯,尤其是财经人物通讯,一不留神往往写成了人物的工作简历,或者将人物的工作成果往文章上一搬。为此,开发导刊鼓励记者创新写作方法,以讲故事的方法增添文章的可读性。

首先是多抓细节,多讲故事。例如,在《“严谨”与“速度”的完美嫁接》的报道中,在讲述德国人汉斯·沃泊的严谨时,报道采用了这样一段表述:“他是个典型的德国工程师,严格按照既定程序办事。就连和妻子约会这样的事情,也有‘程序’:每4个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约会。从与妻子谈恋爱到现在孩子都已经上大学了,几十年来,他从没爽约过。”

其次是多用人物自身语言。例如,在对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徐驰的报道中,文章标题就是人物在采访中自己说过的话,“我就是喜欢‘瞎折腾’!”。他的话也道出了他这样一个没有高学历,没有留学背景,却是国内汽车橡胶减震领域龙头企业——宁波托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核心业务的技术带头人,主持了公司二三十个项目的研发工作,手中握着6项专利的研发达人的原因。

三是真实地展示人物,避免“千人一面”。在做财经人物报道时,不妨在采写创业成果、科研成果的背后,能够写出人物背后真实的人生,写出人物个性。例如,在《他被不少模具企业当成“宝贝”》的报道中,就大胆地将采访时被采访对象自己所说的他后来留在开发区的真实原因“离不开宁波海鲜”写上去了。报道中说道:“在多年的工作中,他已经离不开宁波海鲜了,哪天不吃,就受不了。”

G216.3

A

1674-8883(2016)13-0243-02

猜你喜欢

北仑导刊开发区
建好“浙里办”北仑频道推进“掌上办事之城”建设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宁波北仑明港高级中学 崛起在浙东海滨的特色高中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