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中心理因素控制的分析与应用
2016-02-28王龛
王 龛
(营口广播电视台,辽宁 营口 115000)
新闻采访中心理因素控制的分析与应用
王 龛
(营口广播电视台,辽宁 营口 115000)
发现新闻信息并进行采访,是形成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而采访工作的完成度,会直接影响新闻的质量。在采访过程中,其任务关系包括记者与受访者,而两者能否顺畅地沟通,则由双方的心理素质决定。本文主要以控制影响采访效果的心理因素为切入点,并给出控制心理因素的方法和实际采访中对其的使用技巧。
新闻采访;心理因素控制;分析;应用
一、引言
心理素质是否良好,会直接影响采访的效果。因此,新闻采访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让采访顺利进行。同时,新闻采访人员要明确一个观念,即采访和心理学有必然的联系,只有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有效控制自己与受访者的心理情绪,才可以让采访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新闻采访的心理特点
第一,新闻采访不是单方面的谈话,而是记者与受访者的双向互动,必须在互相信任的人际关系下完成。在采访中,记者要围绕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提问,而受访者也要围绕新闻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让双方建立思想上的交流。
第二,采访中,双方产生心理活动和情绪波动都是以新闻事件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心理和新闻紧密相连,通过对新闻认识的变化,造成心理波动。[1]
第三,新闻采访中,记者除了必须与受访者交流外,也要与周围的围观群众交流,全面了解新闻事件,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因为,新闻记者除了是一个个体外,同时也是新闻媒介的代表。同样,受访者的言论只代表一部分人的观点,如果只采访单一受访者,得到的信息就会较为片面。
三、记者心理波动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一)记者心理波动的影响因素
在采访中,记者经常会面临一些突发情况,如果记者无法及时应对,或是无法快速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都会让受访者的心理发生变化,为采访带来负面效果,导致采访质量降低。
1.记者的性格。记者的性格会影响整个采访效果。如果记者的性格较为内向,一旦出现突发情况,不易快速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时甚至会保持沉默,或是用武力解决问题。这样不仅降低了新闻质量,还为所属的新闻机构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而性格外向的记者,则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快速给出解决方案。[2]
2.记者的心境。人在特定的环境下会产生相应的情绪,也就是心境。因为记者需要随时待命,工作内容不稳定,极易造成个人心境的变化。而影响心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个人的素质和文化修养,如果个人素质较差或文化修养较低,都会让自己的心境发生变化。
(二)记者控制心理波动的方法
1.调节情绪。在采访中,记者要保持稳定的心态,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控制自己的表情,保持自己在采访中的主导地位,多角度地了解新闻真相,报道真实的新闻事件。同时,性格内向的记者也要改变自己的性格特点,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必须积极与他人交流,提高新闻采访的质量。
2.增强意志力。增强意志力是指:不管采访过程中出现什么情况,都可以坚持采访。因此,记者要根据不同的采访情况,减少采访的阻碍。例如,记者采访运动员时,要用体验式报道的方式,进行实际体验,完成新闻报道,提高报道质量。
3.改变自己的心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保持积极的心态,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起到表率作用。
四、新闻采访中心理因素控制的应用
(一)让记者保持平等的心态面对受访者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是整个采访的主导者,记录受访者和其他群众给出的信息,不用主观情绪引导自己。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始终保持微笑,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控制心理因素的变化。而受访者接受采访时,会直观地看到记者的表情,一旦记者的表情变得严肃或僵硬,受访者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影响其情绪。所以,记者要让自己的表情放松,用眼神和受访者沟通。另外,记者还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受访者。这要求记者在面对社会名人或领导时,不要存在胆怯心理,要由内而外地表现出自己的自信,而面对普通群众或是社会弱势群体时,要放低自己的姿态,拉近与受访者的距离,从而得到真实的新闻信息。[3]
(二)善于察言观色,积极应对突发情况
新闻采访经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记者与受访者在和谐的氛围中交流,让采访顺利进行;另一种情况是记者和受访者之间关系僵化,双方处于敌对的状态。而为了避免出现第二种情况,记者要从受访者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的细微变化中,发现其心理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适当调整谈话的语气和内容,以得到较好的访问效果。如果出现冷场的情况,记者要快速给出应对的方案,运用微笑或是肢体动作,调节僵化的采访气氛,使受访者积极配合自己的采访,提高新闻采访的质量。
(三)控制自己的心态,推进采访的深入
首先,记者在正式采访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了解受访者的心理,从而给出多个采访方案,形成初步的采访提纲。如果是采访新闻事件,记者要参考其他类似的新闻事件,设置问题,并根据现场的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如果是人物采访,则要预先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受访者建立情感和精神上的交流。其次,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及时了解受访者的心理需求,在适当的时间推进采访的深入。
(四)了解采访对象的性格特点,引发“共鸣”
新闻记者进行实地采访时,要运用不同的交流技巧与心理学的知识,拉近自己与受访者之间的距离,根据受访者的语言表达与肢体动作,了解其性格点,让对方形成“自己人”的观念,引发“共鸣”。“自己人”的心理观念是指: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掌握与受访者有关的信息,发现自身与受访者相近的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访问。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让记者得到真实的采访信息,提高采访的质量。
五、结语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控制自己的心理变化,改变自己的性格和心境,把控情绪,增强自身的意志力,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因此,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突出自己在采访中的主导地位,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受访者,善于察言观色,积极应对突发情况,控制自己的心态,推进采访的深入。
[1] 潘承斌,黄元章.新闻采访中心理因素控制的分析与应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3(24):60-61.
[2] 孙丹.新闻采访中心理因素的有效控制[J].中国传媒科技,2013(24):108-109.
[3] 王振荣.浅析新闻采访中心理因素的控制[J].新闻传播,2014(02):44-45.
G212.1
A
1674-8883(2016)21-0235-01
王龛(1974—),男,辽宁营口人,本科,研究方向:新闻采、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