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实新闻报道的现象分析
2016-02-28陈丽
陈 丽
(宁夏广播电视台,宁夏 银川 750003)
失实新闻报道的现象分析
陈 丽
(宁夏广播电视台,宁夏 银川 75000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是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道德标准。然而,在新闻报道中,失实新闻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失实原因;造成影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是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道德标准。然而,在新闻报道中,失实新闻时有发生,如有些报道是没有查明真相,有些报道是凭空捏造,有些报道是任意夸大事实等。这类失实新闻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其中一部分比较容易鉴别,受众可以自行甄别或者媒体进行更正,但一些新闻,有确切的时间、地点、人物,表面上和真实新闻没有什么差别,媒体工作者不容易发现,致使这些失实信息被肆无忌惮地传播。
一、失实新闻报道出现的原因
当今各种媒体逐步深入我们的生活中,影响无处不在。我国的媒体一直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并不断改革新闻思想和形式,导致一些媒体利用这个机会从中谋取利益。失实新闻的出现有很多原因,如媒体把关人把关不严、新闻工作者缺乏职业操守以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导致失实新闻大肆传播。
(一)缺乏“把关人”把关
目前,媒体的行业自律标准不完善,而且大部分是年轻从业者,个别自媒体自律性不强,职业道德缺失。媒体的不断改革,对把关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4月21日,台湾媒体东森新闻报道称台湾红十字会组成救助队援助雅安,但是中国红十字会要求其先援助500万人民币才可进入灾区。这条消息引来网友的疯狂评论,同时,众多媒体纷纷转载,引发义愤。后经查证,之前的报道是东森新闻报道的曲解,台湾红十字会目前尚未成立任何正式的救援队。
出现这种报道的原因,首先是为了争取报道的独家性,吸引读者眼球。如今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把关人对于传统媒体的工作比较容易控制,但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播媒介,如微信和微博,其门槛比较低。同时,传播的信息内容增多,造成了信息泛滥,导致信息来源渠道比较复杂,产生了大众传播效果,让把关人应接不暇,使得把关人逐渐力不从心。同时,在利益的诱惑下,一些新媒体对信息的传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对受众负责,没有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也导致了很多不实消息的传播。
(二)部分新闻工作者对物质及名利的追求
2012年9月26日至2013年6月1日,广州《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共发了10篇揭露中联重科关于“利润虚增、利益输送、畸形营销”的相关报道。此后陈永洲被长沙警方以“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跨省刑事拘留。陈永洲被抓后,他承认是为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进而达到自己的利益需求发表的不实报道。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陈永洲事件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我们通常称新闻记者为“无冕之王”,因为记者身上肩负着揭露还原事件真相,监督、引领舆论导向的职责。正因为记者拥有这种权利,所以记者更应该坚守职业操守这一底线,如果记者没有职业操守,丧失职业底线的话,那么记者失去的不仅是职业尊严,还有整个社会以及受众对记者的信任。如今,媒体过分强调新闻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新闻伦理的道德教育。陈永洲事件不仅给媒体界敲响了警钟,更是对所有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警示。
(三)抢时效“抢”到假新闻
在报道新闻时,报道内容的时效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很多媒体为了“首发”,在头条占有一席之地,只注重新闻的时效性,而忽视了事件的真实性。
2013年9月,新华网的申奥乌龙消息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伊斯坦布尔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该消息出现后,多家媒体抢先转发,甚至发布在首页显著位置,直到最终罗格宣布东京胜出,这一消息才不攻自破。这样的事件屡禁不绝,总的来说,还是暴露了新闻工作者为了“抢”到新闻对于新闻事件的真相以及消息的来源缺乏责任心。其他媒体也一味地追求时效性,忽视对事件真相的探寻。同时,一味地迎合受众,注重时效,“抢”新闻,这样的报道不仅违背了作为一个媒体人的职责,也违背了作为一个媒体人报道新闻的原则。
(四)打假方法太“仁慈”
失实新闻的屡屡发生,归根到底是有关部门对打假力度不够。陈永洲事件等无不体现出我国的“打假”方法太“仁慈”。对于造假者,媒体要给予非常严厉的批评指正,屡教不改的造假者,媒体不仅要清除出新闻队伍,更要加强监督机制,要不断向新闻工作者灌输不可造假的意识。从实际出发,制定奖罚制度,让新闻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新闻失实所带来的危害。
二、造成的影响
(一)严重影响媒体公信力
媒体公信力是媒介作为传播介质使公众信任的,它是媒介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如果媒体要获得公信力,就必须客观真实地全面报道新闻。失实新闻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公众对媒体公信力的认可。
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性是塑造媒体公信力的关键因素。只有保证内容的真实可靠,信源准确,才能在公众面前树立更好的媒体形象。
(二)损害社会公共秩序
一个和谐的社会是需要真诚信任的,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真实的信息环境。新闻报道的内容始终影响着社会,所以,新闻信息一旦失实,就会变成一种危害社会、影响社会交流与沟通的利剑,造成社会正常秩序混乱。
(三)损害当事人的权利
失实新闻会影响到当事人的正常生活,即使有些失实新闻有并不一定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但仍然会给当事人造成生活上的困扰,同时,也会伤害当事人的感情,对其心理上造成伤害。
所以,对于这种直接损害当事人的新闻,新闻媒体以及撰写该失实新闻的作者是必须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的。
G212
A
1674-8883(2016)21-01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