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民生新闻报道的策略研究
2016-02-28徐晶
徐 晶
(衢州广电传媒集团,浙江 衢州 324000)
主持民生新闻报道的策略研究
徐 晶
(衢州广电传媒集团,浙江 衢州 324000)
现阶段,民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最关切的热点与焦点,但由于题材的选取、播报方式、舆论导向等各个方面,缺少应对此类新闻报道的科学思考,加上问题的敏感性较高,所以,一些电视台在民生新闻报道方面采取了集中式报道、讥讽式报道、轰炸式报道等,从而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给民众造成了恐慌心理。本次研究针对此类现象,从分析民生新闻的本质、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主持人;民生新闻;报道;策略
自2012年以来,根据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民众最关心的是食品、教育、医疗、就业、工资等相关的民生问题。也正是从2012年开始,民生新闻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同时,在这种社会—新闻—民众之间的互动,也激起了人们对于民生新闻必报风格、播报方式等方面问题的探讨。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以及民生新闻涉及的问题比较敏感,牵涉到舆论导向等,所以,有必要对主持民生新闻报道的策略展开细致分析。
一、民生新闻解析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指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它的本质,在于让民众关心的问题、影响民众正常生活的问题暴露出来,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加以解决;以及让解决的政策、解决的方法与进程、结果等得到明确的报告,从而缓解民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提升社会和谐度。
二、常见问题
目前,在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报道明显表现出老生常谈、流于表面、规范性不强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老生常谈
主持民生新闻报道中的老生常谈问题具体表现在,对于民生新闻报道的重复性、一般性报道。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存在对收视率较高的节目的风格模仿,包括语言、语气、风格方面。以某电视台为例,在新闻节目中总是在网络、各大电视台中撷取诸多资源,并将负面的新闻进行集中式、轰炸式的报道,采取的是偏激、义愤式的讽刺报道方式。从影响方面看,因集中、轰炸式报道形成了一种“社会不安全”的氛围,给民众无形中造成了一种恐慌情绪的压力。此外,在整体上缺乏新意。
(二)流于表面
从主持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深度层面来看,流于表现的问题比较明显。民生新闻报道需要说明现象、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疏导民众对这些问题所存在的焦虑、不安、反感等情绪。但事实上,一般的非专题性的新闻报道并未采取这种措施,只是一点即过,并在报道过程中,增加一些从网友评论中截取的文字,对其进行好或坏的一般性判断。这样,并未使所报道的民生问题得到深入的讨论与分析,也未能对民生新闻所产生负面影响进行正确的疏导。
(三)规范性不强
所谓规范性不强主要体现在方言的大量使用,对新闻事件的跟踪报道不足、报道的形式过于多样等方面。其中,集中表现为将民生新闻报道的设置到了“收视率”“大快人心”“以恶制恶”等方面。进一步分析,则可以认识到这种以把握民众心理,从而将其关联到收视率方面的报道方式及行为,为了消极“迎合某些心理不健康的大众”,极大地造成了新闻报道方面的不规范性。
三、报道策略
主持报道者的素质、报道的风格、普通话、方式、通俗用语、正确引导等是互相关联的,所以,在报道策略方面,也需要针对问题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以下说明:
(一)实事求是,合理报道
在搞清民生新闻报道的本质、重要性、常见问题之后,建议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选择与普通民众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接受度相符合的播报方式。具体来看,在语言的选择方面需要增加一些生活化的口语,一方面,可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使问题更为清楚,逐渐形成一种聊天、交流、亲和力较强的播报特色。从而克服轰炸式、集中式的讽刺播报方式,严肃、认真地报道民生新闻,正确疏导民众情绪。
(二)深度解析
深度解析要求减少新闻的播报密度,这方面可以通过连续播报、跟踪报道、专题报道来实现。而要达到深度解析,就需要将民生新闻所报道的事件,从现象层面说清楚,然后,进一步分析它所产生的结果,再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后,根据因果关系的分析提出正确的解决方向和对策等。
(三)提升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可以体现在普通话、应变能力、语言功底,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认知度、知识与认识之间的转化和报道中的规范性方面。另外,就是直播、连续报道等,能够根据知识结构对事件做出初步的报道与解读。报道要求自然、有素质,对于不幸的事件要表现出同情,对于严峻的问题要表现严肃,对于幸运的事件要说明避免不了的情况下的事件转向等。概括地讲,在主持民生新闻报道的策略中,要求真实、有亲和力,能够从知识复用水平的层面充分分析事件,让事件有线索可寻,从而利用因果关系原理,化解民众心中的不快、反感、不安等情绪,最终提升报道水平。
四、结语
通过上文初步分析可以看出,民生新闻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性极强,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但关键取决于报道的方式、风格、深度、影响力等。另一方面,在认识到了主持民生新闻报道中的常见问题之后,需要从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的基础上,把握民生问题的本质,从而采取具有亲和力、清晰明白、合理的报道方式,进一步提升主持报道的水平,为建设和谐社会起到推动的作用。
[1]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报告》课题组.交流·合作·共赢: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考察——以全国省级台民生新闻协作体为考察对象[J].现代传播,2011(9):1-9.
[2] 田丹婷.日常生活批判视域下的民生新闻实践研究——评《日常生活批判与民生新闻表达》[J] .学术交流,2015(8):224.
[3] 黄也平,侯盼.民生新闻“审俗现象”与民众审俗权力——民生新闻的审美信息接触点分析[J].烟台大学学报,2012(2):66-69.
[4] 李朗.论民生新闻的发展路径与品质提升——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J].中国出版,2015(17):44-47.
G212
A
1674-8883(2016)21-0187-01
徐晶(1980—),女,浙江衢州人,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新闻专业,研究方向:新闻,民生新闻,新闻播音,民生新闻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