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商”与“店商”谁与争锋》的报道分析
2016-02-28冯陶利娟
冯陶利娟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对《“电商”与“店商”谁与争锋》的报道分析
冯陶利娟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新闻深一度》是一档在浙江卫视播出的深度新闻评论节目,曾多次创下全国收视率第一的纪录。笔者将对其2014年12月29日播出的《“电商”与“店商”谁与争锋》进行分析。该期节目为述评型电视新闻节目,共14分33秒,围绕线上线下两种不同经营模式的兴衰、转型、机遇等方面进行阐述解释,节目较为全面、客观、多元,由出镜报道、出镜采访、出镜评论三部分构成。
电商;店商;报道分析
一、出镜报道方面
(一)与时俱进的报道选题
近年来,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都是新鲜热门的话题。该期报道在阐述“电商”与“店商”之争中,用最典型的万达集团和阿里巴巴的“商战”,串起互联网经济时代两种商业模式的探索与转型。
此外,该报道并不满足于简单的内容呈现,在“电商”与“店商”各自寻找的“出路”中,隐含着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的指向与预测。比如,引用王健林关于万达做电商是售卖服务的观点,引用马云对阿里巴巴在首届互联网峰会上关于互联网将会改变整个全球贸易的走势和格局的发言等,对两种经济发展模式作出指向。同时,引用浙江省省长李强对于中国发展新常态的判断,以及呈现李克强总理对“网店第一村”的鼓励,反映政府方面对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发展形势的政策性倾向。
因此,该报道选题与时俱进,且极具前瞻性、指向性。
(二)对比化、层层叠进的报道思路
整个报道大概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商城倒闭的事实刺激观众眼球,唱响店商哀歌。紧接着,展示阿里巴巴在纽约上市、双十一销售神话等事实,与店商现状形成强烈对比,吸引观众眼球。
第二部分,以万达集团在阿里巴巴老家浙江开业的个案,引出了传统线下商城的转型,即去百货化,利用互联网平台,从售卖商品过渡到售卖服务。这一部分的叙述看似与之前的内容相悖,但顺理成章地讲述了店商未来的发展模式,解答了受众心中的“担忧”。
第三部分,以一篇标题为《淘宝不死、中国不富》的刺激眼球的文章引出了线上电商发展中的恶性比价问题,随即又以童装公司的定制化、个性化发展模式道出电商的未来走向。
第四部分,以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宣告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
第五部分,以遂昌县的线上番薯销售、义乌的全球小商品批发市场、快递之乡的事实以及李克强总理对网店第一村的鼓励,道出未来经济的“互联网+”的发展形势。
五个部分以主持人的串词解说连接,但环环相扣,叙事清晰,逻辑合理,层层递进。
(三)用“事实说话”的报道方式
整个报道以典型个例、真实数据、明确事实来证实五个部分的观点。
如第一部分展示店商危机时,用杭州尚泰百货大楼即将关门的视频材料进行说明;第二部分展示电商繁荣发展时,贴出了全国网上零售额2003年和2013年的数据图;第三部分讲述电商未来发展趋势时,以织里童装店遭遇恶性价格战和以个性化服务为出路的典型个例加以说明。此外,文中多次引用店商巨头王健林和电商巨头马云的演讲、发布会等视频资料,以说明其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在14分钟的报道中,每一个观点的呈现都以事实来“说话”,让文章有理有据。
(四)报道注重细节的捕捉
该报道十分注重报道细节的呈现。例如,在展示尚泰百货的倒闭时,截取了其官方微信发布的最后一则微信的标题《再见了,在这个温暖的冬天》;在叙述电商个性化的服务时,展示了手机扫描的唯一的二维码界面。
此外,报道中所展示的事件并不是集中发生的,而是贯穿于2014年全年。例如,万达电商成立于该年的8月份,而第四部分提到的互联网峰会则是在11月3日举行的,李克强总理访问“网店第一村”发生在岁末年终。该篇报道将时间相距甚远的标志性事件组合在一起,以小切口描述大主题。
可见,该报道不仅在具体事件的呈现上注重细节的捕捉,更依靠其新闻敏感性注重对细节事件的捕捉。
二、出镜采访方面
(一)记者“隐性化”
在采访方面,总体说来整个报道中,出镜记着总共只出现了两次(报道伊始介绍即将倒闭的尚泰百货和与童装网店老板的沟通)。其他时段,记者都“隐性化”,在食品剪辑中只露出了背影,将话筒交给了采访对象。
此外,在仅出现的两次中,记者穿着朴素,几乎无妆容修饰,以路人化的形象出现在荧屏上。
(二)多层次的采访对象
采访中,记者选取多层次的采访对象。由于该则新闻属于经济新闻,许多问题较为专业化,所以记者采访了许多权威人士。例如,在第一部分电商与店商进行强烈对比时,记者采访了中国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咨询委组长柴跃廷;在马云和王健林的“一亿之约”中,采访了同为咨询委专家的郑敏和宝岛眼镜董事长王智民,代表两种相悖的观点。
另一方面,也有对目击者、旁观者的采访。例如,在叙述两家万达在杭州开张的部分时,对杭州市民进行了采访。
在对当事人的采访方面,视频第三部分,记者对作为淘宝童装店的老板潘明、浙江布衣草人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伟忠进行了采访。视频最后部分,对网店收益农家遂昌县村民李樟玉进行了采访。
三、出镜评论方面
该报道的出镜评论由三部分组成:作为权威人士的各专家点评、作为电商或店商企业领导者的观点、录影棚内主持人的点评。
(一)事件相关人士的客体评论
报道中对事件进行评论的相关专家有中国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咨询委组长柴跃廷和专家郑敏等。他们以专业化的角度,对两种经济模式发展作出判断,指导受众对其进行解读,使受众更好理解,如柴跃廷对电商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中提到: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推动,而未来发展是以个性化定制服务为主的,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而企业领导人有聚美优品副总裁刘惠璞、海尔商城CEO杨励耕等。他们以当事人的角度,对经济形势作出自己的判断,为受众提出多元化的解读,如宝岛眼镜董事长王智民认为,在未来的20年,互联网经济的所占比例不一定会达到50%。
(二)主持人点评
在报道的前面部分,摄影棚内的主持人的角色更多是串起报道所叙述的五个部分,或者是对报道所呈现事实的总结,没有评论成分。
而报道最后两个部分,主持人以直接明了的评论,发表了对互联网大时代到来的肯定,及两种商业模式竞争将带来融合新模式的判断。此部分评论与报道本身的节奏和主题极为贴切。
但总体来说,主持人点评部分在整期报道中只占时约30秒,所占比例较小。
G212
A
1674-8883(2016)21-01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