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闻调查:网瘾之戒》看电视专题新闻的叙事方法

2016-02-28刘安祺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柴静悬念观点

刘安祺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从《新闻调查:网瘾之戒》看电视专题新闻的叙事方法

刘安祺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1996年开播的一档深度调查的新闻专题节目。它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宗旨,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关注民生的选题以及新颖的节目结构等个性特点于众多新闻报道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在45分钟的节目时长中,如何将一个复杂曲折的故事调查做得既客观真实又引人入胜是该节目最值得深思之处。基于我国传媒生态环境日新月异,新兴电视新闻调查的梳理和归结可以以《网瘾之戒》为例,探讨该栏目运用的独特叙事方法。

《网瘾之戒》;《新闻调查》;叙事方法;新闻评析

一、通过借助热点和矛盾冲突来设置悬念

该栏目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讲故事来反映主题,既然是“讲故事”首先就要引人入胜,而作为一档新闻节目,如何把故事讲得既客观又吸引受众是节目制作必须考虑的问题。《新闻调查》通过借助热点和矛盾冲突设置悬念,使节目扣人心弦。

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网瘾”现象频发,其导致的恶果也不断升级:90后少年张某因网瘾严重入不敷出,绑架勒索;16岁安徽网瘾少年胡彬在网瘾与内心愧疚的矛盾下,服毒自杀;四川网瘾青年杀害亲人。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证明青少年网瘾问题俨然已成为严肃的社会问题。

《网瘾之戒》抓住这一社会热点,以临沂网戒中心为例唤起大家的共鸣。节目借助矛盾冲突层层推进,步步设置悬念,引发观众好奇心:杨永信治疗网瘾的方式是否科学有效?是真正戒除了网瘾,还是孩子们因为害怕进治疗室而“顺从和屈服”?确实值得怀疑。对于这样的孩子,家庭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的缺失以及社会关注不高是否是造成网瘾的外部原因?戒除网瘾通过补足教育,完善社会制度能否实现?在探寻杨永信、孩子、家长和专家观点的矛盾交锋和冲突中,实现了悬念的高潮迭起。

二、用探索式报道剖析新闻真相

设置悬念仅是一种叙事方式,或者说是让节目精彩的一个噱头,而探寻事实真相才是宗旨,而且作为一档深度调查的新闻节目,报道方式的选择才是根本。《新闻调查》根据新闻内容选择相宜的报道方式,或是目击式,或是回顾式,而运用较多的是探索式报道。探索式报道是指记者作为事件的调查者带领观众一起去探索新闻背后的事实与真相。2009年8月15日播出的《网瘾之戒》围绕“杨永信治疗模式”展开,用“探索式”报道方式,以“孩子网络成瘾的根源”为探索价值展开。

(一)探索式报道中的出镜采访

1.出镜采访的策略选择。第一,采访视角多元化:被采访者有网瘾者、家长、医法学专家、北京著名精神病院专家、网戒治疗中心杨永信等;第二,采访形式多样化:面对面采访、网络采访、电话采访。进行电话采访时的技巧:首先,准备一定要充分。事先拟定好问题,要有一个较为详细的纲目。其次,提问要凝练,问题不在多而要精,做到简明扼要。柴静提问中的“是吧”“治愈率”“一个疗程多少时间”等措辞,用平等和对视的姿态,为观众提供了翔实的网瘾治疗过程。

2.出镜采访的逻辑推理。柴静对杨永信的采访,基于逻辑推理。对一些反客观规律、不合常理的事实,通过逻辑推理的办法合理排除了一些新闻事实中存在的失真成分,从而达到对网戒中心治疗真相的求证。

3.出镜采访的问题设置。美国著名记者约翰·布雷迪在《采访技巧》中指出不妨用一些强硬之道,击中对方心理最薄弱的环节。问到节骨眼上,问到要害处,问题涉及最重要的事实,触动采访对象的心理情绪,引起观众共鸣。

(二)探索式报道中的出镜报道

1.出镜报道的悬念设置。新闻事件的回顾、杨永信与网瘾者之一腾飞的叙述观点对立、求证的过程(接受治疗的孩子们的反馈、对关键人物的询问)、事实背后的真相揭露(对网瘾问题的社会反思)为下文设置悬念。

2.出镜报道的理性思辨。过于理性和繁琐的调查过程易使观众感到枯燥乏味。在《网瘾之戒》的报道中,观众却惊喜地发现了很多让心头为之一颤的场景,丰富了节目的叙事元素,使节目的报道张弛有度,理性之余发人深省。

3.出镜报道的画面设计。电视记者需要通过形象的画面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记者的采访过程当中,感受神态、表情、动作、氛围等非语言符号,形成可视的立体信息传播。

(三)探索式报道中的出镜评论

对受众和电视台来讲,出镜记者犹如现场的一双“眼睛”。

1.出镜评论的观点梳理。柴静边采边评,善于借他人之口,巧妙进行评论,做到讲述与评述结合起来。述、评结合的特点需要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坚持以理性的目光自觉审视事物,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柴静通过对杨永信、专家的采访达到评论效果——纪实性与思辨性的结合。

2.出镜评论的理性表达。调查性报道要求出镜记者始终保持冷静、客观的理性语态。摆正心态、控制情绪,不要让对方看出自己在某一个问题或者观点上的倾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事实负责、挖出调查性节目真正想要的事实,让电视成为真正的公共舆论空间。

3.出镜评论的观点呈现。在向受众讲述一个真相时,记者的观点和呈现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播的效果。杨永信与孩子观点迥异,语言表达充满矛盾,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柴静对双方的观点评论呈现出张力,更具吸引力,延伸了节目的生命力。

三、内外结合的叙事视角

叙事者的观察位置“既处于故事之内”,又“处于故事之外”。“内”指节目给了杨永信、孩子以及家长充足的阐释空间,让他们以各自不同的内视角来看待“网瘾之戒”;“外”指除了杨永信之外,记者还采访了家长等与此事件间接相关的人,这些人以外人的视角解读了孩子被送进行为矫正治疗室的前因后果。内外结合的视角,既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性,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平衡性,还为受众带来了全面的感知结果。

此外,这既充分展现了各方观点,又成功避开了记者的过多介入,有助于记者对网瘾事件进行冷静宏观的把握和客观评价,也让家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增强对孩子的呵护。

这项研究为调查类电视专题节目的具体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

[1] 姚必鲜.新媒介生态下的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模式[J].传播前沿,2011(3):36-39.

G222.1

A

1674-8883(2016)21-0126-01

刘安祺(1995—),女,河北衡水人,西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研究方向:电视新闻专题。

猜你喜欢

柴静悬念观点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没有悬念的对决斯巴鲁森林人 VS 上汽大众途观L
观点
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一路狂奔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业内观点
柴静:有一种日子穷开心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