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物描写上探索记者的写稿风格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人物描写记者风格

周 璐

(新疆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从人物描写上探索记者的写稿风格

周璐

(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记者的写稿风格是记者性格在新闻作品中的集中体现。通过分析优秀的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记者写稿风格与作家文学创作个性,为即将踏入媒体行业的准新闻人提供更多的从业指导与思路。

关键词:人物描写;风格;新闻作品;记者

风格,作为文学领域上用来研究作家作品的一个常用概念,它“通常指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1]在新闻学的研究中,早就有人把这一方法借鉴过来了,如新闻实务界的艾丰在其《新闻写作方法论》中把“风格借鉴创新态度”专门作为一章来论述,他写道:“记者的风格是一个记者‘作品群’的主要特征。”

通过分析优秀的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记者写稿风格与作家文学创作个性,为即将踏入媒体行业的准新闻人提供更多的从业指导与思路。

一、中外名家写人分析

文学领域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人,而描写人就必定要写出人的模样,也称作肖像描写。人的肖像,特指人的外部形象。例如,面貌、体态、衣着等。但它也不仅指外部形象,同时包括人物在内部精神上的反映,如精神、情感等。

每个人的外貌和内心世界都有不同于旁人的基本特点。国内外名家笔下的不同肖像不仅反映了人物在性格、性别、职业、年龄上的不同,还透露出了人物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生活经验等的不同。这些名家所描绘的肖像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都着重突出刻画人物的独特特征,并将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和评价隐藏其中。

文学是心灵的镜子。而用文章去揭示人物的心灵奥秘,就必须去深入探讨、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文学是以情动人的。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描写人物的情绪以及内心活动。若以文学写情,就必须表现出人的喜怒哀乐以及各种情绪。在这一方面,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值得借鉴的经验。

二、名记者的写稿风格

记者的写稿风格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这个记者为人处事的作风和品德;其次是记者的新闻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色。前者是属于伦理学的研究领域,而本文着重研究的是记者的新闻作品在内容和形式统一之后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记者风格。

记者的风格与记者的特色之间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依据风格学的标准,风格与特色是一种上下层的关系。特色是处于较为初级的等级,风格则是达到了最高境界,可以称作是特色的极致。记者通过写稿,其风格是可以体现在他的新闻作品中的,而独特性、稳定性是风格最为本质的特征。一篇新闻作品所映射出的独特点并不能成为这个记者的风格,这只能称为特色,但在记者大量新闻作品中体现出的具有共同性的特点才能被称为记者的风格。

对记者风格进行这样一个科学的分类研究是有重大意义的。它不仅可以帮助认清记者不同风格呈现出来的特点,从而作出精准的审美判断和正确评估,还有助于从宏观的角度去探讨记者风格的形成以及表现出来的客观规律性,最终达到指导记者业务实践,鼓励记者追求自己的风格,使自己的思想与业务水平日臻成熟的目的。

(一)对中外名记者的风格分析

西方的新闻记者写作风格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第一,尽量压缩稿件字数,以简短的句子为追求,使每一个字都产生最大效果;第二,用事实说话,不主观议论、夸大,不使用逾越的最高级形容词、限制词、生硬词汇;第三,删掉过于花哨的字、词和从句,适当强调重点内容,从而使新闻通俗易懂;第四,段落简洁明了,但力求每一段都有完整的信息,以至于删掉其中一段后,并不会影响对全文完整性的把握;第五,避免优雅的文人描写,要用表现力强的词语,不用生僻的词句;第六,一定要语法规范,并遵循用词规则。以上是西方新闻记者写作所要遵守的规范和要求。

中国也出现了梁启超、邵飘萍、范长江、穆青等一批叱咤风云的名记者,他们是时代的骄子,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又有高超的报道技巧,不仅在当代有巨大影响,许多作品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他们的作品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但是在现在的社会很难再找出能说的记者了,这也是中国记者应该去反思的问题。

(二)经典新闻作品中记者对的毛泽东的描写

名记者笔下的人物刻画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同是我们熟知的毛泽东的报道,在不同的名记者那里人物形象是完全不同的。

国外著名记者斯诺曾有一段关于毛泽东的描写,在《红星闪耀中国》里提及他1973年见到毛泽东的感受。斯诺把毛泽东描写成了一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对他的身形和外貌描写则写到毛泽东的背有些驼,黑发浓密而长,双眼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这样细致的描写就十分生动形象,不同于一般刻板的人物描写。

史沫特莱也写了毛泽东,不过她写的毛泽东却有几分神秘色彩。她笔下的毛泽东有着白天睡觉夜间工作的“怪”习惯,“我的印象中他的灵魂有一扇从不向任何人敞开的门。”[2]史沫特莱着重观察了毛泽东的个性,去了解他的知识结构、军事素养与理论的文章,强调从毛泽东的个人爱好等方面去刻画这个人物形象。

彭子冈是位中国记者,1945年在重庆谈判时见到了毛泽东,她的新闻作品中也有关于毛泽东的描写:“‘很感谢’,他几乎是用陕北口音说这三个字,当记者与他握手时,他仍在重复这三个字,他的手指被香烟烧得焦黄。当他大踏步走下扶梯的时候,我看到他的鞋底还是新的。无疑这是他的新装。”[3]一个52岁的毛泽东形象就这样被描绘出来,与前两位外国记者明显有着不同的风格。

名记者不仅对每个人物的印象不同,各自也有自己习惯的描写手法,如有的倾向人物造型,有的特别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的则喜欢把人物投入矛盾冲突中,还有的偏爱大肆渲染人物性格等,这些都形成了名记者表现人物的不同特点。

(三)名记者所具有的语言个性

记者的风格是体现在他的新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并且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表现都有所偏重。从风格学的角度来说,刚柔浑融型的风格和刚美型有着无法比较的柔美,而相比于柔美风格,又有阳刚作为其扎实的美学基础,所以风格是一种最高境界。

纵观整个新闻行业,受众公认的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记者并不多,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新媒体时代,能沉下心来钻研写稿的记者更是少之又少。记者所形成的任何一种风格类型都是及其难能可贵的,都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记者的这种写稿风格所产生的美感特征和效果完全不同于单纯的柔美感或者刚美感,它是兼二者之长的,给予了人更加丰富的审美感受。这种写稿风格的记者在新闻作品中体现的艺术价值比前两种风格的记者更高,它的生命力也更旺盛一些。所以,柔美风格和刚美型都应成为记者们的努力方向。

三、新闻作品风格可借鉴经典文学作品

20世纪初期的世界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人们每天就是为自己的第二天担心。正因如此,新闻事件的报道显得尤其重要,毕竟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世界各地政局的变动情况,给公众一个窗口去了解各种局势的变幻。不可否认,那个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记者,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写稿风格,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描写人物,报道事实。

斯诺在中国生活多年,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战争报道,就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地背景中写出来的。这些报道揭露了中国当时真实的情况,为国内外了解中国战事提供了可靠资料,直到现在,斯诺的作品依旧值得每一位新闻学子认真研读。

查看斯诺的工作年表,他先后担任了《纽约先驱论坛报》《纽约太阳报》等著名报纸的撰稿,后来又任《芝加哥论坛报》的驻华南记者。长期担任报刊记者的原因使他形成了作品中的故事性和趣味性都很强的风格。斯诺的文章大多是为报刊而写的,报纸缺乏形象的画面描述,这个缺陷是不利于新闻事件的完美展示的。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必须拥有良好的文字功底,斯诺新闻作品中的文学性刚好解决了纸质媒体形象性不足的问题。

由上不难看出,记者想要写出有风格的新闻作品肯定是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才能在真实记录事实的情况下,还具有故事性的写作风格。而在新媒体时代,各大媒体在争相从技术上制作数据新闻、VR新闻的境况下,从文字上讲深度,从记者身上讲风格,这更是难能可贵、不可被淹没的。

参考文献:

[1]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374.

[2]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中国的战歌[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178-181.

[3] 彭子冈.毛泽东先生到重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454-455.

[4] 周胜林.高级新闻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77:23-65.

[5] 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33:1-45.

[6] 熊颜.百年新闻经典[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33-50.

[4] 法拉奇(意).风云人物采访记[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157-189.

[7] 刘明华.中外名记者丛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108-123.

[8] 斯诺.红星闪耀中国[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197-204.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344-02

作者简介:周璐,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一年级。

猜你喜欢

人物描写记者风格
叙事也要人物描写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向《少年闰土》学习人物描写
小学生人物描写素材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