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装剧中的中医文化传播

2016-02-28刘琬璐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古装剧传播

刘琬璐

(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



浅谈古装剧中的中医文化传播

刘琬璐

(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中医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彩的一章,而古装剧由于剧情的需要,大量涉及中医、中医情节,使得中医文化融入古装剧中。随着现象级古装剧的热播,中医文化也逐步渗透进受众的思想中,古装剧中的医者、中药、医理蕴含着中医文化,但是古装剧中中医文化传播具有其特定的优势与误区。

关键词:古装剧;中医文化元素;传播

一、背景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独特于世界之林的标记。中国的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学是融合了人文、自然、生命的医学科学,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完美融合的知识体系,是世界上唯一传承至今并依然活跃的古老医学体系,中医文化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基本物质范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于古装剧的历史设定,与中医的发源盛行期重合,加之如今中西医结合,受众对中医不甚了解,甚至部分受众几乎没有接触过中医药,使得古装剧能利用中医文化要素辅助剧情发展,从以前的古龙、金庸到现在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的古装剧,无论是武打还是宫斗,每一部播出的古装剧都少不了中医、中药的身影,尤其是随着近几年现象级古装剧的热播,不仅电视剧的情节受到关注,其中蕴含的中医文化的传播也备受瞩目。

二、古装剧中的中医文化元素分析

(一)古装剧中的医者形象

中医在我国一直有济世救人、普度一方的社会化标准形象,但在古装剧中,由于医者具备掌握人生死的至关重要的职业技能,所以随着剧情的需要和艺术的表现手法,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医者形象。

一种是忧国忧民、悬壶济世的良医。在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论述到“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而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为医者必先做人,医者不仅需要医术高明,兼通医理,还应具备高尚的品德与医德,这也是《女医明妃传》中所体现出来的医者形象。无论经受多大的苦难,治病救人是女主角杭允贤的第一要务,无论是官宦还是平民,所有的病人在她眼中一视同仁。在她被皇帝封为司药女官后,发现皇宫里的太监宫女以及位分较低的嫔妃没有资格被太医诊治,全凭没有根据的经验到御药房拿药,不仅义务为他们诊治,还编撰了一本《太平药膳方》劝谏皇帝免费派发给百姓,这样百姓不仅得到了实用的医术指导而且还赞赏皇帝的仁德。当杭允贤和皇帝被瓦剌人俘虏后,秉承医者仁心,杭允贤摒弃世俗的怨仇,依旧救治瓦剌的伤者,并赢得了瓦剌人民的拥戴。这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医者形象,家国天下为一体,正己正身而正名。

另一种是唯利是图、奸佞不堪的庸医。这里的庸医并不是指医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心怀不轨的医者。尤其是在宫斗剧中,医术可以成就一名医者,也可以毁掉一名医者,这不仅考验技术的高低,还是他们医德与灵魂的试练场,为了后宫或前朝的利益纠葛,需要一位能在无形中铲除异己的角色,往往这一角色非医者莫属。在《芈月传》中,芈月出生时,女医挚受到胁迫,给怀孕的向氏下药,虽未遂,但也是害人之举。《女医明妃传》中,太医程十三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毒害杭允贤的爷爷,还配合皇太后毒害各种与她作对的宫人,罔顾他人性命,是一个为人唾弃的负面形象。

当前,部分古装剧对医者的形象塑造还呈现一种两极化的态势:要么把医者塑造成全心全意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纯洁如白莲花;要么将其塑造成只顾追求利益的衣冠禽兽,罔顾病人性命,随意使用毒药害人。这样一来,古装剧对医者形象的塑造要么天使化,要么妖魔化,导致医者形象银幕上呈现脸谱化,仿佛人物都一样,只是换了一张脸谱而已。医者形象的脸谱化,既影响了医生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也使得受众识破情节,减弱了医者形象的传播效果。

(二)古装剧中的中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深奥理论,而是可以深入寻常百姓家的妙手医术。在古装剧中,随着剧情的发展,主要人物在遭受苦难的时候通常需要药物的治疗,而这些药物通常都触手可及、随处可见,如在《芈月传》中,芈月因故被禁足,魏美人发现芈月生病却无人来治时,按照芈月的指示,在花园中挖土茯苓的根为其解毒。在《女医明妃传》中,用地上的鸡矢白、地浆水和扁豆混在一起救治霍乱病人。虽然电视剧存在夸大的嫌疑,但是这些偏方都能起到一定作用,有合理的药理成分。

在众多古装剧中出现过许多奇珍妙药,《芈月传》中出现的土茯苓、《女医明妃传》中出现的铁皮石斛、《甄嬛传》中出现的灵芝等都有一定依据。在唐代开元年间道家经典《道藏》中提到,“铁皮石斛、天山雪莲、千年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为九大仙草”。在《女医明妃传》中,杭允贤参考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救治了一个疯狗病患者,而今屠呦呦也从《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中获取灵感,提取出治疟疾的青蒿素,最终拿下诺贝尔医学奖,传承千年的中医功不可没。

中药文化也是一种哲学,不仅有真正的药石理论,还有祝由学说,充满了思辨的魅力。尤其是《女医明妃传》中提及的“祝由术”,百度百科中解释道:巫术在古代又被称为祝由之术,是一项崇高的职业,它曾经是轩辕黄帝所赐的一个官名。当时能施行祝由之术的都是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他们都十分受人尊敬。祝由术是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借符咒禁禳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祝”者咒也,“由”者病的原由也。人食天地之气以生,内伤于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外伤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以生病。黄帝曰:“其无所遇邪气,又无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何致?”可见,古人早已认知病因分为外因和内因,也早已关注到心理健康问题。由古及今,对现代医学也有所助益。

(三)医理对应人理

中医不仅是工具也是一种文化。在近期大热的古装剧中,凡是精通医药的正面形象的人物,都通过阐释医理透露出为人处世的道理。所谓,医者理也,医者意也。《琅琊榜》中,静妃是医女出身,精通医术,为人娴静温婉、淡定雍容,置身于权利争夺之外,是一位拥有大智慧的女性。她的住所名为“芷萝院”,意为香草爬蔓,芷萝院游离于荣华奢腴的宫院之外,未植富丽花树,反而辟出一片小小药圃,宁静雅致。屈原在《离骚》中经常使用香草美人为喻,香草美人在古代就代表着君子高洁的品质,这正符合静妃的个人品德。静妃长期沉浸在中医药的文化氛围中,性格沉静,语言表达也透着个人修养,当萧景琰被皇帝责罚,静妃听说后不怒不急,反倒一笑说:“安抚什么?小户人家的孩子尚且免不了要挨两三下巴掌,何况他是皇子?经一事长一智,于他也是进益。要是真的心生抱怨,那就是臣妾教子无方了。”

张仲景说学医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在《女医明妃传》中,起初杭允贤学医不仅是因为自小成长于医药世家,而且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家人,而后凭借着不拘一格的医术拯救了许多人。在她学医的过程中,她身体力行的诠释孝道:为了延续哥哥的为医梦想,为家族正名,虽身为女子,却做着当时只有男人能做的事情——学医,并突破重重困难,成为一名医药女官,成为百姓口中的“活观音”,而后为家族洗清冤屈,恢复祖姓。杭允贤作为家族独女不仅身负家族重任,作为一名大夫,她用药不拘一格,一度将地浆水等匪夷所思的东西作为药物救人性命,她认为只要是能治病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良药,不单是名贵的药材,凡是有用之物都应当发挥其独特的功效。正如古人所说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浅深,合机者妙。做人也一样,不应当眼高手低,看人也不应该嫌贫爱富,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三、古装剧中医文化传播的利弊

(一)古装剧传播中医文化的优势

古装剧有利于中医文化的传播。随着剧情的发展,中医文化不断渗透进受众的内心,融入受众的生活中,经过受众的选择性记忆、理解、吸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医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其是历久弥新的人文文化科学。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时代的要求。例如,在《女医明妃传》《琅琊榜》中出现的一些药膳食谱,都具有保健养生功效,可以直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仅享受电视剧带来的愉悦,也可以品尝美味、强身健体。

电视剧中塑造的医者形象,对现如今的医患关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虽然在电视剧中,医患关系较为简化,但是在医生和患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剧中的医者会通过解说、劝谏或使用“祝由术”之类的方法安抚患者的情绪,并力图形成“医患一体”的大团结景象,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上也有借鉴意义。

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传播中医文化,也是响应国家的号召,早在2009年的时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颁布了《中医医院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提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随着古装剧等大众文化的传播,既可以传播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形成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助益中医文化的普及,改变受众的不良认知,也可以有效地复兴和传播中医文化。随着收视率的上升,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得以传播与发展:一方面可以突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价值,这种内在价值能够提升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弥补西医的缺陷,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类似《甄嬛传》《琅琊榜》等的众多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走出国门,进行跨文化传播,既可以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还可以重塑人类道德体系,促进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和谐,更能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古装剧传播中医文化的误区

古装剧中传播的中医文化并不是中医文化的全貌,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中医文化本身具有神秘化的特点,而古装剧是大众的、通俗的文化产物,从内在来看,古装剧无法成为中医文化传播的完美载体。具有自身特殊体系的中医话语通过古装剧表达出来,受众理解的时候容易产生对中医文化认同的矛盾。另外,除了以中医为题材的古装剧在宣传方面会部分涉及中医文化,其他题材的古装剧在中医文化方面就明显处于宣传缺失状态,信息不对称也极易导致受众对中医文化的错误解读,盲目跟从。

中医文化发展至今,是一个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但是在古装剧中,中医文化仍然摆脱不了封建迷信的外套,大量充斥着巫蛊神术,部分情节为了博取受众眼球,甚至会使用一些毫无根据的治疗方法。从古装剧本身的表现手法来看,古装剧中对中医药的演绎大都使用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对观众造成错误的认知导向,使观众产生认知偏差。尽管在许多古装剧的片头有类似“纯属虚构、请勿模仿”的提示,但是由于艺术表现的夸张手法,在剧中中医药具有神奇的疗效,如出现有生死人、肉白骨功效的仙丹妙药,一碗红花汤能使人终生不育等十分夸张的故事情节,使受众忘却提示、沉迷其中。继《甄嬛传》后,《女医明妃传》的播出又掀起了一阵中医热的浪潮,许多受众效仿影片中的各种秘方,对剧中的配方深信不疑,而后搜狐、凤凰资讯等媒体纷纷为剧中的各种药方进行权威解读,但是在这样一个“传播——质疑——专家解读——受众接受”的过程中,受众的认知经过理解、解构、重构反复几个过程之后,中医文化已经在受众心中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古装剧对中医文化的传播效力也大为减弱。

参考文献:

[1] 郑晓红.回归民间走向世界——中医文化发展传播的当代使命[J].中医杂志,2016(01):2.

[2] 陶林,张宗明.论中医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突围[J].理论月刊,2015(03):70-73.

[3] 郑晓红,王旭东.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医杂志,2012(02):271.

[4] 崔跃.电视剧《心术》中的医者形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175-02

作者简介:刘琬璐,女,湖北襄阳人,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传播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媒介文化。

猜你喜欢

古装剧传播
Costume dramas gain more popularity overseas 中国古装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
中国古装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
浅析中国古装剧影视配乐的发展应用现状、节奏影响、与民族元素
古装剧的一个宿命、两大地位、三种形态
古装剧要有创新精神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如何翻译“古装剧”与“穿越剧”?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