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写作之我见
——浅谈公共安全事件新闻报道的零度写作
2016-02-28王巍
王 巍
(华东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上海 200241)
零度写作之我见
——浅谈公共安全事件新闻报道的零度写作
王巍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上海200241)
摘要:零度写作理论是法国著名后结构主义大师罗兰·罗特的研究成果,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语言的高度重视,提倡一种直陈式的写作方式。在社会公共安全类事件的新闻报道中,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疏导公众情绪,新闻记者应当坚持“零度写作”的态度,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坚持自由与责任原则、坚持公共服务。在新闻报道之前考虑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在报道时兼顾新闻写作的媒体表达。
关键词:零度写作;公共安全事件;客观性;新闻报道
“零度写作”一词源于法国后结构主义大师罗兰·巴特1953年的一部著作——《写作的零度》。对于什么是“零度写作”,罗兰·巴特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比较来说,零度的写作根本上是一种直陈式写作,或者说是非语式的写作。可以准确地说,这就是一种新闻式写作。如果说新闻写作一般来说未发展出祈愿式或命令式的形式的话,这种中性的新写作存在于各种呼声和判决的汪洋大海之中而又毫不介入,它正好是由后者的“不在”所构成。但是这种“不在”是完全的,它不包含任何隐蔽处或任何隐秘。于是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毫不动心的写作,或者说是一种纯洁的写作。由此我们可以感知,零度写作的目的是排除一切外在的因素对写作本身的干预,作者在文章中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包括个人的价值判断和功利色彩,从而增强作品本身的感染力。
然而近年来,中国记者在报道社会新闻尤其是公共安全类危机事件时,为了吸引读者的目光,增加阅读量,往往会在新闻报道中使用煽情性语句,挖掘能带动公众感伤情绪的新闻素材。在新闻报道中过分突出当事人的社会身份,根据受众的喜好对新闻信息进行策划和炒作,过分煽动公众情绪,渲染事件的悲伤情绪,“唯恐天下不乱”,从而忽略了新闻报道客观性的信念,即传播事实、真相或真理,更不用说疏导公众情绪了。因此,在公共安全类危机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坚持零度写作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零度写作必须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中立、理性的写作,不能掺杂作者本身的主观情绪。目前,对零度新闻写作的客观性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是现实中的新闻报道不客观;二是新闻报道难以做到客观。新闻报道不客观也可以看做是新闻报道难以做到客观的结果。一方面,政治势力和商业势力等方面的控制使得新闻报道难以做到客观;另一方面,公众所看到的新闻只是新闻从业者所看到的那一部分事实或者是新闻从业者从经济利益考虑想让公众所看到的情况,因此新闻报道难以做到客观公正。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新闻报道为例,事故发生后,各大媒体都争相进行了报道。例如,凤凰网1月3日《17岁打工男孩踩踏事件中遇难,已买好过年回家火车票》、钱江晚报《复旦才女不幸遇难,男友称将终生悔恨》、凤凰网《准新娘外滩与男友被挤散,压入人群身亡》、腾讯新闻《外滩踩踏事件申花女球迷遇难,虹口将为她留座》这些新闻报道,纷纷将内容指向受难者,通过挖掘这些罹难者的故事,迎合公众的感伤情绪。
其次,零度写作必须坚持自由与责任原则。零度写作起源于西方,在中国属于“舶来品”,受特殊国情的限制,无法做到真正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往往与社会责任相联系,新闻媒体必须是负责任的,其新闻自由也必须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前提,在满足公众知情权和维护市民权利的同时兼顾自身的社会责任。在此次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媒体报道特别是针对复旦遇难女学生的报道,媒体人为了获取信息,不仅涌进复旦校园内,对复旦学生死缠烂打询问相关情况,甚至查阅死者的社交平台大篇幅地引用了其私人资料:年龄、生源地、生平喜好甚至是生前男友的话语。媒体未经家属同意擅自大篇幅引用社交网络发布信息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无论是采访手段还是报道方式,媒体工作者们都受到了公众一致强烈的批评。在随后微信朋友圈被疯狂转载的《被生命搅动的复旦舆论》一文中,作者对媒体的做法提出了质疑:“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为了哀痛一个生命的逝去,还是仅仅为了博得关注度的手段?”在公共安全类危机事件发生时,新闻记者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博取同情,在灾难发生时往往忽略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往往用煽情手法,花费过多的笔墨进行心理描写及对遇难者的过分描述,而这种不负责任的描述引来的是公众的怀疑和不满。
最后,零度写作必须坚持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要求新闻从业者守护公共利益,服务全体人民,传播公共精神。媒体虽然以盈利为目的,但盈利不应当成为其唯一的出发点。媒体从业人员还应当是“人民的口舌”,传达公众的思想。迈克尔·舒德森说过:“新闻扩大了整个社会可以共同思考的内容,它通过作为培育民主政治的场所的公共领域,和通过新闻得以维持的想象的共同体这两种方式,促成了共同的社会世界的日常反思与再建构。”在上海外滩踩踏事故中,关于复旦女孩等受难者的报道,符合了市场受众情感消费的需求,借助于公众的知情权来满足大家的情感消费。但知情权也与公共利益相关,并不是任何个人经历或者个人感情都需要被公众知情。因此,从新闻本身来说,关于复旦女生等受难者的报道,并没有太多的价值。对于此类灾难事故,新闻从业者立足于媒介的公共价值,灾难事故的发生原因和问责,才应当是媒体报道的重点。在此类公共安全类危机事件的报道中,媒体人除了博取公众的眼球外,需要做得更多的应该是疏导公众的感伤情绪,让大家不要沉溺在悲痛中无法自拔,而应该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在悲痛中前进。再如,此次外滩踩踏事件中,百度经验在第一时间即2015年1月1日就发布了《如何在踩踏事故中逃生》的经验帖,告诫人人需要居安思危,随时应对紧急情况,这无疑在铺天盖地的悲痛情绪渲染下传递了正能量。
社会公共安全类事件是任何人都不希望发生的,而新闻报道又是一面镜子,反映了安全事件发生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了社会的安定和谐,每个新闻记者都应该坚持“零度写作”的态度,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坚持自由与责任原则、坚持公共服务。在新闻报道之前考虑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在报道时兼顾新闻写作的媒体表达。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