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6-02-28李彩凤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学院互联网+大学生

李彩凤

(河南大学 民生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李彩凤

(河南大学 民生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超过了他们的前辈,社会代际差异凸显。这就要求“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深入到基层去,研究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特点,真切感受学生的衣食住行和所思所想”。[1]“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现在“时”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事”则瞬息万变。学生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分化,教育教学工作的条件与以往大不一样,如何改变教学中的方式,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高校教育;教学探索

一、移动互联网教育教学发展的意义

“互联网+”的兴起,不仅是一次社会经济产业转型的契机,也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创新时代。[2]通过互联网把教育资源进行数据整合和优化配置,让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一种流动的良性循环,让分享和贡献资源的渠道越来越多,让学习资源发挥的效用越来越大,受用人群越来越广,最终形成一个互通有无、交流共享、共同提升的教育资源信息化联盟,也就是要在教育领域形成大数据的建设和深度利用。在这个联盟中,学习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不同方式实现学习知识的目的。教学者可以通过多元数据库工具、远程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教学管理的目的,最大程度通过科技的力量促进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二、互联网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当代大学生特点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各种应用系统发展非常迅猛,如电子邮件、QQ、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极大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和交流,使人们有了更大的自我表达权。网络给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大学生教育的创新创造了机遇与挑战。

(一)表现出更多的主体创新性

首先,学习方式更加主动与便捷。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与互联网的结合提升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认知效果,紧贴大众文化、散发着时代气息的学习内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阅读方式更加可视和直观。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更倾向于接受易得、易懂,给予快乐和快感的图像内容,阅读习惯的改变使大学生更擅长形象思维。再次,思考方式更加成熟与多维。伴随信息爆炸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通过互联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络接受的大量信息使其思想更为早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探讨问题时更加善于表达,同时观点更加深刻、逻辑更加严密。

(二)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明显

近两年,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而时刻在线已成为高校多数学生的生活常态。大学生在交往行为、生活行为、学业发展等方面均显现出明显的主体意识。

网络使得学生能快速获取学习、交友信息,大大节约了学习和交往的时间成本,在生活细节、购物、娱乐等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虚拟化。同时,“地球村”满足了他们对遥远地方的想象,创造了“远距离的亲密感”。但另一方面,他们也会明显体会到时间的加速流动,上网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频繁地穿梭在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之间则会感到错乱和迷茫。

面对学业的选择与追求,当代大学生习惯采用自己的方式分析问题、敢于用自己的眼睛把握社会、勇于用自己的实践改变现状。在互联网中,现实与虚拟相互渗透,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性,赋予其在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学生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分化

当代大学生穿梭于现实与虚拟两种环境间,他们既要面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又要在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面对不同的挑战与困惑,同时作出恰当的取舍和决定。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遨游于虚拟世界中畅快地表达自我、尽情游戏、倾情交流。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紧密交织,大学生的意识、观念、信仰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诸如西方鼓吹的“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文化多元化”等思想都对大学生产生了影响。

在这种价值多元、观念复杂的影响下,多元并存、传统与现代兼容成为大学生群体必须面临的境况。他们在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既要面对各种困惑、苦恼和迷惘,也经历着各种碰撞与融合。

(四)独立学院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

独立学院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创新成果。据资料显示,目前独立学院承担了30%左右的本科生培养任务。[3]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情况较好,学生基本都拥有智能手机等接入网络的终端,加上其喜欢追求时髦,更敏感、更个性,对新鲜事物有更高的接受度,独立学院在校生使用互联网“自媒体”的比例较高。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教育网络化基础设施投入较少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普遍存在网络化水平较低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管理人员对网络化的认识不足;其次,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不强,许多管理人员无法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管理效率得不到提高。对高校教育管理网络化的投入少,主要是因为高校虽然比较重视教育管理网络化,但由于经费有限,对高校教育管理网络化基础设施投入较少,影响了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无法及时更新和维护网络系统,进而影响了教育教学的网络化进程。

(二)教育教学理念不够与时俱进

长久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比较僵化,强调服从及统一。它将教师及管理者作为教育管理的主体,学生大多数时间处于被动的位置。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指标,学生的潜力没有得到挖掘,使学生不能全面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人文关怀比较缺乏。

然而,在当前即时、互动、开放的虚拟环境中,作为教育受众的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按其独特的价值标准对各种高等教育资源实现筛选与重建的决策权和自主权,以至于日常生活的虚拟化使大学生对自身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认知都有所变化。

(三)大学生自律意识不强,社会责任意识不足

由于缺少有效的制度制约和足够的自律意识,部分大学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资讯或负面信息的干扰,使其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受到不利影响,如网络暴力、轻信他人言论,随意充当网络“水军”等。同时,消极思想让大学生感到迷茫、困惑,奉献与享受、学习与生活的权衡和抉择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由此处反观,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存在社会责任意识不足,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不明晰,主人翁意识淡漠,欠缺主动性和竞争意识,亟待提升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等问题,这为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

四、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应用“互联网+”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互联网+教育”时代,网络资源的优点不言而喻,而这些优点最终都成为学习中强大的力量。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师紧跟教育改革步伐,转变教学理念,熟悉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创新与技术相结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一)提升师生素质和应用技术的能力

随着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建立,教师不但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也要会运用计算机网络,以适应教育教学模式的更新。民生学院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建立了QQ群、微信群等和学生即时互动,讨论一些课程热点问题、征询学生的意见想法;分享学生QQ空间,在微博中设立学生论坛,分享班级动态,转载好文章、课堂笔记、学习心得等,这些都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在网络面前,教师与学生的身份是平等的,都是学习者。为了实现有效交互,教师要把自己的真性情、态度表现出来,让教育变得更加生动,使自己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

(二)加强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对建设数字化校园网络极为重视,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每门课程都会绑定一位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更新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和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视频网络播放平台广泛应用到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能利用校园网随时随地获取知识,这不但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及实践活动的同时,还要构建学生网络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高校教育教学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于大规模开放课程以及网络式学习。互联网技术、教育方面的创新将对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4]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教授迈尔·舍恩伯格和大数据发展评论员肯尼思·库克耶在《与大数据同行》一书中写道:“在未来,学习绝不会是按照一本给定的教科书、一门科目或课程,以同样顺序和步调进行,而将有数千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教师不再需要凭借主观判断选择最适合教学的书籍,大数据分析将指引他们。”互联网时代为高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挑战。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

[1] 陈力丹.解析中国传播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47.

[2] 曲大为.“互联网+”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刍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3):12.

[3] 董涛.“微博时代”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3:50.

[4] 罗慧.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新方式的探索与展望[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49.

G434

A

1674-8883(2016)19-0314-02

李彩凤,女,新闻学硕士,中国新闻史学会会员。

猜你喜欢

学院互联网+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