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三贴近”的理解

2016-02-28严晓花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三贴近工作者稿件

严晓花

(日照市广播电视台,山东 日照 276826)

浅谈对“三贴近”的理解

严晓花

(日照市广播电视台,山东 日照 276826)

多年的新闻工作让笔者明白,在新闻工作中只有不断学习,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新闻工作;理论政策;贴近实践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要做到“三贴近”就必须不断学习,这样才能不断成长,不被时代抛弃,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在《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一文中,习近平同志指出:理论学习是新闻媒体做好新闻报道的基础,只有提高新闻从业者的理论水平,才能写出好的报道,才能搞好新闻工作。但是在实践中,很多同志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注重学习理论知识,甚至有些人可能觉得根本用不着去学那些理论知识,他心中自有公理。在笔者看来,理论知识的积累应该是厚积薄发,平常你可能觉得学了它用处不大,写新闻稿件根本就不用搬照理论,殊不知,只有在熟知党的政策理论的前提下,你心里的底气才足,才能达到“化有形于无形”的境界。它会于无形间左右你的观点和你对于一个新闻事件的理解、看法,也关系到你能否向受众传播正确的信息,包括党的方针、政策等。只有自己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了然于胸了,才能让人民群众也真正了解、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而使党的看法主张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自愿行动。身处基层面对的情况更繁杂,所以在解读、宣传政策的时候,就要求我们自己先吃透政策。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信息无所不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不仅要吃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尽量让自己成为“全才”。因为我们可能要面对的是各色事件和人物,例如,要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要了解商品经济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有较强的原则性和科学分析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才能通过自己的采访报道向受众准确无误地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作为基层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地市级以下的电视新闻工作者,面对的是广大农村、面对的是基层群众,虽然现在信息高度发达,网络无所不在,但是电视新闻仍然是广大农民朋友接受党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科技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最为信赖的接受信息的途径。因此,我们决不可忽视自己身负的重任,以一知半解的态度去敷衍广大受众,搞砸了自己的形象事小,失了民心事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政策也越来越暖心: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轻了中低工薪收入者的纳税负担;《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让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大大改善;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让许多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提高、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各地为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出台的一些相关措施等。这些与广大人民息息相关的政策措施作为新闻媒体工作人员,首先自己要学习、领会这些政策的精神实质,否则怎么去向受众宣传?如何宣传得明白?笔者在平时编辑稿件时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的记者因为自己吃不透政策精神,因此写出的稿件就不尽如人意;有的记者由于缺乏对事件的纵深挖掘,因此写出的稿子难免让人有“水过地皮湿”的感觉,不深、不透。

“三贴近”还表现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虚心学习,向周围的同事学、向采访对象学,作为记者,特别是涉及政事的稿件,一定要表述严谨。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新闻记者特别是青年记者,虽然专业知识较强,但是由于刚出校门踏入社会,对一些基本政治常识不甚明了,常采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例如,经常见到有的同志在稿子中把“人大常委会主任”写成“人大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写成“村支书”;“镇委镇政府”写为“镇委镇府”等。这样的称谓在口语中不觉得别扭,但是在新闻稿件中,笔者认为还是表述完整为宜;每年的“两会”,有的同志分不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职责,有些同志甚至把“政协委员”写成“政协代表”,有的记者把人大代表“建议”写成“提案”。这些情况对于新手来说可以谅解,但老同志如果犯这样的错误则不应该。遇到自己拿不准的、似是而非的问题一定不要将就,要多请教,向同事请教,向相关工作人员请教,千万不要得过且过,酿成大错。

我们地级市的记者,很大一块是面向农村,很多人可能怕下农村,瞧不起农民,我们还真不能受这种思想支配。俗话说,“行行出状元”“蘑菇大王”“养鸡专业户”“玫瑰花仙子”等都离不开农村。单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交一篇合格的稿件,就得走到田间地头,“丢掉”记者身份,蹲下身来,去亲近农民,真正了解他们的劳作、生活。这样写出来的稿子才“有血有肉”,贴近群众生活,才是亲民的稿件,农民才喜欢看咱们的节目。

作为一名记者,不能闭门造车,随意臆造新闻稿件,既要熟知国家政策又要知晓当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这样才能采写出有深度、有新意的报道,否则就容易出问题。有一次笔者在编辑一篇记者采访文稿时,发现稿件中被采访人谈到“生态地势”一词,感觉词义不通,结合我们日照市的实际情况,应是“生态立市”,打电话跟被采访对象核实确实如此。因为被采访对象说的是当地话,所以记者在听同期时听成“生态地势”,但这也正说明这位记者可能平时不太注重学习,否则不会出这样的问题。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文化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甚至行为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在这一社会发展变革的过程当中,新闻媒体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组织舆论和引导舆论的作用,习近平同志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政治家办新闻的原则,要坚持党性原则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因此想要胜任这一工作,新闻工作者就必须不断学习,让自己不和时代脱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胸有大局,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持人民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事件有前瞻性的、全面的、客观的把握、分析,才能较好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我们的作品具有更强的导向性和指导意义,也才能使我们的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G222.1

A

1674-8883(2016)19-0267-01

严晓花(1970—),女,山东日照人,副高,主要从事编辑工作。

猜你喜欢

三贴近工作者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习作指导须“三贴近”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