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直播个人用户的自我形象建构

2016-02-28王润溪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主播建构用户

王润溪

(陕西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网络直播个人用户的自我形象建构

王润溪

(陕西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网络直播满足了用户建构自我形象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参与和观看直播,产生了不容小觑的社会影响。本文尝试运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分析网络直播中个人用户自我形象建构的机制、特点和影响。

直播;形象建构;个人;表演

在荧屏上与观众见面原本是名人明星、专业记者的特权,但这种情况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今天,在网络直播中展示自己和观看网络直播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点开一个直播平台,就能看到数以万计、不断更新的直播视频,内容丰富多样,让人瞠目结舌:有旅行郊游中分享所见所闻的;有聚餐赴约时分享中意美食的;有追求刺激直播野外探险的……我们见证了“人人都是电视台”这一前所未有的新时代的到来。

一、网络直播的定义及现状

登录直播平台,面对镜头聊天、唱歌以及与观众互动,就是网络直播常见的景象。参与直播也非常便捷:在直播平台注册登录自己的账号就能实时开始直播或观看直播。甚至许多网络主播积聚人气迈入娱乐圈、影视圈,转型成为明星艺人。

网络直播平台正如雨后春笋般进入用户视线。艾媒咨询的报告表明,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用户数量达到2亿,几乎是中国总人口的1/7。[1]

为了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各大直播平台不断改版创新,竞相推出更为丰富的延伸功能吸引用户。以映客直播App为例,作为覆盖IOS和Android系统的社交视频直播应用,其账号可以关联用户的微博、微信。[2]直播在全平台展示,还可以实时分享到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

网络直播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年轻一代用户。QQ浏览器的大数据报告显示,毕业生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排行榜中,5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主播/网红。[3]

二、网络直播用户个人形象建构机制

(一)直播间

假设有一个地方,来去自由、内容丰富、选择多样,可以任意观赏高颜值美人,可以随心所欲地窥视别人的生活细节,花钱送一些虚拟礼物还会得到大家的注意和吹捧,你会不会心生向往?

这样的地方就是“直播间”。作为主播的独立展示区,观看自由、留言送礼等功能给用户创造了宽广的消费空间,这也给主播带来了压力。因为每天都有新用户和新内容出现,想得到认可并不容易。身材气质、相貌声音、游戏技巧、财力水平等都是竞争筹码。

(二)“工会”

作为直播平台和主播的中介机构,“工会”曾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播活跃在PC端时,逐一管理数量庞大的主播难以实现,类似经纪公司的小型团体“工会”入驻是很多直播平台的首选。“工会”签约主播,商谈待遇和工作安排,并投入资金给主播提升等级,以吸引更多观众消费。加入“工会”会减少收入分成,却能得到资源扶持,对主播仍有吸引力。

(三)主播

主播是直播平台上的表演者。随着直播门槛不断降低,直播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天马行空。用户在直播时讲解游戏、评论赛事,或是唱歌跳舞、讲笑话,甚至逗弄宠物、吃东西。

为了留住粉丝、巩固人气,主播除了在直播时与观众互动,线下也会和粉丝保持联系,像现实朋友一样。来疯直播的主播易薇,每天直播2~3小时之后还会在群里跟粉丝聊天。“很多主播都和我一样,和粉丝在一起的时间最多。有时候也觉得很累。”易薇感叹,“但为了把直播做好,这些是必须的。”

主播都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评论,甚至能变现的虚拟礼物。直播强大的吸引力除了来自可见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印证存在感。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中提到,主体与“他者”是辩证的存在,在与“他者”的接触中被创造和结构化。主体对他者的行为既是工具和手段,也是目的和归宿。[4]社交媒体中,自我的状态发布得到“他者”回应后才算完成对事情的思考与认知。[5]武汉群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主播拉拉说:“观众越多我当然越开心,感觉努力得到了认可。”

(四)粉丝

网络直播反映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建构形象、渴望交流、窥视他人、猎奇心理等诸多诉求。随着直播门槛降低,直播视频呈现爆炸性增长。点击观看可以发现,许多主播在展示日常生活。那些一掷千金馈赠大礼的粉丝,只是为了表达崇拜或图个开心。一位YY用户表示,送出礼物会得到主播的回应和其他观众吹捧,“是一种精神愉悦吧,有自豪感和满足感”。

三、网络直播中用户建构个人形象的方式

(一)拉近距离,展现亲和力

与传统的娱乐明星不同,网络主播们走的是亲民路线,“粉丝就是朋友,也需要陪伴和关心”。YY的第一批娱乐视频主播鳕熊说:“相处久了,我的生活习惯他们都记得。”花椒主播徐大宝还买了部手机,直播时接听粉丝热线电话。“电话全程免提,所有朋友都可以在直播期间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现在,徐大宝已经拥有十几万忠实粉丝。

(二)创新多变,保持新鲜感

主播全靠个人魅力吸引粉丝。“经验是慢慢琢磨的,如播放哪类音乐更有气氛,讲什么样的段子大家更喜欢听。”鳕熊透露,直播结束后,她会在后台统计人气数据进行分析。“每次直播会确定一个互动话题,一般是身边可能发生的事情,如和现女友外出时偶遇前女友怎么办?”

(三)将后台转变为前台

戈夫曼认为,“后台允许有一些可能被视为是亲昵或不尊重在场他人与区域的小动作”。[6]网络的匿名性可以隐匿参与者的真实身份,增大表演后台范围。[7]而网络主播将后台区域转变为表演场景,展现原本不适宜在前台出现的生活化形象,却真实、有趣、新鲜,迎合了观众窥视后台隐私的需求。正如斗鱼主播小洛所说:“主播跟艺人明星不同,我们的舞台就是现实生活。”

四、网络直播对用户现实生活的影响

(一)形象建构,体现价值

只需要一部带有摄像头的智能手机,用户就可以自录自拍,将自己的形象展示在直播平台上。主播在直播中的展现往往已经按照自己的理想进行装扮和美化。观众看到的也不是表演者本身,而是表演者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塑造的形象。同时,个人形象建构也会受到舆论影响,甚至为之改变。[8]在网络直播中,主播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经常会根据粉丝的要求调整装扮、更换内容。

(二)沟通交流,娱乐消遣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的存在方式之一。[9]人们把线下的生活搬到了线上,宣告和展示自己的日常动态。同时,每个人都急切地表达自己以期获得更多认可和赞誉。[10]通过网络直播的言论互动和情感表达,表演者和观众都能得到精神抚慰和心理满足。

现代人总要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传播、展示和查看“与我相关”的内容,这种行为表明了人们渴望关注、避免孤独的心理。[11]作为使用人数众多的新兴社交网络,直播用户可以任意播出或观看,同时以评论、点赞、送礼物等方式避免被孤立,在互动中得到赞美、鼓励、发泄等多种情感满足。

网络直播也是用户消遣碎片化时间的方式。“觉得无聊就开始直播,和来看的人天南海北地聊天,打发时间”,一位映客直播新用户表示。

(三)框架模糊,表演失控

戈夫曼认为,表演框架,即社会规范系统中的主观经验结构、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会约束人们的日常表演。而网络直播中的角色扮演则显示出框架模糊和无规律性。网络直播没有时长、题材等限制,主播可以任意打破前后台区域的界限、决定内容。观众也全凭喜好浏览和切换直播,选择是否参与互动。

随着网络直播的传播主体和传播渠道多样化,这个开放平台中的信息构成也更为复杂,有不法分子利用直播传播不良信息,扰乱网络秩序。

五、结语

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是人们寻找社交机会、体现个人价值的方式。在网络直播平台中,用户获得了宽广活跃的社交圈和舞台。[12]过度依赖这种社交模式可能会丧失主体意识,与自我建构的初衷背道而驰。

[1] 2016中国在线直播/网红行业专题研究报告[EB/OL].艾媒咨询,http://useit.baijia.baidu.com/article/476773,2016-05-30.

[2] 映客直播[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item/,2016-06-30

[3] QQ浏览器大数据:95后迷之就业观[EB/OL]. QQ浏览器,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6-07/16/c_135514611.htm,2016-07-16.

[4]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方文,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45-48.

[5] 马修•弗雷泽,苏米特拉•杜塔.社交网络改变世界[M].谈冠华,郭小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09-112.

[6] 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67-269.

[7] 喻国明.传媒责任:时代的发展与内涵的转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16(6):11-13.

[8] 全国13所高等院校联合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60.

[9] 李勤.“镜像”中的“他者”——拉康的主体理论映照下的康拉德作品分析[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40.

[10]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04):142.

[11] 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5.

[12] 彭齐亚斯.和谐——信息时代的商业技术和生活[J].世界科学,1996(6):53.

[13] 纪登斯.社会的构成[M] .李康,李猛,译.台北:左岸文化,2002:67-68.

G220.7

A

1674-8883(2016)19-0008-01

猜你喜欢

主播建构用户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第一次做小主播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我是小主播
建构游戏玩不够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