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突发事件中网络媒体如何有效引导舆论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突发性网络媒体突发事件

柴 睿

(多彩贵州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0)

社会突发事件中网络媒体如何有效引导舆论

柴 睿

(多彩贵州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0)

突发事件因其特有的震撼性、时间性、负向性、社会性与不可预料性等特征,使其在发生后对社会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在该时段进行舆论引导就显得尤为必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类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介,正确引导舆论,以负责任的态度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信息是其需要承担的基本责任。而本文则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态势,给出了网络媒体在社会突发事件中有效引导舆论的几点建议。

社会突发事件;网络媒体;舆论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逐渐凸显,网络新闻使用率已超出7成。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表明,获得新闻资讯是网络最基本的用途,随着博客、论坛、微信等社交媒体的盛行,网民接触新闻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且在新闻接受与分享过程中新闻覆盖面也越来越广。[1]网络被人们称作继电视、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后的“第四媒介”。网络媒体异军突起让广大网民有了表达自身意见的平台,不过网络舆论也良莠不齐,正负面影响同存。因而网络媒体还应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了解媒体本身才是新闻控制的主角,正确发挥网络舆论建设性作用,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给予真实、及时的报道,有效地引导舆论。

一、反应快速、信息公开,提高舆论话语权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媒体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方面,主要采取能捂则捂,能压则压的做法。此种背景下,出现的后果即信息渠道不畅、媒体舆论话语权丢失。信息渠道不畅引发资讯真空,为失实报道、谣言流行等开辟方便之门。[2]因此,对于因传言所激化的网络舆论建构公开、快速、畅通的信息渠道为处置突发性事件的基本前提。用事实说话,于第一时间准确、及时地发布新闻信息,展现自身优势,即便事发初期无法了解整个事件的具体情况,也应客观的有一说一,不浮夸、不歪曲事实,保证所报道新闻的真实性,实现“即时”与“真实”二者的统一。形成正确舆论引导,增强网络媒体权威性,提高网络媒体美誉度,在维护群众知情权的同时,又能避免因虚假信息传播而产生负面影响,以更好地为党与政府、民众服务。

例如,轰动一时的“7.23”动车事故,引起了国家与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事故主体即称之为“世界先进”的中国高铁,不安全交通危及社会公众生命财产安全。该事件对社会公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受到全球关注。事故发生后,铁道部的处理方式与信息公布方面均无法获得大众认可,使得事件信息模糊程度高,未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为了弥补信息缺失,公众只有从其他途径获得信息,而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肆意传播,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揭穿谣言,发生事故的第二天,国务院则成立了“7.23”动车事故调查组,及时为网络媒体提供最新信息。网络媒体也与网民交流平台相结合,为大众传播真相,很好地安抚了群众的情绪。

二、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彼此配合,优势互补,为受众及时提供信息

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即在信息采集、新闻制作方面相对成熟,且消息具备权威性、公信力与可靠性,为了使受众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短时间的意见蓄积期内获取更多真实信息并最终形成健康的网络舆论,还需在网络上及时出现传统媒体的相应信息,达到优势互补。

例如,“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网络媒体针对该事件快速作出反应,于2008年5月12日14时45分,也就是在发生地震后的17分钟左右,新华社发出首条关于地震的报道。2分钟后,简明消息随即发出。15时04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出第一条地震快讯。22时,央视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分别于综合频道及新闻频道同步进行新闻直播。与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相比,网络媒体更及时、更准确。人民网、新浪网与新华网等门户网站及时播报最新的地震消息,与传统媒体结合,为受众提供多视角、全方位的内容解读。

三、依靠重点网站发布信息,主导舆论

以主流声音尤其是在主流论坛上适时公布指导性言论或点评,是引导网络舆论的有效途径。虽网络媒体的传播主体较分散,且存在隐匿性,人人均可成为信息发布者,不过却不能表明这些信息均能得到相应重视并被接纳。传统主流媒体因其特有的权威性与品牌优势,所报道的信息更易被观众所接受。那么,在突发性事件中,主流媒体的新闻网站,如新华网“发展论坛”“新华论坛”与中青在线“青年话题”等,则可借助传统媒体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并结合网络媒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及超文本链接,深化新闻事件报道,提高信息透明度,让真实、权威、主流、可靠的声音占据公众意见市场。此外,一些较著名的综合性网站,如海南在线的“天涯社区”板块、凯迪网“猫眼看人”等均属于发布即时信息,是突发性新闻报道的主要阵地。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即可利用这些重点网站于第一时间公布信息,先入为主、先声夺人,不间断报道,维持权威信息公布地位。

四、建立完善网络舆论监管与预警机制,进行社会突发事件网络媒体舆论引导

网络媒体存在的局限性单凭自身努力根本不能完全克服,还需建立并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监控与预警机制,强化外部监管。不仅需加快网络立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修正可促网络行为更规范的法律法规制度,为网络媒体监管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还需借助新技术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优化网络监控技术,强化网络舆情监控,增强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分辨、识别与追踪能力,使突发性事件出现后相应部门能及时了解网络舆情动向并给予疏导,依法妥善处置传播网络谣言等违法行为,使网络媒体在社会突发事件中更好地进行舆论引导。

总之,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新闻应发挥正面导向作用,脱颖而出肩负起通过网络推动和构建正面、积极、健康舆论环境的职责。通过严把新闻发布关卡,展现权威效应,通过论坛监控等媒介隐形调控手段,对突发性事件展开正确的舆论引导。让人们的疑惑在实时报道里、交流里获得解答,于沟通里达成共识,于讨论里凝聚人心。抵制、消减舆论的负面影响,展现网络媒体在新闻发布上的正能量,引导受众公正、理性地看待突发事件,进而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1] 张一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与网络舆情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2] 王桂芬.全媒体环境下医院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研究[D].兰州大学,2015.

G206

A

1674-8883(2016)19-0257-01

猜你喜欢

突发性网络媒体突发事件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净化网络媒体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初探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