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分析媒介融合下的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

2016-02-28陈显良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实务媒介融合

陈显良

(泰安日报社,山东 泰安 271000)

试分析媒介融合下的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

陈显良

(泰安日报社,山东 泰安 271000)

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媒介发展和融合的趋势日渐明显,推动了我国新闻教学模式的改革。当前,新闻实务类课程的整合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学研究人员联合各大高校的师生,顺应新媒体的发展,促进实践应用基地的建立,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从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新闻人才。本文主要研究新闻实物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媒介融合下新闻事务类课程整合的具体方案。

媒介融合;新闻事务;课程整合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媒介与新型媒介渐趋融合,并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教育的发展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新闻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了解社会需求,与时俱进,加快新闻教育的发展步伐。新闻学课程体系中最主要的就是新闻实务类课程,注重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因此,各大高校教师需要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采取应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以及实践的能力,促进教学成果的研究和发展。

二、新闻实务类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闻实务类课程相互分割

大多院校开展新闻实务类课程,往往局限于所开设的领域,缺少对其他实务类课程的研究。例如,讲解新闻采访的教师只擅长新闻采访方面的知识,讲解新闻评论的教师只注重对新闻的评论,对其他的课程设置以及实务类研究涉及较少。同时,一些新闻实务类课程仅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学生较少接触其他实务工作,甚至一些教师不会应用新媒体软件,缺失摄影技术和技巧。这样的师资力量不适用于新闻实务课程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1]

(二)新闻传播专业过于细分

一些院校为了能够获取经营效益,开设新闻、广播、编导、网络等专业,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类培养,并没有将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起来。例如,新闻实务类课程设置是以编辑出版、新闻采编、平面媒体为主;广播电视专业的课程大多以栏目制作、广电新闻的采编为主;网络专业大多以网站编辑、网页制作为主要的课程设置。这样一来,各专业的学生很难接触到其他新闻专业领域的知识,甚至一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进行盲目的定位,因此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三、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重要性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新闻教学与时俱进,注重培养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为人才的培养制定合理的教育方针,并适当地调节教师的教学体系。香港明报从很久开始就雇佣电视新闻记者和摄影记者来培训该报社的文字编辑与记者。大量的结果显示,社会迫切需要全能型的记者和编辑人才,新闻实务类课程作为培养全能记者的主要阵营,课程整合的建设势在必行。

四、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方式

(一)促进各门课程的相互渗透

新闻实务类课程的整合方式需要建立专门的新闻实务课组,改变以往单一的课程结构规划,使新闻实务课程任课的教师能够成为全能型的教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培养全能型的新闻人才。

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新闻实务课程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打破原来的课程设置和规范,将新闻的采编、评论、摄影以及编辑融入一门学科当中来,形成新闻实务企划组。在教课的过程中,将新闻的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开展互联网新闻、网络新闻等课程,指导学生提高网络采访、手机报纸写作以及广电新闻评论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传媒手段进行新闻采访等实践活动。[2]

同时还需要开设一体化的课程,对各科的任课教师进行模块化的培训指导,从而开展对学生的综合训练工作,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多媒体下的新闻采访以及其他的活动形式。实务类课程的教学能够网罗各项优势资源,达到优质的师资水平,从而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二)建立综合实践基地

近年来,各大传媒院校纷纷为学生提供新闻实习以及实践的基地,例如吉林电视台、新文化报社、黑龙江电视台等。但是这些实践基地的建立仅局限于对学生某一新闻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会造成一些问题。例如,在报社实习的学生不了解新闻电视工作的原理和内容;在新闻电视台实习的学生不了解报纸新闻的采访要求,不擅长作深度的新闻报道。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就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规律,建立全面复合型的人才,需要全国各大新闻院校联系当地的新闻媒体和出版单位,为学生建立一批综合性的新闻实践基地,帮助学生消化在课堂中学到的新闻理论知识,增加自身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全能型的记者、编辑人才。[3]

(三)增加融合类的课程

对于新闻实务类课程的整合还需要重视课程的架构、课程的内容以及对教学方法进行实时的创新。在媒介融合的视角下,需要各大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新闻媒介人才,首先是能够实现对媒介的综合应用和管理,其次是能够掌握多种多媒体技术。这就需要各大院校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转变新闻实务类课程的结构,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创新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如开设数字传媒的新闻研究方向等,为媒介的融合创造多功能的发展空间。[4]

五、结语

当前,我国新闻实务类课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实务类课程相互分割、新闻传播专业过于细分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综合性人才的发展。因此,各大高校应该整合新闻实务类课程,促进各门课程的相互渗透,建立综合实践基地,增加融合类的课程等,这样不仅能够使新闻专业的学生具备基本的新闻素养,同时能够提升其实践的能力,促进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1] 王婷婷,孙志伟.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闻界,2011(08):147-149.

[2] 严林,邓青.论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实务类课程的改革[J].新闻爱好者,2010(08):106-107.

[3] 李倩.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教育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 魏映映.媒介融合下独立学院新闻人才培养研究[D].重庆大学,2013.

G642.0

A

1674-8883(2016)19-0228-01

陈显良(1984—),男,山东鄄城人,大学学历,助理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实务媒介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