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画作品中造型的夸张与变形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公牛动画变形

陈 丹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动画作品中造型的夸张与变形

陈 丹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造型,为动词、名词,有塑造物体特有形象以及创作出的物体形象之意。何为动画造型?动画造型,是指利用夸张、变形、拟人等创作手法将虚拟的动画形象可视化,将每一个动画角色赋予生命力和感染力。如果说剧本是动画的灵魂,那么动画中的造型则是将动画的灵魂赋予鲜活的生命。

动画造型;夸张;变形

我们被一部动画吸引时,其除了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外,更多的是具有富有个性以及人格魅力的主人公了。甚至很多经典的动画直接以主角的名称来命名。比如1981年由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九色鹿》;2006年由日本动画导演今敏创作的《红辣椒》;2001年由梦工厂出品的动画电影《怪物史莱克》等。这些感人、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一、动画作品中造型风格的分类

写实、夸张和符号是动画造型方式的三种类型。写实的造型方式是依据自然形象的比例、形状、结构进行客观准确来刻画的,而夸张和符号则是随心而变,根据角色特点作幅度较大的夸张、变形处理,创造性和随意性比较强。通过动画造型中的“剪影法”可以很好地区别于三者之间的关系。例如,迪士尼经典动画中漂亮、聪明的公主们;《灌篮高手》中帅气、灵活的篮球飞人们,此类角色虽然在动画或漫画中形象鲜明,但都属于比较写实类的造型方式,人物特征相似,如果没有比较具体的形象特征来塑造角色,如发型、体型、服饰等,只看造型剪影轮廓比较难分辨角色的具体身份。但经典的米老鼠、唐老鸭就不同了,此类动画角色造型夸张、生动,每个角色都具有独特且显著的外形特征,如扁扁的大嘴巴、圆圆的大耳朵、大大的四肢等,即使只看角色的剪影轮廓也能很容易就分辨出角色,使观看者印象深刻。

二、动画作品中造型的夸张与变形

(一)夸张

夸张是指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对事物的某些特征有意地夸大或缩小的一种创作手段。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字形和发音都具有一定的玄妙,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口腔的发音去感受“夸张”,当嘴巴发出“夸张”这个音节时,可以感受到口腔打开的幅度越来越大,最后“张”字结束发音的时候,口型是完全打开的状态,通过这个放大状态,我们可以感受到“夸张”在名词解释中的“夸大”之意。

艺术来源于生活,出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威伦道夫,是旧石器时代的雕塑作品,被人们称为“原始的维纳斯”。这尊“维纳斯”不同于人们传统审美的“维纳斯”女神像,在造型塑造上着重展现了女性的性特征,也就是“维纳斯”的胸部、臀部和腹部。创作者将雕塑的女性特征加以夸大,头部、面部以及四肢部分则适当弱化,其目的就在于强调夸张,符合原始社会对于女性的理想追求,对生殖的崇拜。通过“原始的维纳斯”这尊雕塑作品,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原始艺术家们已经懂得在创作中运用夸张这一创作手段来塑造艺术作品了。

同样,夸张在动画作品中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动画角色造型的创作上经常会用到夸张,当我们要去塑造一个角色时,会先按照角色原有的形象特征去描画,然后根据需要强调的部位再进行放大或缩小。例如,由英国喜剧改编的动画片《憨豆先生》中憨豆的卡通形象,创作者刻意放大了憨豆五官中的眼睛、鼻子、耳朵,强调了憨豆大大的脑袋和额头,缩小的嘴巴、下颌,甚至简化了下巴和脖子的结构,使其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整体的倒三角形。夸张后的憨豆先生相较于原本影视剧中的扮演者又多了几分幽默和诙谐,极其逗趣而夸张的人物性格和外形特征,由动画的手法表现后显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动画造型中夸张的魅力所在。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动画造型中夸张的概念,即通过对创作对象作出超出实际的扩大、缩小或变异的一种创作手段,其目的是为了突出角色性格特征,使造型更加生动。

(二)变形

在艺术创作中,夸张和变形往往是相互影响的。立体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毕加索所画的公牛(又名公牛的变形),在这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创作者将一头公牛由最原始的写实形象经过一张张的变形后,形成一张极简形象的线条造型。这幅作品是毕加索历时50天的脱稿创作,从创作者绘制的第一幅写实的公牛形象到第十一幅,公牛外形的表现方式越来越概括,线条越来越精简,到最后一幅时,公牛的造型只剩下寥寥几根线条,但就是极其简化的线条和变形的形体,却精炼地表现了公牛的形与神。在艺术创作中,创作者按照自己的创作需求有意改变客观事物的外貌常态,以创造具有艺术表现力的艺术形象。

在动画造型中,变形则是借由改变创作对象原有的形态,使动画形象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辛普森一家》是美国福克斯公司出品的一部动画情景喜剧,这部超长的动画片在20多年来有无数名人客串动画形象,包括有政治名人、影视明星、音乐名人等。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就曾经在其中短暂客串过。创作者改变了以往夸张的黄色皮肤,保留了第一夫人的褐色皮肤,强调了她浓密的头发和高高的颧骨,但是却将她的下巴与脖子的结构弱化,变形简化为一条线,嘴巴则直接“长”在脖子上,这一大胆的变形风格延续了《辛普森一家》创作者们一贯的诙谐而怪诞的创作,使得第一夫人客串的这一动画角色不仅能很自然地融入动画的其他角色当中,又不失去角色本身的外形特征。

三、动画作品中夸张与变形的运用方式

夸张与变形在动画造型中的运用主要有三种方式:局部的夸张与变形、整体的夸张与变形、服饰和道具的夸张与变形。

局部的夸张与变形,主要是指针对角色的某个外形特征进行放大和缩小,甚至是忽略的一种造型表现手法。比如针对角色面部具有特点的五官特征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张与变形,并相对缩小、弱化面部其他器官,以强调角色本身的面部外形特征。整体的夸张与变形,则是针对角色身体的形体比例或角色与角色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放大或缩小、强化或弱化的一种动画造型表现手法。值得注意的是,同样都是夸张与变形,但由于夸张、变形的形状、部位、分量不同,所塑造的角色外形与性格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动画角色服饰、道具的夸张与变形相较于以上两点有所区别,主要是为了衬托和丰富角色性格特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属日本长篇推理动画《名侦探柯南》中柯南所佩戴的红色领结。领结作为服饰的配件,在流行文化中被视为有内涵的象征,一般是成人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才会佩戴,而柯南的红色领结在服饰的设定上突出了儿童柯南既睿智又敏捷的思维特征。在侦破现场运用变声器,则成了柯南隐藏身份的必要道具,为其变幻莫测的身份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

四、结语

动画作品正是有了丰富又生动的表现手法,才使动画角色更具有艺术感染力,使观众印象深刻。但动画作品中的夸张与变形并不是漫无目的的随意扩大或者缩小、拉长或压扁,更不能失去创作原型本身的造型特点与个性。把握夸张与变形并在动画造型中进行合理运用是关键。笔者用一个字概括:势,“势”指的是势头、趋势。“势”在名词解释上本身就有姿态和事物变化的意思,有趋向之意,将“势”字总结为动画造型中夸张与变形的关键词再合适不过。任何变形和夸张的形象都应遵循依据,突出对象本身的外形特征和性格特质,要想将夸张、变形合理、合适、合意地运用到动画作品造型中,必须顺势而为,方能画龙点睛。

[1]刘凤.二维动画中角色造型的趣味性塑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5):190-191.

[2]王东,杨柳.动画中角色形象的夸张与变形[J].美术大观,2010(7):126.

J218.7

A

1674-8883(2016)19-0190-01

陈丹(1981—),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公牛动画变形
贵州省种公牛站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谈诗的变形
我的动画梦
公牛赞
公牛历险记
公牛变形记
“我”的变形计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