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演进和特点

2016-02-28步长磊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天气预报气象天气

步长磊

(安阳师范学院 传媒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浅谈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演进和特点

步长磊

(安阳师范学院 传媒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调查数据表明:观众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天气预报。随着中国电视的改革发展,天气预报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新的形式。然而在电视预报节目不断创新的同时,也遇到了新媒体的巨大冲击,网络和手机查询的便捷性与即时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取代了电视预报节目的地位。本文将重点梳理电视预报节目的发展脉络以及呈现出的特点。

天气预报节目;演进;特点

一、绪论

自1981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以来,30多年间,该节目每天为观众提供天气信息,并一直是中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深受观众喜爱。近些年,气象节目伴随着中国电视的改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个地方台的电视气象节目也逐渐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人们的生活,如农业、交通、旅游等各个方面。人们关心天气预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觉得气象科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而是人们对天气有预知的渴望。随之各种各样新的天气预报的播报形式应运而生。电视气象资讯传播的兴起与电视传媒的整体变革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在电视气象节目不断创新改变的同时,也遇到了来自新媒体的巨大冲击。

二、我国电视气象节目的演进

(一)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的变化

30多年来,经过多次的改版、增加内容、美化版面,央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已成为黄金强档收视率较高的节目之一。1986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正式播出了由国家气象中心独立制作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节目新增添了一些内容,如彩色卫星云图、台风路径图、冷空气预报图、24小时天气预报图、省会城市天气预报和责任海区天气预报。三维立体天气符号、景观画面和卫星云图的推出,使我国的电视气象节目从此与国际接轨。1996年4月5日,国家气象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气象节目广播的通知》要求重点抓好电视气象节目,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改进节目制作手段,增加节目内容,优化播出形式,提高节目的制作水平和播出质量。初步制定了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气象规范用语,制定了20种统一的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

2003年,央视《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经历了自1993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改版,其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这次改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水平,使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改版之后的天气预报还延长了预报的时效,预报时间由48小时延至72小时。另外,根据观众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按季节、天气气候和配合重大活动等热点,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小栏目,如二十四节气、春播天气、麦收天气,各种灾害性天气成因以及防灾减灾、一周天气回顾、天气气候评述、节日天气、香港和澳门天气气候、长江三峡天气气候以及天气知识和术语等科普小栏目等。2004年初,增加了最高气温预报,针对重大影响天气的5天天气预报;2005年1月18日,首次发布了“空间天气预警”,利用FY-2C星的监测资料向社会公众发布;2012年9月11日,央视在《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中首次播出钓鱼岛天气预报。

总之,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短期预报预警、中期预报和展望,也有区域性的监测预警、典型城市或区域的个例分析,还有针对当前热点事件进行天气解说等。所有这些,科技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天气预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天气预报的依据更多、准确性更高了。

(二)各类电视气象节目的出现

从80年代到现在,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与社会各方面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气象节目也得到了众多的进步。从制作水平到播出的方式,从节目内容到节目形式都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各大卫视也相继有了属于自己卫视的电视气象节目。并且在为观众带来气象资讯的同时,也拥有其自身的一些特色。下面以部分电视气象节目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

第一,少儿气象节目为代表的《小小气象屋》。《小小气象屋》是2008年3月在大连公众气象服务中心播出的少儿天气预报节目。“节目的设置充分考虑到了少儿观众的心理特点,以独特的视角和制作方式来制作。不仅吸引了小观众对电视气象节目的关注,让他们对气象信息产生兴趣,而且还为少年儿童普及了气象知识。”[1]少儿天气预报的存在价值就是可以充分满足少儿了解天气的需求。该节目具有一定的接近性,从少儿感兴趣的话题出发,从孩子的感受入手,这样更容易抓住孩子的心态和视线。节目形式以活泼娱乐为主,时长为3分钟。

第二,以时尚为代表的《时尚气象》。《时尚气象》与人们印象中的传统电视气象节目有所不同,该节目在节目创意、节目内容、节目的表现形式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随着电视气象节目的发展,仅仅靠传递气象信息已经远远不够了,于是《时尚气象》在策划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创新上,以优质生活为目标,定位受众为18~60岁间的女性为主,时长为3分钟。在节目中增加“看天穿衣”引领“看天生活”的理念。增加有利于出行的城市推荐、明日出行指数、当季时尚健康生活指南、护肤、健身等方面的资讯。敢于尝试现场体验是该节目的一大亮点。主持人介绍当季适宜的菜式、现场挑选服饰进行搭配等。不仅传递了信息,而且是观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传递方式。

第三,以旅游天气预报为代表的《天气指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公民国内和出境旅游的人数都急剧增加。“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0亿人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入境旅游约1.33亿人次,出境旅游约1.2亿人次。”人们出行,最关注的就是旅游途中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天气情况,因此人们对于旅游气象资讯的需求量巨大。旅游卫视的《天气指数》节目主基调是绿色的,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视觉观感,同时节目配有钢琴轻音乐,给人一种美的听觉享受。以2014年2月25日的节目为例,该节目开场先给大家讲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海滩一位冲浪者的故事,该冲浪者被9米的巨浪抛到14米的空中,姿态万千。该照片被上传到网络后,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游玩,但是主播提醒中国游客这个季节并不是加州旅游的黄金时间,因为这一周加州雨水不断,还有泥石流和滑坡的危险。该节目以故事化的方式开场,生动形象。接着,该节目重点预报了北方的雾霾天气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将会自北向南逐渐消散。在最后的城市天气预报中,主要选取的是国内的热点旅游城市,除了有传统的天气预报,还包括该城市的交通运行指数、空气污染扩散指数、紫外线指数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数据。

三、现阶段我国电视气象节目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气象电视影视事业也有了不少的进步,特别是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学习。近年来,我国的电视气象节目出现了非常多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已经不再是新闻大餐后的辅食。各电视台也在不断推出各具特色的气象新栏目,气象节目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日播出频率的大幅度提升。电视气象节目作为服务性节目,每天播出的次数和时长都在不断增加。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例,在整点的前5分钟播报的《天气·资讯》每天播出10余次,具有播出频率高、受众面广、收视率高的特点。但是,也由于节目时间的限制,节目的创作思维还不够,影响了节目的精细度。

第二,节目生活化、娱乐化。例如,在一期的《天气·资讯》节目中,主持人并没有首先直接进行城市天气的播报,而是以秋天的螃蟹为话题,引出了一些买螃蟹和吃螃蟹的生活小常识,加入这样的生活讯息作为开场,一方面加强了作为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总体定位的策划,同时也将抽象的气象知识表述得更加平易近人,使电视气象节目越来越生活化。

第三,节目涉及范围变大,呈现出资讯化趋势。现阶段,我们收看到的气象节目不仅包括天气预报、气象知识的介绍,而且还从生活资讯的角度出发,为人们的旅游、健康以及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提供及时的信息和实用的知识。受众在观看天气预报时不仅能从中获取基本的天气信息,还可以获得一些对他们有用的生活资讯。例如,洗车指数、穿衣指南、出行指数等。但是部分信息的实用性较差,或概念过于笼统,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性不够。

四、结语

回顾我国电视气象节目发展的30余年,经历了技术的成长、内容的丰富、主持风格的变化、日播出频率的大幅度提升等众多变化。但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手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态势势不可挡。这些新媒体的出现将会改变电视观众的行为,丰富观众的选择,从而使电视观众开始分流。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1967年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的著名论断,昭示了技术的巨大影响力。网络和手机提供的天气资讯具有便捷和即时的特点,在一定的程度上将会影响和改变我国电视气象节目现状。电视气象节目想要更好地发展,不被新媒体影响下的受众逐渐忽略,那么创新和时效将会是一个关键。

[1] 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0亿人次[DB/OL].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6-03-10/docifxqhmvc2285766.shtml,2016-03-10.

G222

A

1674-8883(2016)19-0139-02

步长磊(1987—),男,山东济宁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电视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天气预报气象天气
气象树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谁是天气之子
盛暑天气,觅得书中一味凉
Weather(天气)
测不准的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前世今生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