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闻的个性化服务方式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媒介渠道

胡 佳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网络新闻的个性化服务方式

胡 佳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依托网络迅速发展的现状,网络新闻作为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加入了新闻媒体的服务中,凭借信息量大、更新时间快、层次清晰、版块明朗、互动性强等特点,网络新闻以更个性、适宜的方式服务受众。在众多媒体中,网络已经发展为最为重要的载体,从网站到微博,新闻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泛,传播途径越来越多元,在受众中也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应合理利用网络媒介的优势,规范具体发展策略,真正使网络新闻的个性化服务方式利用得恰到好处。

网络新闻;个性化服务;媒介

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新闻越来越多地占据了新闻传播的有利地位。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是网络送出了第一条信息;洪水灾害时,是网络让全世界的人了解到现场的第一手消息。只要有网络,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到海量的信息。网络正用它巨大的张力,将人们卷入一场浩大的信息风波中。

如今,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有了自己的网络载体,人们既能在网络上阅读纸质版报纸,又有独立于纸质的网络新闻版。曾几何时,报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得越来越少,网络却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人们从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等主流媒体转向关注新浪网、雅虎网、腾讯网、凤凰网等网络媒体。

网络浩浩荡荡地到来,打响了一场个性化的网络新闻推广战。

一、网络新闻系统日渐发展成熟

网络新闻是指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网络业务诞生之初,是传统新闻业务的一种延伸和辅助,经过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利用日渐频繁,网络新闻开始集合多元化传媒特征,利用快速及时、信息量大、互动性强、成本较低、视听说多元配合等优点,逐渐成为引领新闻潮流的重要渠道。

发展至今,网络新闻具备以下特点:

(一)信息量大

已发展至较大规模的门户网站有搜狐、新浪、网易,囊括政治、经济、社会、体育、文化、娱乐等国内外信息。网易推出了17个各具特色、涵盖万千的网络内容频道,为用户提供最新的国内外实事新闻,最权威的财经、IT报道以及最时尚的现代生活资讯和影视、明星动态等信息,成为中国互联网用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快速及时

网络新闻时效性优于报纸、电视、电台等其他媒体形式,通常在事件发展后的最短时间内就可以发出简短的新闻,后续可推出补充报道,可以跟进事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在第一时间发出报道。一般情况下,只要有电脑和网络,记者和编辑高素质高效率配合工作,事件发生后很快就可以看到成熟的文字和图片报道,有时甚至仅依靠手机也能完成写稿、编辑工作。

(三)多元结合

网络可以承载多种形式的新闻,可以是最常见的文字,可以是图像、影片,不同于报纸只有文字和图片,而是同时包括报纸的文字、图片和电视报道的视、听形式。随着宽带传输技术的发展,多种形式的新闻在网络的承载下都得到了实现。

(四)互动性强

网络新闻有供受众评论的版块,受众不仅能够浏览新闻,还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与其他网友互动,相互交流,彼此交换意见。新闻传播中互动性的实现无疑是新闻的一大里程碑,在网络出现之前,几乎没有及时真实的互动。新闻媒介是传播信息的工具,虽然目前反映民众心声的职能有待加强,但网络确实是增强互动性的有力工具。

(五)自媒体发展迅速

依托网络平台,微博、人人网迅速发展,微博在新闻的传播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途径,每个人都有发表观点、转发信息的权利。人民日报每日的销量是8200万份,微博女王姚晨有粉丝21297723人,平均一条微博有上万人评论、转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姚晨对信息的传播力度、影响力度已经高于人民日报。

二、网络新闻为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从定义上看,个性化服务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服务方式,其根据用户的设定来实现,依据各种渠道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向用户提供和推荐相关信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从整体上看,个性化服务打破了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其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主动开展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的全方位服务。就网络新闻而言,其越来越多地为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受众从最开始被动接收信息变成了主动获取,信息传播从单渠道发展为多元化,新闻内容从千篇一律转变为各具特色,受众与媒介的关系从单纯的信息接收变为信息反馈、信息传播和好友互动的结合。

(一)受众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获取

传统媒介传播信息数量有限,为平衡受众的需求多是各领域点到为止,按照客观新闻价值决定信息的使用,并不能兼顾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人喜欢足球可能更愿意看到关于欧洲杯的介绍,但是总有金融界人士更关心国家经济政策的实施或变化,股票的涨落。对于这样不同的人群需要,受版面、时间等的限制,传统媒介难以做到较好的平衡。网络新闻则相反,网站根据受众的意愿、需要、兴趣来提供内容,用户拥有主要的把关权,可以选择喜欢的内容,有效回避不感兴趣的信息。

只要有电脑和网络的硬件支持,受众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信息,不受时间限制,即使是很久以前的新闻,也可以通过网络轻松获取。在网站上选择新闻时,受众首先看到的是各版块不同的标题,能够根据标题选择是否要详细阅读新闻内容,节省了时间和空间,赋予了受众更自主的个性化新闻获取方式。

(二)信息渠道从单一变为多元化

传统媒介传输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如报纸的文字、图片,广播的声音等,电视是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一大进步,结合了视、听两种方式。而网络则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受众可以选择不同方式来获取新闻,最普遍的就是电脑连接网络,其次还有电子邮件、手机、个人信息助理等,丰富的渠道来源更提高了受众的接受兴趣,提高了传播效果。

多渠道的新闻获取方式更提高了受众的自主性,受众获得的信息通常是自身需要的和想要获得的。通过智能化搜索和获取渠道,过滤了网络海量信息中不必要的部分,提高了浏览新闻的效率,总的来说,其个性化服务特征明显,受众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热衷的媒介类型获取信息。

(三)新闻内容从千篇一律变为各具特色

网络新闻为受众选择新闻提供了可能,网络新闻采取分类别、提供搜索和新闻定制三种方法,使受众获取的内容是自己需要的,具有个人特色。新闻分类几乎是所有新闻网站的做法,将所有新闻分为多个类型归入政治、经济、社会民生、民族、国际新闻、文化、体育、娱乐等特定的版块。这样就使得新闻有了条理和区别,也分出了轻重缓急。重要的新闻自然就放在要闻版,图片、文字循环跳动播出,喜欢体育的人可以直接进入体育版块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这种在网站看新闻的感觉就像在超市购物,虽然东西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在各种醒目的分门别类标示的指引下,稍花时间还是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的。

搜索引擎在新闻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2001年,网络搜索界的领头羊Google推出了搜索引擎新闻,几年来,Google不断完善,最终创造了搜索新闻,一方面为受众节约了时间,另一方面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向受众传播信息。

(四)受众与媒介的关系从单向的信息接收变为多向的信息互动的结合

在传统媒介中,受众与媒介的关系往往是单向的,即媒介向受众传输信息,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想要获得受众反馈需要多重环节,耗费很多时间,最终难以实现。而网络新闻,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网络新闻的服务中,受众除了获取信息,还可以发表评论,可以是对新闻的观点,也可以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建议。网络具有无限伸展性,它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可以说话的平台,发表的观点既可以被新闻工作人员看到,也可以被其他受众发现,并作出评价。在微博迅速发展的今天,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传播信息的渠道,很多新闻其实是“受众”随手一拍照以及对事件进行简单的描述出现的,这些人本身不是新闻工作者,但是通过网络新闻个性化的传播渠道,受众也变成了新闻传播者。在此过程中,还加入了与其他受众的互动,互动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周围的人或单一对象,受众可以有选择性地与其他人进行互动。

由此可以看到,网络新闻的多向性同样是个性化服务的有力保证。

三、网络新闻个性化服务方式的缺陷和发展趋势

上文总结了网络新闻的诸多优势,在享受网络新闻带来的好处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新闻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网络新闻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新闻的真实性并不能得到保障;新闻中仍存在垃圾信息;新闻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等。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网络新闻发展的总体趋势还是积极的,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努力,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闻工作的经验积累,受众更多需求的提出,未来网络新闻个性化服务方式将继续向着快速及时、分类层次网络化、多元渠道、深度解读、多向互动的方向发展。

(一)网络新闻个性化服务方式中的缺陷

网络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主动传播信息,这虽然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却不能保障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其中的部分信息并不具有真实性。网络上经常出现诸如“金庸逝世”“江西去”等虚假新闻,这是网络新闻中一个不能忽视的缺陷。因此,规范新闻渠道,培养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树立和谐的网络新闻氛围尤为重要。

由于网络中的信息量很大,垃圾信息难以避免,还有很多媒介以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这些都使得完全个性化的新闻搜索不可能实现。因此采取优化搜索系统的精确度的技术方式,实现新闻事业和新闻媒体的独立性、自主性,是解决此问题较好的办法。

网页为受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衍生了“沙发土豆”式的受众,人们大多浮于表面地接收新闻,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网络新闻可以多尝试制作深度新闻,引起受众共鸣的同时,为其提供交流的平台。

(二)网络新闻个性化服务方式的发展趋势

如今的网络新闻已经基本达到快速及时的要求,下一步将实现实时直播新闻,全时为读者提供新闻内容;网络新闻量逐渐增多,分类化、层次化和网络化是整合资源、有效利用信息的方式,同时多元渠道、多向互动都将在网络新闻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更好地服务受众,构建方便快捷、全面真实、丰富多彩的网络新闻个性化服务方式。

[1] 彭兰.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32.

[2] 罗兰·德·沃尔克.网络新闻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5.

[3] 李明德.对网络新闻的认识[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版),2002(12):71-74.

[4] 刘学.中国网络新闻媒体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1):26-34.

[5] 郑歆.网络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7(03):20-21.

G210.7

A

1674-8883(2016)19-0046-02

胡佳,男,江苏泗阳人,新闻传播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广告传播。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媒介渠道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应用
如何写好网络新闻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