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官方信息的盲点
——浅谈如何做好文物考古报道

2016-02-28高宏亮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4期
关键词:盲点突破

高宏亮

(作者单位:太原日报社)



突破官方信息的盲点
——浅谈如何做好文物考古报道

高宏亮

(作者单位:太原日报社)

摘 要:海昏侯墓成为全国舆论的焦点,其幕后最重要的推手是新闻媒体,它让文物考古与新闻传媒的联姻再一次走向前台。一直以来,文物考古都是媒体的“宠儿”,重大考古或者稀世文物都是最夺眼球的新闻,但如何做好文物考古报道,却是一道不小的难题。本文认为,做好专业文物考古新闻,必须突破官方信息的盲点。

关键词:文物考古报道;官方信息;突破;盲点

1 官方信息盲点

新闻工作和考古工作各自的特点,决定了二者是存在矛盾的。新闻工作讲究时效性,容不得细嚼慢咽,决不允许一篇稿子写上两个月,“快”才有意义。而考古工作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快”就意味着不科学、不严谨,一部考古报告往往需要花上数年甚至几十年才能面世。

工作的特性决定了工作者的特性,记者往往希望得到“最早”“最大”“唯一”等排他性的信息,而考古学家又往往必须回避这样的信息,以确保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的缜密性,于是欲言又止,谨言慎行,这对记者来说便出现了信息盲点。

考古新闻不仅具有一般新闻的价值和特质,而且还有重温历史知识、传播考古常识、促进文物保护的特点,因此,不仅受到一般平民百姓的喜欢,更受到知识阶层的欢迎。另外,考古新闻有利于“让文化活起来”。这样,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考古新闻成为新闻门类中为受众喜闻乐见的一个品种。因此,如何突破信息盲点便成了记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2 如何突破官方信息盲点

专业性对突破官方信息盲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获取信息,理解信息以及表现信息三方面。

首先,获取信息。负责任的记者在采访前,总要做足功课,以确保对话的顺利进行。文物考古的采访,事前更需要做大量的功课,比如受访人的简历及有关他的文章等,这样记者才有可能在如此专业的领域与学者顺畅对话。同时,记者要切忌请学者立马回答或草率下结论。

其次,理解信息。受访人也有局限性,也就是说,对科学而严谨的考古文物新闻来说,不能尽信受访者。记者需要做一定的甄别工作,这需要整理信息、延展信息,以确保理解信息的准确性。

最后,表现信息。考古文物新闻与学术研究有关,学术研究有一个过程,只有在深入研究之后,才适宜公布相对成熟的结果。因而此刻的报道关键在秉持中立立场,切忌以报道者自身立场和知识背景来判断学术现象,尽量删去一切主观臆测、无根据推断及无原由联系的词语和表述,淡化新闻炒作,不能为了盲目追求轰动效应而乱下结论。此外,如何在专业性和通俗性之间取舍,讲好文物考古故事,也是对记者水平的检验。

3 文物考古记者应具备的三大能力

做好一名文物考古记者至少需要三大能力。

第一,良好的沟通能力。文物工作者大多常年在野外工作,过去一直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并不经常与大众传媒接触。因此,某种程度上看,他们也并不擅长与传媒沟通。因此,记者如何展开话题,深入交流,便成了做好文物考古新闻的前提。而良好沟通的基础除了互为尊重等之外,记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考古基本知识。

第二,一定的学术能力。考古学者也是普通人,其所谈必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这就要求采访者除了认真整理采访记录外,还需要自己查阅文献,核实、补充采访记录。在一次博物馆展览的报道中,笔者曾提前查阅了几十万字的文献,做了大量的笔记,反复核对,最终成文,虽然文章不过千字,但这个学习的过程却让笔者受益匪浅。

第三,讲故事的能力。这也是新闻业务中,记者的看家本领之一。正确处理好专业的考古材料,用精彩的语言讲述出来,可以有效改变考古报道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的局面,从而达到熔铸古今的效果。

笔者以为,只有系统掌握了以上三大能力,方能在文物考古新闻报道上自由行走。

参考文献:

[1]张蕾.“江苏省‘十三五’考古工作座谈会”纪要[J].东南文化,2015(5).

[2]不详.“考古”百议[J].大众考古,2014(1).

[3]赵莹.现阶段我国文物考古的发现与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4(13).

[4]王娟.跨越巴别塔考古资讯小站[J].大众考古,2013(2).

猜你喜欢

盲点突破
抓安全“盲点” 防“乐极生悲”
识质量“盲点” 辨密度“雷区”
盲点
古诗词教学中的“增删调补”
课程改革背景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莫被亮点遮盲点
奔驰盲点辅助系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