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探微
2016-02-28海南省琼海市中原镇中心学校冯春晓
□海南省琼海市中原镇中心学校 冯春晓
低段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探微
□海南省琼海市中原镇中心学校 冯春晓
低年段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的起步,只有抓好抓实词语教学,让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理解、吸收、积累、拓展,才能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获得长远提升语文素养的能力。
低段阅读 词语教学 灵动有效
词语,建构文章的语言单位,学生建构语文学习大厦的“砌墙砖”。低段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是基石,是阅读教学的支点,是写话的基础,是决定学生今后能够更早更快地进入阅读、进行表达、与人交际的根本。离开词语探究文本,阅读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依托文本,带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理解内化,吸收积累,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灵动发展呢?
一、注重反复,让词语教学“丰厚起来”
一二年级语文教材字词学习是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地落实字词教学?低段学生年纪小,阅历有限,记忆以形象识记为主,缺乏理性思考,因此记得快也忘得快。如果在学习上通过“反复”识记,会帮助他们记得牢,促进积累。在教学中,我经常会在上课伊始采取听写、集中认读等方式温习上节课学过的字词;课中随文练习,例如换词比较、说近义词,找反义词,归纳同类词等;课后让学生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比如,布置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抄写课文中的成语或四字短语,摘抄人物动作的词语等。每个学期我会举行一两次“词语沙龙大比拼实践活动”,创设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有趣地温习巩固词语学习。比如,教学了几个单元之后,把学过的词语进行分类,设计“看意思填成语”、“词语走迷宫”、“成语接龙”、“分类词语我能行”、“摘苹果组词”等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回顾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不断“反复呈现、强化识记”,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巩固词语的学习,让词语教学丰厚起来,为学生进行阅读、表达、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词语学习要有“质”的变化先有“量”的积淀——足够的词语“量”储存才能引发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的可能。
二、创设情境,让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在词语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再现其形,展示其色,释放其味,倾听其声,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理解品味,吸纳积累,实践应用,使词语教学更加鲜活且精彩。我校李玉婷老师教学《父亲和鸟》一课,理解句子“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雾蒙蒙‘什么意思?”学生可能见过“雾”,但未必能知晓“雾蒙蒙”的意思,一时不知怎么说,老师出示两幅大雾缭绕的森林晨景,有学生情不自禁地轻呼:“啊,好美!”老师再次问:“谁能说说自己看到的森林雾景?”“我喜欢森林里白茫茫的晨雾。”“森林里的雾犹如白纱笼罩着绿树。”“那飘动的晨雾就像是飘飞的轻纱。”“我知道有雾的早晨开车要注意安全。”(有学生笑了起来)老师微微一笑:“同学们说得真好!有雾的晨景很美,但有雾的时候开车的确要注意安全。”得到肯定,孩子们的兴致被激发起来,趁机引导学生探究:联系课文内容,谁知道父亲在望什么?为什么要“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盯着大雾笼罩的树林,学生轻声交流起来。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手:“父亲是在找鸟。”似乎被点醒,又有学生说:“因为树林里有雾,所以父亲才会‘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父亲要仔细、认真地看,才能找到鸟。”另一学生似有所顿悟:“大雾笼罩的树林晨景很美,可是父亲却一心在寻找鸟,说明父亲心里就装着鸟。”从对一个词语的视觉直观理解到思维的开启,这词语教学不但有画面的直观美感,还有思维智慧之花的绽放。
三、联系生活,让词语教学“有情有趣”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语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词语教学中,我们要在课堂中导入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开启词语的感性世界,激活已有的表象,创造新的形象,拓展词语的外延,让学生用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温度,让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相碰撞,使词语在学生的头脑、心灵中成为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从而在学生心灵中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我校李玉婷老师教学《父亲和鸟》指导学生理解“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这一句时,抓住“焐”这个词,先让学生观察“焐”字的偏旁结构,启发“火”字旁会让我们想到什么?学生纷纷发言:“很热”、“很温暖”、“暖融融的”、“很舒服”。此时,“焐”字在学生的心里是有温度的。趁火打铁,老师点拨:那么小鸟们是怎样“焐”的?学生们又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兴致盎然地描述起来:“它们挨挨挤挤地聚在一起焐。”“它们三五成群挤在一块焐。”“它们是搂抱在一起焐的。”语言表达在想象力中绽放精彩。老师借力推力:在你们感到冷的时候,谁会“焐”着你们?是怎样“焐”的呢?“是奶奶焐着我。”“是妈妈焐着我。”有一个孩子这样说:“妈妈展开翅膀焐着我。”老师惊喜地走过去,一边展开臂膀拥抱着学生,一边说:“妈妈是这样展开翅膀‘焐’着你吧!今天真冷,请同学们也相互‘焐’一‘焐’吧。”在欢笑声中,学生理解“焐”的意思,感悟“焐”的温度,体会“焐”蕴含的真情,还训练了表达,启发了想象。一“焐”,“焐”活了课堂,“焐”开了学生的思维,“焐”出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融入语境,让词语教学“有法可依”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地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词语教学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不仅让学生知道课文用了哪些词语,还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运用,又是怎样进行表达的,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积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比如,我教学观摩课《窗前的气球》,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其中“传染病”是专业术语,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传染病”的字典解释意思,也可以列举生活中学生经历过的一些传染病的病症向学生解释说明,但那都是老师的“灌输”教学行为,学生未必都理解透彻或印象深刻。我对学生说:“传染病是什么病呢?老师想请同学们仔细朗读课文,认真思考,看谁能最快地找到‘什么是传染病’的解释。”孩子是争强好胜的,低头潜心读书,才读完第一自然段就发现了相关语句:“他得的是传染病,医院规定,谁也不准来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来你一言我一语:“从‘谁也不准来看他’我知道要是来看科里亚,也可能得传染病。”“从‘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我知道科里亚要是随便外出会把病源也带出去传染给更多的人。”“传染病是怎样传染给别人的呢?”老师追问,“我知道是通过触摸。”“通过唾沫。”“通过空气。”……学生们在兴致勃勃的抢说中增长了生活知识。老师适时给予肯定并总结:“今天,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弄懂了‘传染病’的意思,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们真了不起!”
五、找拓展点,让词语教学“富有活力”
语文新课标这样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融合了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等众多能力,是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课文有些词句言而未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抓住这个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想象”、“续写”、“仿写”,促使词语教学凸显张力,散发浓郁的语文味。
比如,我教学《窗前的气球》,当学生读到:“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老师:“叽叽喳喳”是一个拟声词,一般用来形容小鸟等动物的叫声,句子是描写“同学们指手画脚”,为什么用“叽叽喳喳地”来形容?
生:从“好像”一词中我知道,这是科里亚想到的,不是真的听到了同学们说什么。
生:我也从“好像”一词中体会到科里亚一个人住院非常寂寞,心里非常渴望见到同学们,希望有小伙伴去看看他,跟他说说话。
老师:你们真会读书,请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的意思。可是,来探望科里亚的同学的确围着气球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同时出示插图),他们在“叽叽喳喳”什么呀?
生:科里亚,你要好好养病,我们会经常来探望你的。
生:科里亚,别担心,你一定会很快就出院的。
生:科里亚,你落下的功课,等你出院了我帮你补。
生:科里亚,你一个人住院一定感到无聊吧,需要我们给你送去你最喜欢的“动漫”书吗?
……
老师:你们可真是科里亚的好朋友!可是你们光说,科里亚也听不到呀,赶快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都写下来吧。
(学生动笔写)
老师:科里亚得的是传染病,谁也不能见他,我们怎样做才能把写的心里话交给科里亚呢?
生:放到信封里寄出去。
生:写在纸条上,粘贴在气球上升上去会更快。
生:用手机给科里亚发送信息或发送微信,那才更快呢。
生:我想大家一起设计制作一张“卡片”,全班同学都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在这张“卡片”上,然后寄给科里亚,代表全班同学的心意,这才有意义呢?
生:还是让班长把大家写给科里亚的纸条收集起来,直接送到医院,让医生帮我们转交吧。
……
教有法但无定法。低年段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的起步,只有抓好抓实词语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强化语感,才能训练思维,丰富阅读文化内涵,陶冶情操。要追求阅读教学的创新与精彩,先得让词语教学变得精彩起来。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让词语教学变得灵动、富有生命力,使师生在教与学中收获智慧、情感,让生命在课堂中徜徉!
[1]叶月兰.词语的内化策略[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12).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1).
[3]江和平.词语教学的“简”与“丰”——词语教学案例评析[J].教学月刊,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