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来听听他们的想法
2016-02-28王欣
王 欣
《小柳树和小枣树》(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以拟人的手法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小柳树因为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结了又大又红的枣子自高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通过学习,孩子们懂得了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的道理。
那天,我和平时一样开始了我的教学。刚读完一遍课文,爱问问题的刘凯闻就高高地举起了手。这个男孩的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有时候,他的回答很到位,对我的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有的时候,他答非所问,离题万里——这就是聪明孩子的特点。看到他举手,我心里暗想:刚开始学课文,会有什么问题呢?不管他,继续我的教学。但是他的手执拗地向前伸着,用迫切的眼神看着我,好像有重大发现。没办法,我叫起了他。
“老师,我发现课文里的‘小柳树’和‘小枣树’都是女的。”听到他的话,孩子们都笑了。这难道又是刘凯闻的突发奇想吗?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因为,我从课文中发现用的都是‘她’,比如‘她看着小枣树’,还有‘这回她该说我啦’,说明小枣树和小柳树都是女的。”他端起课本,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这是他认真读书的发现,我突然从中找到了灵感——这不是很好的一个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吗?我打算放弃课前备课时的思路,由这个“点”把孩子们带入课文中。“刘凯闻读书非常用心,奖励他一朵小红花,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刘凯闻美滋滋地坐下了。我接着引导:“其他同学有没有发现课文的这个特点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从课文中找到了很多带有“她”的句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的特点之一就是把那些没有生命的事物当成人来写。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作者为什么不用‘他’而用‘她’呢?你觉得文中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哪些描写符合女性的特点?别急,现在请同学们手捧课本,再次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了又一次的课文之旅。他们读得趣味盎然,因为他们是带着任务读书的,而且对这个任务他们很感兴趣。
在下面的汇报交流中,孩子们各抒己见:
——“小枣树温和地说”,这里的“温和”是这个句子的提示语,说明小枣树无论小柳树怎么说她,她都不生气,脾气很温柔,我觉得这个词说明她是女的。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我认为只有女孩才觉得自己是漂亮的,男生都是帅的。所以,小柳树也是女的。
——“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这是对小柳树样子的描写,这些也符合女性的特点。
……
就这样,带着这个有趣的问题,孩子们认真阅读,读熟了课文,读懂了句子,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化被动为主动,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作为教师,其从教生涯中,一篇课文可能会教多次,但是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不会按照课前的预设进行,因为思维碰撞的火花往往不期而遇。让我们慢下脚步,静下心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让每一节语文课成为孩子们的发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