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敏锐捕捉巧妙生成
——魏星老师的课堂教学智慧

2016-02-28蒋丽娟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10期
关键词:普罗米修斯莲蓬狐狸

蒋丽娟

著名特级教师魏星认为,在课堂上要建立三个场:互动场、审美场、流动场,根据不断变化的学情生成相应的教学行为,而在课堂生成的教学矛盾的巧妙解决之中,教学智慧就会日积月累。本文试以魏星老师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探讨他是如何运用教学智慧敏锐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信息,巧妙应对,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并服务于课堂的。

一、捕捉兴奋点,建构学习情境

《伊索寓言》(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师:课文中有三个小故事,谁来讲一讲?(学生简要复述《狐狸和葡萄》《狼来了》《蝉和狐狸》)

师:这三个故事非常有趣。你们看,故事中的人物走出来了(呈现课文人物的语言)——

葡萄架下的狐狸:“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牧羊的孩子:“狼来了,狼来了!”

大树下的狐狸:“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

师:谁来读一读他们的话?

生(读):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师:不吃也罢,吃了会酸掉牙的!(众笑)

生(读):狼来了,狼来了!

师:狼来了吗?顶多是狼狗来了!(学生重读,读出了惊慌失措的语气。)

生(读):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天才的歌唱家!

师:这三句话说话人不一样,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但有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没有?

生:这三句话的后面都有一个目的。

生:这三句话都是忽悠人的,一读就知道说的不是真心话,是谎话。

师:那葡萄架下的狐狸忽悠谁呢?

生:忽悠自己。

师:用一个成语表达就是——

生:自欺欺人。

师:同学们找到三句话的相同点了。(板书:说谎)说谎时心会发慌,这个“慌”字怎么写呢?(区别“谎”与“慌”的写法)那两只狐狸,还有那个放羊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呢?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具体的词句支持自己的观点,选一个故事讲讲自己的想法。(学生读、悟)

【赏析】

学生对这三则寓言并不陌生,教师先让学生简要复述三个故事,从中捕捉到学习的兴奋点——文中人物的话,让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读出语气,议出发现,进而将三个故事整合在一起,聚焦在“谎”字上,形成课堂的学习情境:“狐狸和放羊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呢?”这一问题又形成了新的学习兴奋点,教师据此引导学生展开文本细读,深入感悟故事的寓意,生成新的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富有思维挑战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学智慧的生成有赖于捕捉学习兴奋点,不断建构生动的课堂学习情境,有效推进教学流程。

二、捕捉疑惑点,探究学习难点

《清平乐·村居》(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师:我们通过想象,基本读懂了这首词的大意。你在读的时候,觉得哪些词句需要提出来讨论一下?

生:文中说“最喜小儿无赖”,我觉得小儿很聪明,他在剥莲蓬,为什么说他是“无赖”?

师:把“无赖”这个词圈出来。学语文应该有这样的敏感。谁来把这两句读出来?

(两位学生读过之后,师又让学生齐读。)

师:我有个发现,读这两句,很多同学都是笑着读的,为什么?

生:我觉得“无赖”的意思是特别顽皮。小孩子比较淘气,他在剥莲蓬,所以我觉得无赖的意思是顽皮。

生:因为他是老夫老妻最喜欢的小儿。

生:我觉得他卧剥莲蓬应该很开心,所以我们笑着读。

师:是啊,我们读的时候觉得非常有童趣。刚才你们说,小孩子很可爱,很淘气,很活泼,这就是——

生:无赖。

师:是你们自己读懂的。谁能把小孩子卧剥莲蓬的童趣读出来?(生读)

【赏析】

“你在读的时候,觉得哪些词句需要提出来讨论一下?”此时,魏星老师不再以精细的提问、标准的答案掌控课堂,而是从“固化设计”走向“弹性设计”,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赋予课堂更多的创造性、生成性。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无赖”进行了质疑,因为在学生的经验中,“无赖”与刁奸耍滑的小人相联系,怎么能形容“卧剥莲蓬的小儿”呢?面对“矛盾冲突”,魏星老师从容应对,引导解疑,展开对话,教师成了学生最好的学习伙伴。学生齐读时,他敏锐地发现不少学生是“笑着读这两句诗的”,并追问原因。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互动,在与伙伴的交流与碰撞中水到渠成地解决了疑点,同时还达成了对诗中人物形象的个性化理解,隐含其中的自然还有学生对言语规律的准确把握,即词语在不同语境中会生成不同的意味。

三、捕捉动情点,追求言意共生

《普罗米修斯盗火》(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读完课文“受罚”段落)

师:我们不忍心读,但我们读了,我们不忍心讲,但还是讲了。这是一种残忍无比的折磨,这是一种生不如死的折磨,这是一种永无尽头的折磨。此时此刻,你听到普罗米修斯心底发出的声音了吗?(画面配乐,全场肃然。)——你,就是普罗米修斯,谁来说一说?(生说)

师:用“我”的口气来说,这又是一种讲述方式!——让我们来听听普罗米修斯的声音吧!(大屏幕出示)

师(引):火神非常敬佩普罗米修斯,劝他向宙斯认错,他摇摇头说——

生(读):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愿意忍受这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师(引):善良的河神看到普罗米修斯浑身是伤,心如刀绞,决定向宙斯求情,普罗米修斯说——

生(读):你这样热心,我真是感激,永远感激,但请你不必劳神;即使你愿意,也是白费工夫,对我全没好处。你要安静,免得招惹祸事。我自己不幸,却不愿意人类受苦。不,决不!

师(引):宙斯的使者赫尔墨斯来了,让他顺从权威,普罗米修斯坚定地说——

生(读):顺从,你明知我万万做不到!他会使人类永久受到束缚,我宁愿忍受永世的惩罚和无休止的痛苦。

师:宙斯的使者走了,大地摇动,雷电轰鸣,海天长啸,更大的灾难来了!——同学们,这样的对话也是一种讲述方式!把这个故事画出来,这是画家的讲述方式;把普罗米修斯搬上舞台,这是演员的讲述方式。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敬佩!

【赏析】

敞亮的语文教学“直指心灵”,通过“文本语言”体察“语境中的心灵”,进而照亮“自我的心灵”,激活“情”与“意”、“意”与“言”的自由转换。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幸福抗争到底”的英雄形象深深震撼着学生的心灵,魏星老师抓住动情点创设情境,让学生直接为英雄代言表露心声,与神话人物“对话”袒露心迹,从而巧妙地点燃学生的学习情感和表达智慧。学生化身为“英雄”,体验着英雄的情感、意志、信念,情动而辞发,创生新的言语智慧。这一过程,正是“直指心灵”的过程,通过“语境心灵”唤醒自己的心灵——发现、深化、表达“我”的感觉,从而达到言意共生的理想境界。

猜你喜欢

普罗米修斯莲蓬狐狸
我的书屋,我的梦1
小莲蓬
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
出淤泥而不染——莲蓬与莲藕
卧剥莲蓬听秋声
尼古拉·特斯拉:现代普罗米修斯的非凡人生
采摘莲蓬
狐狸和猫
狐狸
狐狸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