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纸报道交通事故的失当及分析
2016-02-28蒋丹
蒋 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 南京 211100)
中国报纸报道交通事故的失当及分析
蒋 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 南京 211100)
交通事故牵动着大众的心,引发人们广泛的关注,报纸作为传统媒体,也是象征权威的媒体,必须做好报道。虽然新媒体不断发展,但是在新媒体上大部分关于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都是从不同的报纸上转载过来的,因此有必要对报纸这一源头进行研究。加之,报纸在报道交通事故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更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报纸;交通事故;失当;分析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交通事故又被分为四个等级,“轻微交通事故、一般交通事故、重大交通事故、特大交通事故”。
不同的报纸在报道交通事故时,会有不同的选择标准。报纸在选择交通事故进行报道时,都市类报纸存在大量使用煽情标题、交通事故原因简单化等失当情形,且失当频数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报纸在处理交通事故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问题和方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私家车数量日益增多。但是,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交通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善。所以,近年来交通事故发生频率较高。交通事故威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大众关心的事件。交通事故报道量大,那么报纸在报道时是否存在“失当”之处呢?为此,本文主要分析报纸报道交通事故可能存在“失当”的三个问题:
第一,交通事故报道总量分布和媒体分布;第二,交通事故报道议题分布;第三,交通事故报道的失当情形分布。
二、样本采集及分析对象
本文选取了两家报纸作为分析样本:人民日报:党报典型代表、扬子晚报:都市报的典型代表。
时间范围:以2015年12个月中每个月任意2天的报纸为研究对象。这样选择,可以避免时间上的局限性,减少特殊节假日对样本的干扰。
研究对象:上述报纸在所选的时间内,以交通事故为主要议题的报道。主题是交通事故,如果报道只是在字面上提到“交通事故”相关字眼,但不是以“交通事故”为报道主题,不在研究的范围之内。
三、失当分布统计
(一)总体分布与媒体分布
两份报纸在所选择的时间段内,关于交通事故的报道总数为31篇。人民日报只有10月份有一篇,占3.23%;扬子晚报除了2月份和10月份没有报道,其他10个月都有报道,占96.77%。
研究发现,关于交通事故报道在两份报纸中的分布差异很大。其中,扬子晚报的报道数量是人民日报报道数量的31倍。由此可以看出,交通事故作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仍然处于政治阶层关注的视野边缘,至少可以说“轻微和一般交通事故”没有进入严肃媒体的议程框架中去。
(二)交通事故的议题分布
本文将交通事故的议题分为以下7个方面,议题统计结果如下:
第一,交通事故车辆,7篇(占22.58%);第二,对交通事故肇事者的批评,6篇(占19.38%);第三,对交通事故的预防,4篇(占12.90%);第四,对发生交通事故时给予受害人帮助的市民进行表扬,4篇(占12.90%);第五,交通事故造成伤亡人数及概况,4篇(占12.90%);第六,对交警的赞扬,3篇(占9.67%);第七,交通事故发生的人为原因,共计3篇(占9.67%)。共计31篇(占100%)。
从交通事故报道的整体议题分布情况来看,报道最多的议题是关于交通事故车辆的报道(22.58%),而对于交通事故发生原因报道较少,为9.67%。对于交通事故发生原因的报道中,涉及自然原因的报道几乎没有。
(三)交通事故报道失当的类型分布
本文将报纸报道交通事故失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提到交通事故对受害人家属造成的伤害:31次(占59.62%);第二,报道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简单化:12次(占23.08%);第三,使用夸张、耸动的标题:8次(占15.38%);第四,炒作名车交通事故:1次(占1.92%)。合计52(占10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交通事故新闻报道中出现失当最多,是没有提到交通事故对受害者家属造成的伤害,其次是将交通事故出现的原因简单化,最后是使用夸张、耸动的标题。
(四)交通事故新闻报道失当的数量分布
交通事故报道中出现失当情况包括:第一,出现一项失当的报道;第二,出现两项失当的报道;第三,出现两项以上失当的报道;第四,基本无失当的报道。
经过统计发现,出现一次失当的报道为23.08%,出现两项失当的报道为53.84%,出现两项及以上失当的报道为23.08%,在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中没有不失当的交通事故报道。
四、报纸报道交通事故的失当分析
统计中显示,交通事故失当报道占样本总量的100%,没有不失当的情况。失当的原因如下:
(一)报纸本身的特点
在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中,都市类报纸失当行为较为突出。都市类报纸既要参与市场竞争又要面对发行区域小的现实,因此其销售压力比党报大。为了吸引读者,增加报纸的销量,都市类报纸往往会使用煽情、耸动的标题来吸引读者。它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增加其新闻在网络上的转载量,以此来获得广告客户的青睐。
(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
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习惯订阅报纸阅读的很少。随着网络移动终端的发展,几乎人手一台甚至几台智能手机,能够随时随地了解最新资讯。网络阅读碎片化的特点让很多人都成了标题党,不喜欢深度阅读,更喜欢篇幅短小的浅阅读。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许多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选择篇幅短小的方式呈现,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常常是一笔带过,甚至忽略,对于豪车、名人予以浓墨重彩的叙述。
(三)报纸从业者缺乏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记者立场独立,描写客观,不加评论地陈述事实。由于网络的发展,在新闻界出现了一批“论坛贴吧”记者。他们在对交通事故进行报道时不去现场而是靠凭空想象,为了吸引读者注意,使用煽情、耸动的标题。在目标统计时段内,扬子晚报共报道交通事故新闻30篇,其中有9篇就是使用煽情的标题。例如,《“6·20”南京肇事宝马有多快?》《豪车轰鸣好惹眼,一查还是“变色龙”》等。
(四)报道交通事故的原因简单化
在交通事故的报道中经常把事故发生的原因简化为单一的因素,有时甚至由于篇幅的限制把问题简化为一两句话,或者是直接省略掉。同时,许多报道把原因归结于交通肇事者的身份、财富、教育等个人特征,特别是当肇事车辆是豪车,或者交通事故涉及名人、富人时,这一特点更加明显。
G212
A
1674-8883(2016)16-00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