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自媒体语境中大众的媒介素养问题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大众语境媒介

焦 睿

(安徽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论自媒体语境中大众的媒介素养问题

焦 睿

(安徽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自媒体人。在自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自身的传者角色,这就会导致大众的媒介素养产生一系列问题。本文从自媒体语境中大众的媒介素养产生的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

自媒体;媒介素养;信息传播

网络的发展和媒介的融合,给信息传播的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拓展了人们接收、制造、传播信息的渠道,进一步引导我们步入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人的蜂拥而入,使这个群体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大众的媒介素养也随之产生了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个人道德素质低下、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审核监管不到位等因素都影响着大众的媒介素养。

一、自媒体语境中大众的媒介素养问题表现

(一)言论太过自由,谣言流言满天飞

公开化的网络平台使公众的话语权得到充分的延伸,使言论的传播没有太多的束缚。自媒体力量越来越壮大,“自媒体立足普通公众,关注普通公众,不仅日益成为新闻舆论的源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引导社会舆论走向。”[1]自媒体人的理解、评估、质疑能力有了错误导向,他们的言论就会出现不当、过激等主观情绪化现象。当大家在不清楚事实真相,判断方向一边倒时,就会出现谣言流言满天飞的现象。曹林说:“越是事实不清楚的时候,自媒体评论越活跃越亢奋,形成声音的喧哗。我们需要的是根据既有事实作审慎判断,而不是理直气壮的胡说八道。”[2]

丹·吉尔默提出“自媒体”概念时,他就指出:“草根新闻的兴起伴随着严重的道德问题,包括真实性和公然欺骗”。一些人利用网民们较弱的判断、质疑能力发布假消息,引来围观。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爆炸事件发生后,杨某通过微博先后发布虚假信息谎称父亲遇难,其中一条带有“打赏”功能的长微博收到新浪微博网友“打赏”3856笔,金额总计96576.44元。8月14日,有人举报杨某某涉嫌冒充天津港爆炸事件受害者身份骗取捐款。此类利用网络媒介诈骗的案例时有发生,纵使部分网民能够明辨真假,但仍然有人抵不住诱骗。

(二)“传者”良莠不齐,内容粗制滥造

随着人们的表达欲望日趋强烈,各界大咖、普通的新媒体用户都选择开设自媒体公众平台设专栏发文。毋庸置疑的是,在众多自媒体人中仍有不少浑水摸鱼、铆着一股新鲜劲的。无相关专业背景的自媒体人,多数创作生产能力、思辨能力低下,于是就出现了盲目跟风,刷存在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抄内容,骗眼球等现象。

一些“标题党”也严重污染了自媒体环境。例如,一篇标题为《李湘在大街上被人强行拖行》的图片,内容却是有人拖了两个印刷了李湘代言的宣传纸袋在街上行走;标题为《中国人打美国人了,羡慕!没wifi也要看》的视频,内容却是一场拳击比赛,中国选手战胜了美国选手。像这样专业水平低下的自媒体,只会短暂的存在,没有立足之地。

(三)传播行为涉私,“窥探”心理显露

当我们打开朋友圈,经常会看到有人全程“直播”自己的行踪动态。发状态定位、发标志性的建筑照片等,其实无意中正在泄露个人行踪隐私,会成为潜在的危险。由微信定位所引发的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原因都是人们在不经意中泄露了个人的行踪隐私。

如今信息传播的方式除了发图文外,还有爆红的网络直播。为了速占领市场,获得更多收益,很多直播平台都没有对主播身份进行审核。近年来,直播平台频繁爆出“露点”“造人”等大尺度直播内容,主播自己揭开私密面纱来满足看客的窥私欲望,严重败坏了网络直播的风气,甚至摧残了一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其中不乏未成年主播),更污染了粉丝们的屏幕。不得不说,如今的“网红经济”致使不少有颜值缺素质的人大量衍生,无论是文、图还是视频,一旦表现欲爆棚,过了界限,终会引来喧哗声一片。

例如,2007年从“猫扑网”上开始上演的“人肉”事件,但凡发生社会负面影响力的事情,就会出现很多“好心”网友上网去扒主人公的各种隐私以示众。2014年6月30日,一段“地铁9号线男子摸女生大腿”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被骚扰的当事女乘客报案后男子否认骚扰行为。事件持续发酵后,多名网友公布了骚扰男及其妻女的照片、电话、住址、单位等具体信息,男子的家庭被不断骚扰,最后男子不得不辞职。诸如此类轰动一时的人肉事件,无形中正暴露着人们的“窥探”心理。

二、提升大众媒介素养的策略

(一)大众加强道德自律,国家健全法律法规

提升大众的媒介素养,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一方面靠道德自律性,另一方面就是法律强制性。人们心中应有一把戒尺来衡量自身言行,当受到不良信息干扰时应加强道德自律,正确使用媒介赋予的权利。到目前为止,我国媒介素养方面的法规条例几乎还是空白,要想整顿那些猖獗在自媒体语境中的不法言行,必须依靠法律手段来制裁。

法律和道德意识淡薄是人们在自媒体语境中最普遍的媒介素养体现。网络的匿名性,更促使了人们将人性的丑恶、阴暗无限放大,不仅严重影响了整个自媒体环境,也可能给自己带来威胁和伤害。因此,在加强个人道德自律的同时,必须要有法律作为支撑,规范大众在自媒体语境中的言行。

(二)网络终端加强审核,管理人员严格把关

自媒体人在网络媒体中充当用户的角色,如果用户发布或传播了什么不良信息,那么就应该由终端的管理者来进行处理。一方面,网络终端的管理人员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严格地进行信息的筛选和过滤,在第一时间阻止不良、不法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网络编辑要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严格按照新闻报道的原则进行信息发布,确保信息源的真实性。

特别是在审核环节,目前各大社交应用平台做得都不够到位。网络的终端应有专门的审核系统,也必须由专门的审核者来把关。如今的信息传播十分迅速,如果等到信息已经扩撒开再来删除,就无法遏制不良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公众人物一旦在微博发布不当言论,即便马上删掉,就已有粉丝们的截图凭证。所以,在信息源还未成功发布时,系统应该要做到自动拦截带有“哔哔”噪音的文字、画面,及时阻止此类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对于一些时常发布不良、不法信息的ID、媒介素养严重缺失的用户,审核者应及时警告或封号处理。只有将不良、不法信息从源头上遏制,才能杜绝其带来的恶劣影响。

(三)全面提升媒介素养,推动社会化进程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项目,需要全社会持久的努力”。[3]政府部门应该带头完善教育体制,联合教育机构,采取实际行动,而不是“喊口号”;社会各界要一同支持大众的媒介素养教育,从而提高全社会的重视程度。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比发达国家落后,而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正符合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的总目标。[4]正所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大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尤其要注重对青少年的教育。新一代的青少年都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心理发展很不成熟,极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刻不容缓,应当从中小学生抓起,将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列为如同心理健康教育同等重要的课程。

最为基础的就是进行普及性的宣传教育,以宣讲培训、做专题专栏、发放教育手册等形式进社区、街道,充分提高公民对信息的认知、判断、评估等能力。媒体也应对员工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同时通过网络平台的宣传,对用户进行教育引导,形成“从业人员带头学,用户受众跟后做”的良好形式。

三、结语

人们在面对和处理复杂的网络信息时,往往会忽视自身所扮演的传者角色。在自媒体时代下,我们必须承担起传者的媒介责任,提升个人的媒介素养。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同努力将大众的媒介素养提升至新的高度,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媒介环境。

[1]周晓虹.自媒体时代: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J].新闻界,2011(04):20-22.

[2]曹林.自媒体太多记者太少事实不够用[DB/OL].http://mp.weixin.qq.com/s? __biz=MjM5MjM0MjA0Mg==&mid=2650739 831&idx=1&sn=d11590f0435a87449ce7668eacf214b4&scene= 0#wechat_redirect,2016-04-20.

[3]常松.网络时代大众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J].新闻战线,2009(07):62-63.

[4]李琨.媒介素质教育与中国[J].国际新闻界,2003(05):38-43.

G206

A

1674-8883(2016)16-0063-01

猜你喜欢

大众语境媒介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