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拥有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
——儿童音乐欣赏初探

2016-02-28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陆燕青

新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乐曲音乐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陆燕青

让孩子拥有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
——儿童音乐欣赏初探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陆燕青

实施新课程以来,“音乐欣赏”被提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由于音乐作品本身的旋律、节奏、速度和风格的不同,从而对学生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静静地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激发情趣、愉悦身心、展开想象、拓展思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初听感受再听理解复听表现

美国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什么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什么也替代不了倾听音乐。”事实表明:人们享受音乐,确实都需要通过聆听来实现的。

实施新课程以来,“音乐欣赏”被提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音乐欣赏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能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广、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所以,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欣赏提供了动力,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好、更深的欣赏力。”这一理念被越来越多的音乐老师肯定和认可。基于此种理念,教师们更注重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激发情趣、愉悦身心、展开想象、拓展思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大家认识到:只有认真倾听音乐,才能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提高,能进一步促使学生对倾听音乐更有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总体素质的提高,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关注学生对音乐的聆听,探究音乐欣赏的方法和过程,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结合教学实践,我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经验:

一、初听——在声响中感受音乐

音乐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对听赏者产生生理上、心理上的情感共鸣效应,使人受到感染,得到激励。年幼儿童对节奏有力和旋律优美的音乐有强烈的反应,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但他们能没有偏见地接受音乐。在某种意义上说,人对于音乐有一种本能上的认同感,音乐对于人类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能在潜移默化中使人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因此而受益匪浅。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由于音乐作品本身的旋律、节奏、速度和风格的不同,从而对学生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例如欣赏安徽民歌《划龙船》,听到那高亢、有力、嘹亮的歌声,学生就表现出异常的兴奋。一方面他们对音乐的风格比较新鲜,另外音乐快速激扬的旋律也很容易使他们情绪高涨。在学生本能反应的基础上,教师再因势利导,乐曲的情绪和情感就很容易被学生认同和理解了。再如倾听管弦乐《落日》,学生感受到的是庄严和宏大,他们就表现得比较安静和专注,内心的思考和想象伴随着音乐使他们的思绪飞得更远。有的音乐一响起,就能深深吸引学生,紧紧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有的乐曲,一开始听起来感觉比较平淡,慢慢地就越听越有滋味。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准确地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捕捉到音乐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并通过外显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能很专注地跟着音乐做动作。虽然有时他们表现的形式大相径庭,有的动作是无意识的,但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表达,给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在音乐的声响中得到生理和心理的满足。

学生在初听阶段,往往是被动地听,但是这种非自觉的、甚至是无意识的听,或者换句话说,也就是把音乐当作一种听觉背景去进行无意识或下意识地接受,往往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有助于调动一个人的乐感和音乐趣味性,并促进对这种音乐的喜爱。

二、再听——在聆听中理解音乐

音乐课堂上的音乐欣赏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初听这个阶段。在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印象之后,就要让学生再仔细地聆听,达到进一步理解音乐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这样几种:一是主要听乐曲的重点章节,并借助一些视觉材料,如图片、颜色、图谱、图解等,使音乐成为可见的形象或声音、动作、曲式结构图形,并结合一些动作的表达和语言的描述,使学生逐步理解音乐。二是听教师进行讲解,教师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和理解,用语言向学生进行描述。内容包括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及曲作家的情况简介和名人佚事等等。学生通过听讲解并结合听音乐,对音乐作品逐渐由陌生到熟悉,教师如果在初听以后让学生进行一些讨论,如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创作风格和体裁特征等问题进行一些了解和交流,学生就会很乐意地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现在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广,教师和学生很容易在相互的交流中达成一些共识,使各自的认识得到升华,从而对音乐作品产生更综合、全面、深入的感受和理解。

例如听赏乐曲《梅岭的早晨》,初听后,学生就被乐曲优美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了,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大家介绍《梅岭的早晨》诞生的背景,讲一些有关作曲家的故事,学生再听乐曲就倍感亲切,对乐曲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再例如听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学生在整体感受音乐欢腾热烈的情绪后,让他们着重听赏其中一个对答乐段,通过了解领奏与合奏,强弱、音色变化的对比手法,感受乐句长度的缩减,情绪却逐渐高涨的气氛,分析曲作者采用的“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从而对民族音乐作品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

三、复听——在想象中表现音乐

其实,学生从最初接触音乐,就有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表现音乐的欲望和行动,不同的是初听音乐的表现多为一种本能的律动,更多关注的是音乐的节奏和情绪;而复听阶段的表现趋向于理性,有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的因素,也更加激发了学生参与表现音乐的兴趣。

如听描写风光的民乐合奏曲《花好月圆》、古筝曲《高山流水》,稍带情节表现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教师只需对这些作品略加描写提示或根据音乐情绪创编一个音乐小故事,孩子们便会随着音乐张开想象的翅膀,进入一个无比美妙的艺术境界。再如听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和管弦乐曲《火车波尔卡》、《玩具兵进行曲》、《动物狂欢节》等一些有故事情节的、有鲜明人物形象的音乐作品,孩子们能通过感受富有个性化的旋律线条和生动的音响效果,产生非常强烈的表演欲望。这时,如果给他们提供一些表现创造的空间,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就能得到充分的施展,课堂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本人在听赏《狮王进行曲》时,就做了一些尝试。在浑厚有力的音乐声中,孩子们把狮王的威武雄壮表现得惟妙惟肖,课堂上一片欢声笑语。但教师并没有仅限于此,而是进一步启发大家:是否能通过表现其他动物的猥琐渺小来衬托狮王的高大?如可以通过表现狐狸的谄媚、小兔小猴的殷勤、猫头鹰的勤快、小鸟的快乐等生动的形象,从不同角度来衬托出狮王的形象。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每一位参与表演的小朋友,犹如身临其境,表演得更出色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通过“动”、“做”、“表演”、“参与”达到了听赏的目的。

生机盎然的听赏活动,可以使孩子们陶醉,但在课堂上也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场面,导致听赏效果的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在听赏过程中,根据课堂上出现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否则将不能达到预期的满意效果。如果教师置课堂教学的实际于不顾,勉强把教学进行下去,这样会使一些原本很有听赏价值的东西,因为没有学生的理解和配合,一带而过草草过场,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欣赏音乐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音乐形象作进一步的拓展想象,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但如果方法不得当,就会事与愿违,使学生在灵动的音乐面前表现出无所适从的麻木。

音乐是听觉艺术,注重强调听觉对于学习音乐、表演及创作等活动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时,必须坚信:“听比唱更重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将会使他们一生受益无穷。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乐曲音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音乐
悲伤的乐曲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音乐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