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广播”电台查处的难点分析
2016-02-28孟宝灿
孟宝灿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五五三台,上海 201908)
“黑广播”电台查处的难点分析
孟宝灿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五五三台,上海201908)
摘 要:随着我国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的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一些非法调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黑广播”)。与前几年出现的“伪基站”相比,“黑广播”电台的社会影响力更大。
关键词:黑广播;定位与查处;区域联动
当城市从喧嚣归于静谧时,各种轻松欢快的音乐随着电波从不同的频率飞入千万家。近几年来,这种享受生活的方式没变,但内容变了——各种“黑广播”电台里充斥着大量不堪入耳的低俗假药、诈骗广告。
所谓“黑广播”,又称“黑电台”、“伪电台”,为非法广播电台,即未经广电或无线管理部门审批,私自购买广播发射机,未获得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私自设置并利用广播频率对社会进行播音宣传的广播电台。
一、“黑广播”电台的特点
第一,使用频率宽泛。据调查,目前非法广播电台使用无线电频段在88~108MHz之间,使用当地广电部门闲置的广播频点进行发射机,有些甚至冒用合法的广播电台进行发射。
第二,播放时间规律性强。此类电台每天定时循环播放,有的全天24小时播放,大部分集中在夜间播放。
第三,出现局域集中。近年来,私设“黑广播”电台的情况在全国“爆发式”出现,它们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前两年“黑广播”电台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但其向二、三线城市扩散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第四,设备都是“三无”产品。“黑广播”电台设备多半是一些山寨厂商生产的“三无”产品,且未经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
二、“黑广播”电台的发展现状
随着“伪基站”等违法犯罪行为被遏制,一些不法分子转而利用“黑广播”进行作案的可能性逐渐增加。由于“黑广播”的违法犯罪技术门槛低、违法成本低、获利空间大,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购买发射机、发射天线等电台组件,不需要任何证照和资质,租赁高层住宅或写字楼架设装置,简单设置后,就可以滚动播放广告,且无需人员看守。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部分企业擅自生产超出核准范围的广播设备并销售,已形成从生产、销售、组装,到利用“黑广播”实施销售假药、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一条龙”的利益链条。因此,如果不及时遏制“黑广播”,其后果甚至比“伪基站”更为可怕。虽然近两年全国各地加大了打击“黑广播”电台的力度,但是在客观上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三、查处“黑广播”电台的难点
(一)电台发现难
由于“黑广播”电台发射机和发射天线比较简易,大部分的“黑广播”电台的覆盖范围在大约十公里范围内,覆盖范围相对较小;经过近两年全国各地执法部门的多次打击,不法分子也越来越狡猾,一方面他们将发射电台和天线藏得更隐蔽,另一方面他们在发射频点和播出内容上也伪装成与合法广播节目风格相似的特点,更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近期,我们在监测中就发现一个和合法频率同频,且播出广告风格习惯也与合法频道相似的“黑广播”电台。大部分的普通听众根本无法鉴别电台真伪。以上种种原因给我们的“黑广播”电台的监听甄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电台定位难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黑广播”电台定位工作主要是由各省市的无线电管理部门负责,导致区县一级部门发现“黑广播”电台后,只能通过层层上报给省或地市的无线电管理部门进行定位。一般来说,无线电管理部门会依靠市内多个监测站和监测车,将“黑广播”电台发射点定位在某一小区附近。然后,需要专业人员通过便携设备和肉眼观察室外天线,确定发射源的具体楼层房间。部分狡诈的不法分子在“黑广播”电台架设的小区通过买通小区保安、设立眼线等方法逃避查处,发现无线电管理部门专业定位车辆和定位人员后迅速关闭电台,给执法定位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行政处罚难
目前,大部分的“黑广播”电台都无人值守,机器可以自行启动和关闭,甚至可以遥控,现场无法查获违法人员;部分租用高层建筑的空置房屋架设的非法电台,多用虚假的身份证明和虚假的电话号码等信息,房东只追求经济效益,没有履行日常监督、防止违法行为的义务;多部门联合执法时,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缺乏统一调度,执法效果不理想。上述因素导致当前“黑广播”电台查处工作因找不到违法人员而无法立案实施处罚,仅仅是没收设备,难以形成震慑力。这就造成“黑广播”电台违法成本低廉,而行政执法部门却疲于奔命的状况。
(四)缺乏区域联动机制
随着各地区执法人员打击“黑广播”电台力度的逐渐加大,部分不法分子开始将电台架设在各省市的边界地区,虽然在本地区能够捕获“黑广播”电台信号,但是由于其信号源设置在周边省市地区,导致本地区执法人员无权执法,只能及时上报或移交捕获电台信息。目前,很多省市之间没有建立跨区域执法联动机制,这就使违法人员有机可乘,同时也给我们打击“黑广播”电台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查处“黑广播”电台的工作建议
(一)加强电台设备的源头管理
目前,“黑广播”电台设备的销售缺乏监管,在网络上可以随意买卖。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买卖无线电台设备的监管,在源头上遏制“黑广播”电台的蔓延态势。
(二)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
应建立跨行政区域联动和快速联合执法机制,确保“黑广播”电台一出现,及时被发现,及时被取缔;无线电监测定位设备能够在互联网上互联互通,可以更高效、更准确地定位非法电台信息;同时应强化公安机关在查处“黑广播”电台中的作用,加大涉及刑事犯罪的“黑广播”电台的立案查处力度,从源头上查获不法分子犯罪团伙,形成查处的高压态势和力度。
(三)加大宣传力度
由于普通听众鉴别“黑广播”电台的能力较弱,所以“黑广播”电台屡禁不止。所以,经过核实确认后,应对举报“黑广播”电台的听众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国家应制作打击“黑广播”电台的公益广告,在全国的广播电视中播出,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高老百姓鉴别“黑广播”电台的意识和能力。
五、结语
“黑广播”电台扰乱了固有的电台信号,影响了广大听众的正常收听;对其欺骗敲诈其行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虽然我们在查处和取缔“黑广播”电台的道路上面临着许多荆棘和沼泽,但是我们坚信邪不胜正。相信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广大听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还广大听众一个明亮且干净的收听环境。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2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