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喧宾夺主:传播学视域下的小说评点与弹幕比较

2016-02-28李雨露熊恺妮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传播者弹幕评点

李雨露 熊恺妮

(湖北理工学院 师范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喧宾夺主:传播学视域下的小说评点与弹幕比较

李雨露 熊恺妮

(湖北理工学院 师范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古代小说评点与新媒体背景下的弹幕现象,都是典型的受众反馈、再传播行为。跨越数百年的时间界限,受众在面对传播内容时表现出相似的反馈、再传播行为,显得尤为有趣。本文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分析比较这两种行为,并探讨其隐藏的深层意蕴。

受众反馈;再传播小说;评点;弹幕;“5W模式”

尽管施拉姆于20世纪30年代才正式提出“传播学”概念,但文化传播现象古已有之。其中,受众的反馈参与更是如影随形。汉代司马迁曾在《史记》中对“八卦”的传播进行了完整勾勒:“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1]“文王拘而演八卦”,[2]“孔子晚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1]伏羲造“八卦”后,周文王将其推演为六十四卦,之后孔子作“十翼”、进一步解释六十四卦的卦爻辞。这可以看作封建社会之前的文化传播现象。周文王、孔子等人对“八卦”进行简单反馈(feedback),也是早期学术领域的受众介入行为。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学者对以“六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著作进行注释、阐释,经学日益兴起。其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争辩反映了受众的进一步介入,其反馈内容复杂化。南宋立“十三经”,学者对其字句的注解、后代学者对前代学者“注”的注解,合称为《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被列于《四库全书》经部之首,充分说明在传播中,受众反馈经历了检验,成为儒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宋明理学是学者从哲学层面对儒家文化思想的理论反馈。其中,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的分歧,深刻反映了受众反馈的复杂性与积极性。论及文学领域的传播现象,唐诗、宋词的受众反馈既包含了民众的口耳相传,亦有文人在诗论、词论中的点评、赞叹等。古代戏曲小说历来地位低下,其受众反馈更为曲折。以小说为例,汉代班固将小说视为“君子弗为”的“小道”,是“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2]这显然是对传播内容的负反馈。明代高儒《百川书志》将《三国演义》《水浒传》列入“野史”类,小说的地位才相对提高,受众反馈也逐渐由负面转向正面。明清时期,小说传播进入了高峰期。《三国演义》中的“仁君贤相”令读者泣涕沾襟;《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让阅者热血沸腾;各类小说的评点也应运而生。

古代小说评点是受众在传统阅读过程中以文字形式对文本进行评论的现象,“是一种具有浓重民间色彩的文学批评行为”。[3]此时小说的受众反馈不仅是正反馈,更是一种积极反馈。与之极为相似的是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弹幕现象。弹幕是指受众在网络视频观赏模式中,即时发送文字评论的行为。它的出现,最早要追溯到日本公司NICONICO动画,在动画播放时增加评语和解说的机能,并随着国内两大弹幕视频网站(AcFun站和Bilibili站)的出现和兴起,得以广泛的传播和推广。[4]古代小说评点与现在的弹幕都是受众以文字形式参与传播的积极反馈,整体观感极为相似。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参与者“进行二次创作”的行为。[4]换言之,古代小说评点与弹幕既是受众介入的反馈,也是一种再传播。跨越数百年,古代受众和当下受众在面对传播内容时,发生相似的反馈、再传播行为,显得尤为有趣,这也是引发我们深入探讨的原因。

拉斯韦尔提出构成传播的五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即“5W模式”。结合该模式,我们可对古代小说评点与弹幕两种反馈与再传播行为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就传播者和受众而言,古代小说评点与弹幕的传播者都是前次传播的受众。古代小说评点的传播者主要是文人与“书坊主”。文人大多出于对小说的兴趣进行评点;“书坊主”则出于利润的考量,“将评点视为小说传播的重要手段”。[3]经历了小说评点环节后,小说评点者的身份由受众转变为再次传播者。比如金圣叹批评《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等行为,都是作为受众的文人喧宾夺主的经典例证。弹幕的传播者“以90后这一群体为主”,[4]被称为弹幕族。他们沉浸于社交网络中,谙熟各种社交工具的使用规则,在交互式的网络视频中自由地表达观点。弹幕族的评论,也作为视频传播的重要部分融入再次传播行为之中。有所区别的是,弹幕族的数量明显高于古代小说评点者数量,这显然是由于技术手段的发展所导致的。文化传播极大地降低了受众反馈的门槛,提升了受众反馈、再次传播的积极性。

其次,就传播内容而言,古代小说评点与弹幕的内容都依托于初次传播内容。在具体内容上,古代小说评点基于受众对原小说的积极反馈,主要包括理论批评、文本解读、情感或审美表达等内容。以金本《水浒传》为例,金圣叹的三篇序文表达了他对小说“本质特征与本质规律的认识、把握”,[5]可以说是金氏对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理论构建;每回回评是金圣叹对章节大意、行文线索等文本内容的解读;双行夹批、眉批等则是金圣叹个人审美态度的体现,是具有“真人气息式的评点”。[5]弹幕基于受众对原视频内容的积极反馈,其内容包括:一是个体情绪的宣泄。这类弹幕以网络用语为主,或是无意义的情绪表达,或是与视频无关的文字展现。二是对视频相关内容的情感表达。有的部分是对视频内容的喜恶表达(如吐槽),有的部分是对视频场景构图、人物塑造或情节设置等细节的赞赏或批判。三是对视频内容、背景文化等的认知与解读。足见,古代小说评点与弹幕尽管都是积极反馈,但在具体的传播内容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古代小说评点反映了古代受众在传播中的良性互动,是一种正反馈;而繁杂的弹幕内容展现的是当下受众的从众心理,有时会影响传播效果。

再次,就传播渠道而言,古代小说评点是一种文本反馈。评点者可以对小说进行批评、删改,但其评点内容、评点态度、评点风格乃至被删改文本的呈现,都有待于再版。再版之后,新的评点者又可以顺承前者,进行新一轮的阅读、批评与删改。古代小说评点可以说是一种静态的、延时的反馈与再传播。弹幕也是一种文字反馈,受众可以在观赏视频的过程中,实时地对视频内容发表观点。作为再次传播行为,弹幕是一种超时空性的群体连接行为,它可以令受众超越时间界限,针对同一视频内容发表个性化见解,也可以让存在于不同空间的受众在同一时间节点上发表个人观点。因此,弹幕是一种动态化的、即时性的反馈与再传播。尽管在印刷出版业的推动下,古代受众能够通过小说评点形式参与到传播中,但新媒体环境中受众参与反馈、再传播更加普及。

最后,再看传播效果,古代小说评点首先验证了古代章回小说的历史地位。受众对古代章回小说的评点层出不穷,才使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获得四大名著的称号。古代小说评点也增强了小说的阅读趣味,有力地促进了小说的再次传播。弹幕行为提高了原视频的吸引力与点击量,提供了新的观赏角度,扩大了原视频的传播范围;但与之相随的是弹幕内容的无序呈现,直接影响了其他受众的正常观赏;弹幕内容的良莠不齐,也导致弹幕平台工具性的缺失,在一定意义上充当了个体宣泄垃圾情绪的场域。由此可见,古代小说评点的传播效果是正面积极的,弹幕的传播效果则具有双重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受众参与由早期的受众介入演变为受众反馈、再传播行为。古代小说评点与弹幕便是后者的重要标志。它们喧宾夺主,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大放异彩。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发展,受众的反馈、再传播行为逐渐发生变化,其传播者和受众不断增加,甚至呈现出全民普及化的趋势。其传播内容由独特的个体表达转变为从众心理下的群体宣泄。当小说评点者极力通过评点行为完成小说的价值构建和审美判断时,弹幕族则以无序的情绪宣泄表达对当下语境进行无意识消解。传播渠道由静态的、单向的印刷出版,发展为双向的、动态的网络交流;其传播效果更是由单纯的积极影响,发展为参差不齐的双重效果。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文化传播由传者中心转向受众中心的可能性。当下,受众的情绪宣泄、过度娱乐化等无意义表达,集中展现了他们的困惑和迷茫,隐含了对当下文化传播的忧虑。这是在后续研究中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 司马迁(汉).史记[M].中华书局,1997:905-3285.

[2] 班固(汉).汉书艺文志[M].中华书局,1997:1745-2712.

[3] 谭帆.论古代小说评点之类型[J].文学遗产,1999(2):79-91.

[4] 付晶晶.新媒体时代的弹幕文化现象分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16.

[5] 施耐庵(明).(清)金圣叹批评: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M].岳麓书社,2006:5-13.

G206

A

1674-8883(2016)19-0024-01

本论文为湖北理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编号:2016C21)阶段性成果

李雨露,女,湖北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熊恺妮,女,古代文学博士,湖北理工学院网络新媒体系教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网络文学。

猜你喜欢

传播者弹幕评点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HOLLOW COMFORT
“弹幕”防御大师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弹幕小能手养成攻略
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翻译擂台(116)评点
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忠诚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