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都市晚间》民生新闻故事化特点
2016-02-28杜冰清
杜冰清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5)
浅谈《都市晚间》民生新闻故事化特点
杜冰清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5)
民生新闻是最受老百姓青睐的新闻类别。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应用,为电视民生新闻谋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电视新闻界异军突起,备受关注。《都市晚间》就是电视民生新闻故事化应用成功的代表,本文旨在探讨《都市晚间》民生新闻故事化的特点,进一步增强电视民生新闻的感染力。
民生新闻;故事化;《都市晚间》
《都市晚间》是由湖南都市频道自办民生新闻节目《约法三章》与《夜夜都市》两个节目于2012年合并后形成的新节目,两档节目的强强联合使得《都市晚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此开启了百姓全新的晚间生活方式。随着我国民生新闻节目的增多,民生新闻节目内部竞争日趋激烈。《都市晚间》立足于报道民生新闻。其能够脱颖而出并成为地方民生新闻节目中的佼佼者,主要得益于它能合理有效地运用故事化报道方式,即《都市晚间》在民生新闻故事化的运用中所呈现出来的鲜明特点。
一、用区域特色凝聚受众注意力
要讲好新闻故事,首先要有合适的素材。湖南省是《都市晚间》选材的目标范围。湖南省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湖南人创造了湖湘文化并一直传承至今,因此这档节目在选材上可操作性很强,可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都市晚间》民生新闻的取材主要集中在长沙、湘潭、株洲三个地区,这三个城市是湖南的经济龙头地区,也是湖南省人口最为集中的三个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生新闻的“本土化”,电视民生新闻在素材的选择上设置了范围,这个范围内的区域就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城市,它有别于其他地方,这主要指的是“本土化”在地域上的体现,即民生新闻的“本地化”。
《都市晚间》在节目开播初期对区域特色的挖掘并没有太大作为,起初节目的互动机制并不发达,直接导致新闻来源匮乏。《都市晚间》栏目组立即调整战略,充分落实就地取材。把湖南地区划分成几个区,再分派记者定期蹲点、每天“扫街”、多方打听,真正地钻进城市里的大街小巷、深入人民群众内部。于是我们身边的各种新鲜人、新鲜事被挖掘出来,赚足了观众的眼球。通过《都市晚间》报道出来的奇闻异事数不胜数,印象较深的有“湖南奇人”针尖上立鸡蛋,还有“抗冻神人”赤膊过冬12年,更有令人瞠目结舌的特技——用笔在眼球上写字等许多听起来不可思议的故事。广大受众的好奇心由此被激发出来,他们会不自觉地去跟进、了解相应内容,同时这对于受众来说也是一个学习和开阔眼界的手段。
从现代传媒运营的角度看,失去受众意味着失去一切。因此,《都市晚间》通过挖掘区域特色吸纳受众注意力对于地方媒体是一个不错的借鉴。如何将这种注意力稳固地维系下去,将是《都市晚间》日后在市场竞争中最大的挑战。
二、以“平民视角”倡导人文关怀
《都市晚间》作为一档十佳民生节目,其民生新闻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根据近些年来许多典型的民生新闻类节目成功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它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它“以民为本”的传播理念,“平民视角”为叙述方式,倡导人文关怀。
《都市晚间》民生新闻的关注对象中以普通市民占据绝对优势,所占比重约为总体的一半。普通市民作为民生新闻的主要关注对象,这是实现“平民化视角”的第一步。普通人是社会群体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奋斗、需求、梦想和困惑理应成为民生新闻选题的对象。新闻传播活动反映的是人的存在,传递的是人的价值观。“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体现在民生新闻节目中就是充满人情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人文关怀。作为新闻事件的记录者和把关人,我们必须带着一颗诚挚的心去倾听更多普通人的叙述,竭尽全力去理解这一群体的社会心理。电视节目是做给百姓看的,让百姓有兴趣看,看得投入,这是电视人的共同追求,也是《都市晚间》的追求目标。
《都市晚间》民生新闻消息来源除去本台自采,主要就是来源于个人和网络。个人和网民都属于城市基层的普通市民群体,这表明《都市晚间》的新闻立足点就是为城市最基层的普通市民排忧解难,反映他们的呼声,感受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诉说。通过新闻报道解决他们的困难,让普通的市民观众更深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其中的小栏目《帮忙帮到底》忠实记录百姓的哀乐、感受、呼声和建议,成为百姓最原始、最直白表达心声的窗口,市井俚语不断跳跃其间,同期声表达更是脱口而出,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参与感、亲切感和贴近感,也使得节目更加具有亲和力。
新闻节目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不能缺少平民老百姓这一片沃土、这一汪活水。《都市晚间》作为一档民生类十佳节目,一直以平民的视角洞察百姓的生存状态,着眼于本地百姓的根本利益,新闻内容根植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取之于民且用之于民。
三、用多种表达形式展现区域生命力
《都市晚间》在民生新闻故事化方面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作为地方电视台,它拥有很高的自由度和创造力,致力于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展现区域生命力。
(一)设置悬念增强感染力
设置悬念是增强新闻故事感染力的常用技巧。一则新闻故事为了提高受众接收的清晰度,通常是按照一条时间线为线索叙述的,而结合新闻素材的实际情况适时设置悬念可以有力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增强电视民生新闻的感染力。巧妙地将大大小小的悬念贯穿在电视民生新闻的叙述中,电视新闻内容会更加饱满,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也更容易突出事实真相,与此同时,还能增强电视民生新闻叙述的艺术感染力。《都市晚间》在民生新闻故事叙述中对悬念的设置方面的运用颇为成熟自如。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都市晚间》通常会在新闻预告中,通过运用一些比较有冲击力的画面和同期声展现受众最感兴趣的新闻内容,由此诱发观众一探究竟的观看欲望。除此之外,《都市晚间》的主持人在节目播报过程中,也会以口播的形式抛出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或者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片段,为接下来的新闻内容埋下伏笔,牢牢地拴住受众的注意力,让他们不自觉地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观看接下来的节目。
(二)情景再现增强现场感
电视媒体的特性使得电视新闻的情景再现成为可能,电视媒体讲究的就是声画同步,再好的新闻素材,一旦应用到电视媒体上,如果没有对应的画面,故事讲得再好也会给人空洞无物之感,这就和广播新闻没有差别了。需要明确的是,情景再现是对真实发生过的事实的再现,只有在电视新闻的叙述中,记者无从获得新闻现场的影像,而还原新闻现场十分必要之时,新闻工作者才能通过利用现有的新闻素材进行模拟拍摄。情景再现的使用通常适用于一些突发事件,如《都市晚间》2014年9月28日的新闻《两车尾追失火 上演生死营救》,这是一条突发的车祸新闻,节目编导将一些电视特效添加到现场模拟拍摄之中,再应用一些编辑手法如蒙太奇等,展现出车祸现场的惊险,并将两辆车追尾导致失火的过程进行情景再现,同时与真实的消防官兵在现场营救以及乘客自救的过程组合起来,给受众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以此来最大限度地还原新闻事实,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和说服力,这对于广大受众将更具有吸引力。
(三)主持人展现平民化魅力
《都市晚间》的民生新闻故事化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主持人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为整个节目增色不少。这档节目主要是围绕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展开的,维护平民百姓的根本利益,并为他们谋求更多的福利,反映平民百姓的呼声,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是节目的最终目标。明确了这一目标,主持人也必须向目标靠拢,并为此目标的实现作出努力和改变。因此,《都市晚间》的主持人都是以“平民视角”来叙述电视民生新闻的,这是作为一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必备的素质。《都市晚间》尤其注重社会花边新闻及服务性新闻,它的主持人都会参与节目的制作过程,使得电视新闻的画面与自身的播报衔接得更加自然、流畅,主持人和电视民生节目的有机结合,可以使节目摆脱以往新闻节目的单调和呆板,呈现出鲜活性,同时主持人通过自己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扎实的语言功力来“讲故事”“说新闻”,提高了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和观众对主持人的信任感。节目开播以来,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已成为宣传民生政策的窗口、反映群众呼声的渠道、弘扬新风正气的阵地。
四、结语
故事化是电视民生新闻的必由之路,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可以拉近媒体和受众之间的距离,使得民生新闻特有的亲民属性得到延伸,让民生新闻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但是民生新闻故事化的应用不能过于机械化,应该结合节目自身性质以及趣味特色等合理地应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最重要的一点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时代在前进,传播在发展,希望民生新闻故事化的发展日趋成熟,进一步推动电视新闻故事化的进程。
[1]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6):93.
[2] 赵敏,陈启华.谈电视民生新闻的故事化表达[J].当代传播,2009(4):125.
[3] 梁婷.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探讨[J].科技传播,2015(3):37.
[4] 张旭东.民生新闻八大热点[J].新闻传播,2008(2):12.
G222.3
A
1674-8883(2016)21-0115-02
杜冰清(1993—),女,湖南株洲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报刊采编与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