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新闻直播特点探析
2016-02-28刘敏
刘 敏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新闻直播特点探析
刘 敏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网络新闻直播作为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产物,成为当前新闻直播的重要方式。本文将具体围绕网络新闻直播的特点展开论述,以期探寻出适合其发展的正确道路。
媒体融合;网络新闻直播;特点
2016年是“网络直播元年”,网络直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种种乱象。国家网信办2016年11月4日,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希望能够加强互联网直播规范管理,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直播被称为“最后一块草根之地”,亟待我们认真探究。
一、网络新闻直播的特点
(一)直观性强,增强受众现场感
网络新闻直播,通常以受众第一视角为主,这与一般的电视台直播单调的拍摄手法不同。一方面,这种手法增强了网络新闻直播的便捷性;另一方面,也消解了传统镜头的刻板及摆拍感。最为简单、原始的拍摄手法增强了受众的体验,让受众能更为真切地感受到现场氛围,提高了硬新闻的传播效率。例如,“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网易新闻采用直播的手法,按照四个线路,分别从现场火箭发射全程直播、街坊群众的直播、演播室访谈嘉宾的直播、上门访谈专家的直播,对此事件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直播,大大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
(二)互动性强,增强受众的参与度
网络直播具有弹幕、点赞、打赏等功能,受众可以通过弹幕给记者留言,记者根据受众的需求予以报道,随时随地与观看者保持沟通。例如,在南京马拉松的直播中,前方主播的最新动态都由后台编辑实时截屏解释,并与网友积极互动。这种方式达到了美女主播与观众实时互动的良好效果,大幅提升了观众的存在感,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
(三)灵活性强,增强新闻趣味性
由于直播的特殊性,无法中途进行剪辑,且主持人一直处于播报状态,不停地对新闻事件及移动的摄像机的镜头进行补充解说,使下一秒的新闻一直处于未知的状态。因此,灵活、流动的镜头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镜头,主持人的现场发挥亦为受众带了新闻之外的新闻,增强了新闻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二、网络新闻直播现场存在的问题
(一)直播形式创新力度不够
网络新闻直播形式较新,但多数直播仍处于换汤不换药的尴尬境地,没有突破传统视频新闻的形式。例如,“神舟十一号”发射直播时,演播室访谈嘉宾的直播只是换了一种播出方式,将传统的直播内容及模式照搬到网络上。主持人僵化的语言体系、一成不变的拍摄方式、呆板的提问模式等,仍然无法调动受众参与其中,违背了网络直播的传播规律及特性。
(二)主持人(主播)综合能力不足
在直播中,虽然新闻本身决定了受众的关注度,但是主持人的表现有时候能决定受众是否继续看直播。但事实上,现在直播的主持人素质往往达不到这一目标,让直播现场的真实感暴露了直播员的个人能力。例如,在“神舟十一号”的路访中,直播员没有考虑到采访对象的特殊性,随机采访了吃早饭的路人、三岁的小孩,无法达到应有的采访效果,让直播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
(三)策划不到位,信息冗余现象严重
很多人认为网络直播不需要策划,但笔者认为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直播不能剪辑的特点使其极为容易变得冗长,对于资讯类的视频新闻来说是发展掣肘。并且直播带来的信息冗余,会加重受众接收信息的负担,宏大的信息量也会湮没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只有做好策划,主持人才能更好地做好采访计划,摄影师也可以设计好拍摄路线,增强整个直播的节奏感,避免出现信息冗余现象。例如,南京马拉松直播时,直播主持人没有事先做好规划,沿着一条小径一直走,致使中间无人可采访,出现大段空白,使得直播变得极其无聊。
三、网络新闻直播的运营策略
(一)提前做好策划,增强直播的节奏感
网络新闻直播的策划要考虑重大事件的新闻直播和突发性新闻直播两种类型。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进行策划相对容易,除了要考虑传统新闻直播的几点注意事项外,尤其要重视前方主持人和后方编辑的配合,建立完善的配合机制。后方编辑结合前方记者看到的画面及受众的需求,制定下一步直播计划,前方记者根据编辑的建议及安排做好直播。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更好地调动受众积极地参与到新闻实践中来。突发性新闻事件直播其不可控的程度更大,因此要做好应急机制,保证随时能给出一套应急预案。
(二)提升主持人(主播)的综合能力,增强直播吸引力
在直播过程中,主持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直接影响到新闻的传播效果。这就要求主持人对于新闻本身能够具备极高的敏感性,有能力将新闻的采访、展示、评论这一流程全方位地展示给受众。另一方面,网络直播比一般的新闻直播要求更多,它需要主持人不仅具备大量的相关知识,还要能与现场群众进行积极有效的长期互动,包括自带“包袱”,形象更亲民、更随和、更接地气,语言表达更口语化,让直播内容具有持续的吸引力,增强受众对新闻的好奇心和参与感。主持人可以将直播打造成全民参与的一种活动,使得新闻潜移默化地融入互动之中,增强传播效果。
(三)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增强直播的正能量
网络新闻直播要灵活多变,但并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鉴于当前网络直播的种种乱象,从事网络新闻直播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坚守职业道德底线,不为利益驱使,真实客观地传播新闻。要严格遵守国家网信办出台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坚持不论直播服务的提供者还是发布者都要具有新闻服务资质,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必须经过实名认证,并建立起信用等级管理体系,把好内容关,绝不突破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
G206.3
A
1674-8883(2016)21-0103-01
刘敏,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