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红人”文化现象的成因及社会影响
2016-02-28刘堃
刘 堃
(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
浅析“网络红人”文化现象的成因及社会影响
刘 堃
(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
“网络红人”(简称“网红”)成为网络时代一种值得关注的网络文化现象。他们因自身独有的特性备受关注。本文从“网红”的定义、发展、历程、成因等方面浅析“网红”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红”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推行网络文明制度建设、网络媒体的管理、加强网民自身素质、提升网民修养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网络红人”;素质;影响;对策
一、“网红”现象概述
(一)“网红”的定义及分类
“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简称,指在网络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简而言之,“网络红人”就是通过或利用网络在短时间内获得极高关注度的人。由此可见,这类群体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由网络媒体的大环境及不同利益主体的多种需求驱动而产生的。
(二)因搞怪作秀而成名
当今的“网红”通过互联网进行搞怪作秀而成名的居多,用博客发表怪论来“安身立命”并走红的也不在少数。他们的这种自我展示往往具有哗众取宠的特点,他们的言论和行为通常很“出位”,所以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商业性。
(三)因才华、气质与形象成名
目前,依靠自身的艺术才华、外在形象、内在气质成名并获得广大网民追捧的为实力“网红”。他们大多数是“草根”,没有经历过科班的所谓“正规”的训练,往往是依托其天赋及兴趣支配所进行的各类活动,从而在某个方面或某个领域拥有自己独到的优势,逐渐积累起人气与影响力。
二、“网红”现象的成因
(一)“主流”与“非主流”文化意识的互相角逐
“网络红人”现象十分契合年轻人追求个性的文化心理。对他们来说,“网红”的特征往往具有一种象征性的隐喻色彩,即张扬个性和非大众化,不盲目随大流,并有自己独特的品位,无论是服装外貌、语言表达,抑或是人生观、价值观,莫不如此。而近几年,“网红”所标榜的内涵和主题依然带有非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特性,同时随着网络技术及网民的日渐成熟,这种非主流文化的构建也不断受到传统主流文化的校正。
(二)满足人们补偿性的心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身份地位、职业收入、社会资源占有的不同,现实社会呈现出愈发明显的差异与分层。受特定条件限制,人们的某些需求凭个人的实力是无法满足和达到的,这时人们就希望找到某种途径,使其能带给自己更加积极的人生感受,也就是要摆脱现实角色,去减缓压抑,寻找快乐,实现自我在心理上的满足感。实际上“网红”就具有这样一种满足社会大众欲望的作用。
(三)互惠互利“网红经济”的商业利益驱使
许多“网红”可以靠自己的知名度产生商业价值,我们将其称为“网红经济”。“网红”与广告商合作,通过自己的渠道播放广告而获取报酬。此外,“网红”还可以通过用户打赏和平台方的分成获得收益。这些高利润、高回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渴望成为“网红”。
三、“网红”现象给人们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网红”文化现象的积极影响
当下,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和细化,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大众勇于追求自己的个性,而“网红”就使得这种个性化更加明朗。人们发现了各行各业、各种创造性活动的机遇和价值,对其推崇备至并乐观其成,从而起到了对个人奋斗精神的激励作用。同时,“网红”的出现给人们的业余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欢乐与愉悦,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可以在“网红”身上找到最新的讯息,其有时也可以为人们提供学习和工作的灵感和思路。
(二)“网红”文化现象的消极影响
“网红”这种文化现象在带给人们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有些“网红”为了得到社会的关注,吸引眼球,往往剑走偏锋,制造话题,挑战伦理道德的底线。庸俗的“网红”行为不仅会污染网络环境,也会扭曲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同时,在“网红经济”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人们趋向于注重娱乐化和商业化的炒作,而忽视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今,在部分网民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相对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其往往容易在“网红”的影响下忘记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品质,而变得拜金和庸俗。这些都是“网红”带来的消极影响。
四、对策和建议
从互联网文化的发展来看,“网红”的存在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其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社会需要的是能够传播正能量的“网红”,而不是那些哗众取宠、毫无道德底线的“网红”。当今网络社会应当积极推行网络文明制度建设,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使网络环境远离媚俗化、低级化和过度娱乐化,促使媒体多从正面来进行全方位引导和宣传。与此同时,要提升网民自身的网络素养,引导其正确、冷静地面对各种网络现象,使其在网络舆论热潮中保持理性,具有科学的判断能力,从而有效降低“网红”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1] 陈晨.“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商业文化,2011(06):199-200.
[2] 苗伟伟.“网络红人”现象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其引导策略[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4):40-42.
[3] 钟一苇.“网络红人”的追捧与价值观念的扭曲[N].光明日报,2005-07-19.
[4] 赵华.对“网络红人”形成原因的伦理反思[J].道德与文明,2007(05):92-95.
[5] 王亚鹏.“网络红人”现象剖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7(12):34-37.
G206.3
A
1674-8883(2016)21-0102-01
刘堃(1995—),女,山西太原人,湖北大学新闻系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