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媒体报道与城市形象的构建之间的联系
2016-02-28潘曼琪
潘曼琪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浅析媒体报道与城市形象的构建之间的联系
潘曼琪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精神生活日益丰富,伴随着城际之间的流动性增强,人们愈加喜欢出游,同时更愿意选择“形象佳”的城市。而媒体作为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它的报道能使公众对城市整体认知有初步印象,二者密切相关。媒体报道既能助燃城市危机,又能打造城市品牌,城市中的主体也会对媒体报道有所反应并且采取行动,促使城市形象不断被推翻后又重建。
“天价虾”;城市危机;城市形象;媒体报道;形象功能
近年来,朝九晚五上下班的人们喜欢在假期出游。他们借由媒体构造的拟态环境①的好坏,作出判断,渴望去自己喜欢的城市。但因生活地域、个人精力等因素的限制,人们无法透彻地了解每个城市,所以大众传播构成的信息世界是他们选择的重要依据。在这种情境下,媒体对新闻信息整合加工后所呈现出来的对客观环境的描述和公众脑海里形成的直接印象不无关系。
一、媒体对“青岛天价虾”这类城市危机事件报道的回顾
2015年国庆期间,发生了一宗“游客被宰”的事情,引起全民热议。
据报道,10月4日,一名去青岛旅游的游客在名为“善德活海鲜烧烤店”结账时发现,一盘普通的虾要价高达38元一只,游客称,他在点菜时,已确认虾是38元一盘,而非一只,但他整盘虾被收1500余元。次日,这则新闻被微博@青岛交通广播FM89转载,之后又经微博@头条新闻转发,该条微博转发量迅速突破5万,网友议论纷纷。[1]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事件也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关注。随后的几天,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网、澎湃新闻以及《新京报》也纷纷对其进行了报道,从互联网到传统媒体的报道全面覆盖,论坛贴文,微博迅速向大众传播。在舆论的推动下,青岛这座旅游城市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民不停地用谐谑的口吻来调侃各类“宰客”现象。
之后的各大搜索引擎,只要输入“青岛”这一词,就会自动附带“天价虾”的词条,直线式的挂钩,让大众不停地被“输入”关于这座城市的负面信息,强化了刻板效应。②
二、何为城市形象以及城市形象所兼具的各种功能
城市形象就是城市的硬件设施和人文环境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在公众脑海里的主观印象。所以,它是公众的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激发人们对该城市的积极想象,他们会憧憬在这座城市生活的美好图景。因此,旅游城市要有能够驱使游客想来体验这里的风土人情的魅力。
中国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城与城之间的竞争除了有形的城市基础公共设施、建筑之外,它更包括由政府、企业、普通市民三者的行为所形成的无形的精神面貌。在现代社会,城市形象是由外现和内塑共同树立的,外现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媒体的描述。主流媒体在公众心中更有公信力,其对青岛事件的报道,更让公众信服。
城市也需要“脸面”。一座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水平高的城市,其必然具有良好的城市形象,社会公众对其有认同感,人们愿意与之合作,有经济上的交易往来,这就是城市形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它能够将无形资产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收入。不仅如此,良好的城市形象还能让城市主体的社会活动有序地开展,人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使城市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吸引外来人才,多种文化的碰撞,则让城市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这便承担了城市的文化功能,并且这三种功能在相互融合中又会打造一个更好的城市形象。[2]
三、媒体报道对解决城市危机以及打响城市品牌的重要性
纵观这几年的新闻报道,城市危机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原材料,媒体的负面报道更加深了城市危机,之后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对危机采取应对措施,在这种循环里,城市形象不断翻新。
关于城市形象危机,除了天灾造成的城市建筑毁坏,导致有形的城市景观被破坏之外,“人祸”对无形的城市面貌的杀伤力更是巨大。
就拿“青岛天价虾”事件来说,媒体使公众的意识里有了“青岛是宰客之城”的印象,进而从个体的事件衍生成对城市精神内核的怀疑,这种引发全民舆论的事件若是处理不当,就会对青岛的旅游产业带来打击,因为大多数公众所接收的最直观的信息就是游客在这座城市里消费不合理,经济上有损失,人们自然会避免成为类似事件的受害者,进而有了规避心理。而青岛是一个主打旅游文化的城市,在“天价虾”事件发生之前的2014年,它成功进入旅游总收入千亿元俱乐部,旅游产业成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突破口,促进该城市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所以,旅游产业对于这座城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促使人们愿意去该城市旅游的保障。
在这个事件中,媒体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形象的经济功能。
但从客观上来说,媒体的负面报道其实也起到了一种预警作用。因为传播效应的巨大,自然会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如在青岛事件中,10月8日,物价局人员和出警民警就对媒体说明了处理情况。[4]实际上,他们也是在借助媒体修复城市形象,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揭发,能够把城市中的污点在阳光下摊开,只要报道的力度合理,方式正确,实际上可以让青岛形象在摧毁中重建,在长期的修复中,也许能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魅力。
总之,媒体作为连接城市和相关利益者的纽带,需要找到一个城市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平衡点,以促进城市良好形象的树立,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注释:①拟态环境: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
②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社会定型、定性效应,是指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
[1] “青岛天价虾”事件舆情分析[DB/OL].人民网,2015-10-19.
[2] 叶晓滨.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2.
[3] 青岛2015预计接待游客7400万旅游成支柱产业[DB/OL].搜狐新闻,2015-12-18.
[4] 王宝璐.形象修复理论在城市形象危机传播中的运用——以青岛“天价虾”事件为例[J].青年记者,2016(3):76-77.
G206.3
A
1674-8883(2016)21-0100-01
潘曼琪(1995—),女,广东汕头人,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就职于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