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教育及课程设置研究
2016-02-28陈云萍
陈云萍
(西南科技大学 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国际传播教育及课程设置研究
陈云萍
(西南科技大学 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开设国际传播课程,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传媒人才,既是新闻传播教育与国际接轨的现实需要,也是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迫切需求。本文对美国国际传播教育进行了分析,并对国际传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国际传播教育;课程设置;双语教学
一、国际传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国际传播被认为是跨越国家边界的一种传播实践活动。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包括教育在内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化办学成为新时期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全球化趋势加强、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培养具有扎实的新闻专业理论、宽广的国际思维和视野、良好的外语水平和沟通能力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显得更加迫切而必要。2011年10月25日,中央发布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指出,要抓紧培养四种人才:“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1]
近年来,传媒产业迅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对既熟知传媒知识、传媒技术,又有较好的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传媒人才的需求增加。开设国际传播教学,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传媒人才,既是新闻传播教育与国际接轨的现实需要,也是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迫切需求。
二、美国国际传播教育研究
美国是全球最早开启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国家。1908年,在密苏里新闻学会的资助下,著名新闻记者沃尔特·威廉姆斯在密苏里大学创建了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1912年,美国现代报业先驱普利策捐资创办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学院,开美国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先河。[2]美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开设国际传播课程、专业的高校较多,如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和佛罗里达大学新闻学院开设国际传播本科和硕士专业,哥伦比亚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开设国际传播跨国硕士双学位教育,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和北卡罗莱纳大学媒体与新闻学院开设国际传播课程教育。
(一)国际传播硕士专业
南加州大学安隆博格传播学院是全美最优秀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之一,该学院有着独特的优势,提供范围广泛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开设的专业包括广播新闻、印刷新闻学、公共关系新闻学、大众传播、传播管理、全球传播(Global Communication,与英国LSE合作的双学位硕士课程)、新闻学、战略公共关系等。该学院主要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和跨国、跨文化交流能力,乃至重新定义全球传播的方向;研究的方向主要是控制研究和媒介研究;主要课程有国际传播、应用传播研究、应用媒体研究、数据解释和受众分析、跨文化传播、传播理论研讨等。
(二)国际传播本科课程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分校媒体和新闻学院在美国新闻院校排名前10名,该院在本科阶段开始国际传播相关课程,如国际传播和比较新闻(Global Communication and Comparative Journalism),该课程探讨国际传播的发展,国际新闻、国际宣传的趋势、传播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发展中国家传播学、新闻制度比较研究。由于地缘关系和该院与墨西哥大学是合作关系,该院开设“墨西哥大众传播研究(国际媒体研究)”(Mass Communication in Mexico (International Media Studies)),关注墨西哥的大众传播。该课程的一大特色是实践性,春假期间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到墨西哥学习,参加学术讲座,与媒体人士、墨西哥大学教授交流等。此外,该院还开设“国际传播学术研讨”(Seminar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包括国际新闻趋势、传播与社会变化、国际传播领域中的西方霸权、全球文化和技术影响等议题。
三、国际传播课程设置思考
国际传播课程的教学理念应以能力建设为中心(competency -based),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为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接受国际理念、拓宽国际视野、了解西方思维方式、掌握国际传播的专业知识、了解国际传播发展最新趋势和动向、了解国际媒体发展现状等,提升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教学内容多元化
国际传播本身是一门跨学科研究,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从国际传播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来看,由于国际传播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关密切,国际传播与国际关系、公共关系,以及国际传播与跨文化等,都是国际传播应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从国别来看,国际传播包括世界各国的媒体研究,尤其是对媒体发达国家的关注和研究,如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的媒体研究。从媒体类别来看,国际传播包括对传统媒体的研究,有报纸、广播、电视等,如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N、NBC电视台,英国的《泰晤士报》等,对新媒体的研究,如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的研究;对世界知名传媒集团的研究,如美国维亚康姆、迪斯尼、时代华纳等媒体集团、英国BBC广播公司、德国贝塔斯曼集团、澳大利亚新闻集团、日本NHK、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等。
(二)实行双语教学
国内的新闻院校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新闻教育领域有诸多创新,其中,在新闻传播教育的国际化方面,探索新闻传播的“全球议题”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特色,其国际传播教育在国内堪称成功典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视双语教学,如在课程设置上,该院要求所有学生都要选修1/3的英语或双语授课课程,另外1/3是实践业务课程,包括大数据、信息处理等最前沿的技术课程,还有1/3是人文素质课程,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础课程。国际传播教学过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既能提升学生的英语读、写、听、说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对外沟通能力和对外传播能力,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打下基础。
(三)邀请专家做专题讲座
为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国际传播的最新趋势和动态,国际传播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不定期邀请外教和校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专题讲座,不仅能够传递传播学、国际传播学最新理论动态,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并且能够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例如,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闻和媒体学院开设的国际传播课程,该课程充分利用该院的国际学术交流,邀请到该院进行学术交流的、来自不同国家的教授或媒体人士到课堂开设专题讲座,其中包括关于中国大陆和台湾、韩国、俄罗斯、意大利、拉丁美洲等国家或地区媒体发展的专题讲座,通过这种方式,既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化、多元化,又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国内新闻院校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聘请其他专业系的教授和副教授为学生开办专题讲座,以开拓学生的跨学科视野。
(四)重视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案例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3]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度解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等。国际传播课程教学中应不断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除在理论授课中穿插案例讲解以外,还将专门开设国际传播案例分析课程,充分体现传播理论与传播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可以对各国影视文化及文化产业进行研究,如美国好莱坞影片、印度宝莱坞电影、美国版权产业、英国创意产业、澳大利亚创意产业、韩国电视剧产业、日本动漫产业等。
(五)采用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由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或者在授课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由师生一起讨论,交流意见、相互启发,最终达成共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心理学家克拉克研究表明,“定期进行讨论比不参加讨论的学生能够更成功地获得并保持所学概念”。[4]国际传播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1] 刘笑盈,赵卓伦.关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思考[J].对外传播,2012(02):24-25.
[2] 吴锋,陈雯琪,章于炎.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最新进展与改革趋向——基于美国十所顶尖新闻传播学院的调查统计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03):135-139.
[3] 刘廷章,郑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团队探究方法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1):48-52.
[4] 张玲.引发中职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策略[J] .海峡科学,2013(03):87-89.
H195.3
A
1674-8883(2016)21-0017-02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西南科技大学教改试点班项目“传播学双语教学改革试点班”(项目编号:21910xn0009)、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教改项目“国际传播课程设置研究”研究成果
陈云萍(1977—),女,四川内江人,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