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统报业转型过程中的新媒体融合探析
2016-02-28李微微
李微微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地方传统报业转型过程中的新媒体融合探析
李微微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地方传统报业转型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并且还要不断融合新媒体形式。刚开始,地方报网融合仅限于报业建立自己的网站,但并未突破“报业数字化”。后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受众对网络新闻信息需求量的增加,政府也加大了对网络新闻的重视力度,促使地方报业和其他传统媒体“抱团合作”,共建公共事业性质的地方新闻网站。而近年来,受众通过移动新媒体——微信、微博、APP获取的新闻量越来越大,地方报业开通“双微”、研发APP,也是大势所趋。
地方传统报业;报网融合;地方新闻网站;“双微”
在逐步进入信息社会的过程中,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新的传播媒介不断涌现,传统报业不仅面临同行业的竞争,还面临新媒体的冲击,而地方的传统报业更是举步维艰。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地方传统报业主要针对本地区的受众进行传播,在新媒体活跃的大背景下,地方传统报业如何维护本地受众,如何转型发展成为地方传统报业生死攸关的问题。
一、地方报网融合,报业建立自己的网站,但并未突破“报业数字化”
“报业数字化”是为纸质媒介的出版、印刷、发行和广告等传统业务服务的,即报业是第一位的,在这个基础上做数字化的处理,形成网络报纸、手机报纸等产品。它遵循的是先做报纸、后做网络这样一个传统的业务流程和经营架构,报业数字化的模式依然是先报纸,后网络。
在地方传统报业转型初期的探索中,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发布新闻信息,把报纸上的内容照搬到网络上,或者把整版报纸扫描上传到网络,供受众阅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地方报业转型又出现了数字报纸和手机报纸,之后地方传统报业进一步利用网络,创建自己的新闻网站。作为报业新闻网站,它拥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丰富的新媒体内容形式,实现了从单一的文字报道向多种报道形式拓展。总体来说,这时候的地方报网融合程度还是很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地方报业在建设自身网站时,只是把它当作报纸的附属品,单纯地把报纸从印刷内容变成了数字内容。它并没有实现美国传播学者尼葛洛庞蒂曾描述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后建立的媒体景象:“它必须能从一种媒介流动到另一种媒介;它必须能以不同的方式述说同一件事情;它必须能触动各种不同的人类感官经验……这种媒介的流动可以无所不包,从附加文字说明的电影,到能柔声读给你听的书籍,应有尽有。”[1]
二、从“报业数字化”到“数字化报业”——传统媒体“抱团合作”,共建公共事业性质的地方新闻网站
在西方的“数字化报业”里,传统印刷媒体和网站是一种融合的关系,网站有自身独立的经营方式和传播内容,如《华尔街日报》,而我国的“数字化报业”具有中国特色,这一点在地方传统报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随着人们对网络新闻信息需求量的增加,政府也加大了对网络新闻的重视程度,促使地方报业和其他传统媒体“抱团合作”,共建公共事业性质的地方新闻网站。它一般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省级的党报、电台、电视台合作,并整合行政区划下的地市级和县市级的“两台一报”,共同建立一个全新的地方新闻网站。此网站具有独立的采编队伍和优秀的经营人才,并具有和党报同等的社会地位——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而地方政府给予的重视和支持,也提高了地方新闻网站的公信度和权威性。
(一)地方新闻网站全面整合地方信息资源
地方传统报业利用自身优势,借用网络媒体的特点,全面整合自己的省级报业以及其所辖的地市级、县市级报业信息,结合地方特色,形成一个统一的区域新闻信息总平台,使新闻信息数据化。地方新闻网站汇集地方信息,让人们能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本地区全方位的信息,而地方信息分类也形成了一个地方信息检索平台。
(二)地方新闻网站也是展示本区域文化的平台
这个新闻网站不仅是采集、整理、发布地方信息的平台,更是展示地方文化的平台。它整合了本行政区域内的新闻信息和带有地方文化特点的评论,充分展示了地方的文化特色,既是地方网民获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域外网民了解本地区信息和文化特色的重要平台。
(三)地方传统报业和新闻网站的信息互补
地方传统报业把自己专业新闻工作者采集的新闻信息发送给地方新闻网站,提高新闻网站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丰富新闻网站的新闻信息量;反过来,地方新闻网站通过分析受众的新闻浏览量和受众对新闻的反馈,把受众关心的事件、感兴趣的内容,甚至敏感话题传递给地方传统报业,使其把握舆论导向,发挥自身专业媒体人的优势进行深度报道,发表鞭辟入里的评论,进行舆论引导。
(四)地方新闻网站打造一个完整的新闻产业链
地方新闻网站形成了一个区域的新闻网络,如中国吉林网属于吉林省的省级网站,对吉林省内的其他地市级开设分站。分站平时负责采集、编辑和发布本市地区的新闻,并把重要的新闻推送给总站进行筛选,总站根据各地级市新闻的重要程度和当天版块的情况,安排地市级新闻的版位,并且总站链接地市级的数字报纸,从而形成分站采集、收集、发布信息,再由总站转载的模式,使信息快速传播。地方新闻网站以统一的平台强势发稿,可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扩大受众的覆盖面。资源整合、人才汇集,转变了媒体结构,完善了新闻产业格局,打造出了一个完整的新闻产业链。
三、地方传统报业开通“双微”、研发APP,充分运用移动新媒体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6月,中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5.79亿,网民使用率为81.6%。“双微”在移动媒体中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2016年,微信用户统计数据显示,微信注册用户数量达到9.27亿,微信每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微博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数为2.82亿;而手机APP的用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移动端已经成为网民获取新闻最主要的渠道。
(一)地方传统报业以其权威性,在移动新媒体中仍具有公信力
在快节奏的信息社会中,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移动新媒体来获取新闻信息。但由于渠道的开放性、信息的复杂性和混杂性,受众获得的新闻信息经常存在假新闻,其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导致新闻信息真假难辨,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虽然新媒体也衍生了很多自由媒体人,但与传统权威的报业机构相比,受众更倾向于信任权威媒体通过官方微信、微博发布的新闻信息,新的传播渠道并不能削弱受众对权威机构的信任度。所以,地方传统报业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开通自己的官方微信、微博,及时准确地发布与本地受众密切相关的新闻信息能够迅速增加粉丝量。
(二)通过移动新媒体渠道,地方传统报业与受众进行充分的互动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手机信息推送、手机APP等移动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互动性。新媒体的交互设计使它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受众可以根据新闻信息直接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观点,参与信息的传播。通过这种方式,地方传统报业更能提高本地受众对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感兴趣的事的参与感,深化了受众自身的存在感,并且提升了本地受众对报业的满意度。
另一方面,媒介机构通过这些渠道及时地收集受众反馈,这比传统的编辑部来信效率更高。媒介机构还可以根据这些反馈,答疑解惑并进行后续报道以及评论,进而把握舆论的方向。这样在新闻的议程设置中,结合受众的心理需求,使新闻得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增强了粉丝黏度,赢得了更多的受众。
(三)地方传统报业通过移动新媒体,快速发布信息,抢占新闻话语权
传统报纸的出版周期一般是日报、周报、双周报或更长时间出版一次,相对于移动新媒体的实时采集、实时发布、实时传播,报纸的出刊期间还是有一定的延迟性。这样对于一些本地的突发事件的报道,本地记者就可以通过移动新媒体以最快的速度进行采编,及时发布本报的独家信息,抢占新闻话语权,之后再通过报纸进行深度分析报道。
地方传统报业转型要充分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地方传统报业只有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整合新媒体的语言形态、传播方式以及多种信息渠道,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取胜。地方传统报业要利用自己的采编队伍,充分发挥自己在采集信息方面的先天优势,借用网络数据库的无限空间,推出数字化的内容,为不同形式的媒介服务,不断发掘潜在的传播渠道,扩大传播范围,巩固其公信力和影响力。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对同一信息内容进行多次的加工利用,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1] 尼古拉(美).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M] .海南出版社,1997:88-90.
G216.2
A
1674-8883(2016)21-0015-01
本论文为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2016003(Supported by Graduate Innovation Fund of Jilin University,Project:2016003)
李微微(1990—),女,吉林松原人,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众媒介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