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纪实手法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作用
2016-02-28姬玉玉
姬玉玉
(甘肃省文化广播影视局,甘肃 兰州 731600)
浅谈纪实手法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作用
姬玉玉
(甘肃省文化广播影视局,甘肃兰州731600)
摘 要:纪实手法是电视新闻节目最好的形式之一,也应该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编辑、记者的首选形式。电视新闻节目应该大量采用现场纪实手法,因为它所传递的信息或展示的情景最接近事实,和新闻的本质相适应。
关键词:纪实手法;电视新闻;事实
目前,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很少能直接看到和听到新闻事件的现场实况。这不仅降低了可视性,而且从根本上动摇和削弱了电视新闻节目的灵魂——客观真实性,使其蒙上了主观、武断的功利色彩。
一、运用纪实手法强化新闻的真实性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我们要选择最恰当的形式,能动地服务于内容。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最注重的是真实性。只有运用电视纪实手法,才能让观众既看到现场的真情实景,又听到现场的各种声音,让人身临其境。2012年,永靖县黑方台滑坡,两辆小轿车直推入黄河,车内4人全部遇难。对此,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将整个搜救打捞过程以现场播报、现场解说、现场同期的形式,用现场纪实的手法向观众进行了报道,系列、详细、真实地展现了事件的全过程,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事件、生命的高度关切和关注,充分展示了消防人员全力营救遇难者的感人现场,得到了当地观众的极大关注和一致好评。因此,现场纪实手法应该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编辑、记者的首选形式。电视新闻节目编创人员也应将其视为看家本领,不断研究提高,达到娴熟程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使电视新闻节目的真实与纪实表现手法的真实浑然一体,共同增强传播的准确性和可信性,让观众充分感受真实的意境,深刻领悟人生的真谛。
二、运用纪实手法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电视新闻节目首先应当强调客观事实。但仅有真实性还远远不够,还得让观众看了有真实感。真实感是在内容真实的基础上实现的良好传播效果,它使人一看就信服。例如,2012年8月,由于黄河上游雨水充足,来水量30年一遇,从7月28日起水量暴增,水位暴涨,短短几天,刘家峡水库水位超过警戒线,黄河防汛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为了减轻刘家峡大坝的压力,黄河委员会决定开闸放水。当地黄河下游群众对此感到惶恐不安。就此,永靖县电视台第一时间组织采访组进行周密策划和部署,通过现场采访刘家峡水电厂负责人、技术员、防汛领导小组负责人,及时对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每日水位、来水量、泄水量、上游降水量等进行了真实而详细的报道。主持人站在刘家峡大坝前,水声、风声浑然一体,一下子让观众感受到了现场的真实感,及时消除了群众的恐慌心理。该新闻报道的可信度也可想而知。该系列报道同期被甘肃电视台在《甘肃新闻》中作为头条播发,观众在新闻节目中了解到了真实信息。那段时间,这个系列新闻报道是当地群众观看电视节目的首选,并在当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真真切切的现场纪实声画前,记者、主持人用不着长篇大论地解说,略加引导即可让观众确信无疑,独立自主地作出正确判断,留下深刻印象,达到电视新闻节目的教化目的。
三、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新闻节目的纪实手法
任何新闻媒介都要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电视新闻节目之所以能在众多的新闻竞争中赢得观众,主要是它能让观众看到、听到现场的实况,可以满足观众渴望了解事物本来面貌的心情。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记者应当充分发挥别的传播媒介没有的现场纪实优势,追求现场纪实手法的更美境界,制作出声画合一、现场感极强的新闻作品。例如,新闻节目《甘肃永靖龙舟健儿积极备战中华龙舟大赛》以2013年7月13~14日在太极湖水域举行的中华龙舟大赛甘肃永靖站比赛为背景,进行了及时报道。甘肃永靖龙舟队以东道主身份首次参加中华龙舟大赛,备受关注。记者抓住了这一新闻价值,在前期的电视宣传中,通过现场纪实手法全方位、多角度、详尽地报道了各项准备工作,让观众及时了解到中华龙舟大赛的准备情况和进展,提高了观众的期待心理。每天,随着铿锵有力的鼓声、呐喊声,队员们顶着烈日、冒着高温在河面上来回划动,不叫苦、不喊累,以非常的热情和最佳的状态投入到高强度的训练当中。在《甘肃永靖龙舟健儿积极备战中华龙舟大赛》这一新闻中,记者以参赛队员们的呐喊声开头,引人入胜,让观众一下子感受到了现场的真实感。节目的叙事、拍摄等环节充分运用了纪实手法,大量的现场同期声突出了现场气氛,所有的镜头语言和叙事手法都遵从事件本身的客观逻辑。同时,记者的现场主持贯穿采访全过程,记者采取纪实方式向观众口头报道“刚刚发生”、“正在发展变化”的新闻事实,使这篇报道极具现场感、真实感和参与感,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把观众直接带到新闻事件的现场,增强了新闻的冲击力、可信性和真实感。从而保持了事件的完整性,使整个节目立体化,收到了良好的播出效果。
四、合理运用现场同期声,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
除了好的现场外,同期声的采访也是很重要的。记者与访谈对象面对面交流的形式直接提供了更丰富的新闻信息,它胜过记者稿件或播音员的转述,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因此,电视新闻正确地运用同期声,既能大大增强现场感,给观众带来亲切感,也能更好地强化新闻的主题。现场的同期声必须为表现新闻主题服务。现场感强的报道除了记者出镜外,更重要的特征是让观众看到、听到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报道过程中所经历的细节。记者应当随着事态的发生和发展,边观察,边采访,边叙述,同时还要重视现场采访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运用他们的同期声采访,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视性。
总之,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纪实手法的作用是其他画面以及任何生动的解说都无法代替的。合理运用纪实手法,不仅能更好地实现以镜头说话,还能大大丰富镜头语言,使电视新闻变得更真实,更有现场感,更加有深度。
参考文献:
[1]张征.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5-18.
[2]胡汉英.浅谈县级电视台如何提高新闻节目收视[J].群文天地,2010(4):22-23.
[3]徐福达.新闻性电视节目应多采用现场纪实手法[J].当代电视,2000(S3):10-11.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