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化下电视新闻的后现代性探究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后现代主义电视新闻

阎 琳

(重庆大学,重庆 401331)



网络文化下电视新闻的后现代性探究

阎 琳

(重庆大学,重庆401331)

摘 要:后现代主义从西方兴起传入我国,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对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产生了相应的影响。把握网络文化与后现代性的特征对分析电视新闻节目中后现代主义的体现以及辩证地看待这种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文化;后现代主义;电视新闻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的理论。在麦克卢汉看来,“任何媒介或技术的信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1]网络文化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由黑客启动,再在企业家的带动下,广大网民参与,以民主、自由、平等、公开为核心,以重塑人类及人类社会为目的,实现“人文知识分子文化”和“自然科学家文化”再次结合的最新版的第三种文化。[2]后现代主义从西方兴起,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并且渗透到了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使新闻内容和报道形式等方面均发生了改变。

一、网络文化滋养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一词在二战前后均被提及。在19世纪70年代,这一词汇最先被应用到绘画界,用来描述当时比法国印象主义更前卫的绘画。虽然“后现代”一词至今仍未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但是在此可以借鉴利奥塔为“后现代”所规定的两个定义标准:一是历时态标准,后现代主义是不同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一个历史时期;二是共时态标准,后现代是一种精神、一套价值模式。[3]它表征为消解、去中心、非同一性、多元论、解“元话语”、解“元叙事”;不满现状、不屈服于权威和专制,不对既定制度发出赞叹,不对已有成规加以沿袭,不事逢迎,专事反叛;睥睨一切,蔑视限制;冲破范式,不断地创新。[3]网络文化作为第三种文化形式,为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一)显性霸权的消除

网络文化产生的原因与后现代主义迥异,但是由于自身的特点,与后现代主义产生了相辅相成的作用。首先,数字化的蒙太奇式的语言载体打破了原有的叙事风格。从形成的网络环境上看,信息的存在状态是零散的、庞杂的、多元的。从技术手段上看,网络上的超链接等功能连接着庞杂的信息部落,在信息的海洋中,中心化被消解了。使用者拥有选择权和传播权,颠覆了传统媒体的单向度传播方式。网络技术将视频、音频、文字、图片一体化的呈现便是对传统媒体最好的融合,也是对其存在意义的最大的消解。而消解、去中心和多元论正是后现代主义最鲜明的特征。网络文化的技术手段支持受众无逻辑式的跳跃,为打破专业壁垒提供了可能。网络环境中,信息大多以平面化、无深度的方式拼接,使政治、娱乐、广告等内容混杂在一起,最终从仿真流变为超现实的实现。网络文化实现了网民参与信息的创造,推进了自由和民主的形成。网络改变了传统的单向度传播,网络“激励输入-相应输出”的特性为实现民主参与提供了可能。

(二)隐性霸权的凸显

虽然网络文化使后现代的一些理论得到了滋生的土壤和环境,但是网络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某些理论也存在矛盾。首先,网络文化在为消除一些显性的霸权提供可能的同时,其自身也存在着隐形的霸权。法国的司法部部长雅克·土邦认为:英语占主导地位的互联网络是一种“新形势的殖民主义”。因此,欧洲的德国、荷兰还有法国等多个国家为了避免这种隐形文化霸权,一直努力把本国的文字作为网络语言,建设自己的网络环境。其次,网络技术所塑造的网络环境也是对人的又一次异化,网络技术使人成为技术的奴隶,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

二、网络文化下后现代主义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渗透

在人类的传播史上,当一种新的传播手段诞生时总会对原有的传播媒介造成冲击,但是网络文化渗透到大众传播领域中则会引起传统媒体进行新的改革,新的媒介与旧媒介形成互动,“电视网络影响力”成了评价电视节目的一个新坐标。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后现代主义对电视新闻节目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虽然原有的严肃稳重的风格依旧是新闻类节目的主要基调,但近几年,新的新闻题材的出现打破了电视新闻节目原有的叙事方式,后现代的特征也逐渐表露出来。

(一)新闻记者不再是唯一的新闻记录者

随着网络上“微内容”在电视新闻上的播出,实现了公民参与发现新闻、报道新闻的这一过程,对传统的权威内容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微内容是对宏大叙事的‘大’内容的反抗,是对社会强权挤压下的越来越小的话语权空间的争夺,是对长期‘被说话’的诉求,是‘沉默的大多数’的第一次开口说话。”[2]在辽宁卫视的《说天下》节目中,一则幼儿园虐待儿童的新闻就是由居住在幼儿园附近的网民将拍摄的视频发放到网上引起大众关注后,新闻记者进一步调查后播出的。

(二)新闻节目播出的新闻内容更加的多元

在同一档新闻节目中可以将民生新闻、明星新闻、体育新闻、国内外热点、网络上的热门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新闻内容糅合在一起进行报道。新闻节目的制作突破了原有的限制,模糊了信息与娱乐之间的界线,从追求真实感转变为追求娱乐感,政治的严肃性与娱乐的无厘头相互交织,让人无从分辨。江苏卫视的早间新闻《超级新闻场》的新闻内容就非常庞杂,有自采的新闻、有全国兄弟台的交流、有观众发来的图片和视频,还有对来自网络的大量信息的精选和点评。

(三)新闻节目的报道形式实现了多媒体的互动

与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媒介手段相比,新型的电视新闻传播媒介手段更加的多元,可以通过音乐、图片、视频、漫画的方式播报新闻。随着娱乐节目在我国的兴起,字幕成了达到娱乐效果的利器,但是在新闻节目中的字幕一般都以同期声字幕、关键词字幕为主要的内容。随着网络视频在新闻节目中的播出,对网络视频进行了剪辑的同时还增添了新的字幕形式。《超级新闻场》在播放一个外国小女孩儿对着木桩练习拳击的网络视频时,在屏幕中用彩色的艺术字打出了“姑娘,不嫌咯手吗?”这样的字幕增强了新闻的娱乐性。

(四)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后现代性体现

近年来,电视新闻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有所突破,一些诙谐幽默的主持风格脱颖而出。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下“讲述新闻”,打破了原有的理性标准,新闻主持人不再是一

个“神圣的”严肃的主体,而是与广大观众相同的普通凡人。在辽宁卫视的《说天下》这档新闻栏目中,两位主持人用聊家常的讲述方式相互调侃,播报新闻。《超级新闻场》的主持人王小川则是以口语化的新闻报道方式和受众“说”新闻。新的主持风格把娱乐的元素与新闻信息的严肃性结合了起来,突破了原有的规范和理性,成了一种新的报道风格。

三、结语

后现代主义在新闻节目中的体现并不是主流,但是这种思想意识却已经悄悄渗入了节目当中,而后现代主义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未来发展的影响,我们不能一味地肯定或者否定,应该辩证地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

“我们这样一个在变革中求发展的国家,面临着破旧与立新的双重任务。对破除一切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旧的体制规范方面而言,那种批判的、消解或解构的观念意识是具有某种革命性意义的。”[4]所以,渗入新闻栏目的后现代主义打破了原有的新闻规范,丰富了新闻节目形式和新闻的报道方式。网络文化给予了大众参与公共事务建设和彰显自我的条件,电视新闻节目对受众需求的重视使公民实现自由和民主成为可能。

但后现代主义过于强调消解、强调自我和文化个性与多元,会使电视新闻出现一种缺乏深度的浅薄。因为过度地强调受众的需求,将信息与娱乐、政治的严肃与娱乐的无厘头交织、碎片信息的东拼西凑大大消解了节目的深度。在制作新闻节目时对于后现代主义的浸入要慎而取之,化而用之。在网络文化下,电视新闻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渗透更应该保持理性,冷静地分析后现代主义的利弊,切忌盲目跟从。

参考文献:

[1]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3.

[2]徐世甫.网络文化:技术与文化的后现代联姻[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03-113.

[3]王岳川,尚水.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M].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1993:8.

[4]赖大仁.面对后现代[J].文化研究,1999(07):39-40.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068-01

作者简介:阎琳,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后现代主义电视新闻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电视新闻编排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