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党报集团融合发展新标杆

2016-02-28朱海峰

现代企业文化 2016年19期
关键词:舆论融合

文/朱海峰

打造党报集团融合发展新标杆

文/朱海峰

新闻舆论工作者是党媒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的主力军,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素质的高低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党媒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因此,切实提升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学习能力,是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的关键所在,对于打造党报集团融合发展新标杆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学习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传统媒体自上而下、以点对面的信息传播模式在自媒体时代被颠覆逆转,互联网、移动网络和新媒体的多元传播渠道,使传统媒体在组织架构、内容生产、经营管理等舆论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增强素质,才能紧跟媒体发展新形势、新要求。

加强学习是新闻舆论工作者履岗尽责的必要条件。学习既是个人成长的基础,也是推动新闻舆论工作的基础。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新闻媒体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受众对媒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受众来说,无论是娱乐和休闲,还是求知和分享,都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党媒是党委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要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作为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拓展全局视角、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新闻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加强学习是打造党媒融合发展新标杆的重要保证。当前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五次传播革命给传媒带来了裂变式发展。如何应对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掌握其规律,是党媒必须直面思考、认真应对的考题。这要求党媒强化学习理念,发挥权威性和影响力,把整合内容生产能力、品牌资源转化为移动互联网领域里更先进的整合传播力、更强大的舆论引导力,为实现打造党媒融合发展新标杆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支撑和保障。

丰富学习内容,强化理论武装

学习是践行的基础,学什么尤为关键。在传媒业不断变迁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将新闻理想更好地融入舆论引导实践,更快地适应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关键在于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做到以学促行、以行践学,使新闻舆论工作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

学习系列讲话,以学立信,坚守新闻理想。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新闻舆论工作者肩负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必须坚守新闻理想和信念,始终把正导向摆在首位,创新主题新闻宣传,突出正面声音的扩大和传播;必须贴民心,坚持新闻为民惠民、便民乐民,善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释疑解惑、引导社情、推动工作,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必须消杂音,打通网上网下舆论场,有效引导不良舆情,用快、准、全、真清朗舆论空间,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提升美誉度和知名度,为树标杆、补短板、求突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学习党章党规,以学树规,恪守职业道德。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党媒推进深度融合,打造融合发展新标杆的内在要求。党媒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更应该尊崇党章、学习党章,把党的指导思想作为自身履岗尽责、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转换为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实际行动;把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作为严守的宣传纪律底线,这样才能坚守着职业操守和行业道德高地,做到不为表象所惑、不为杂音所扰、不为风险所惧,真正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学习新闻业务,以学践行,做优秀新闻舆论工作者。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舆论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新闻报道的基础知识和技巧,还要掌握法律、财经、科学技术等专业领域的知识;不仅要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和新媒体技术,还要不断地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以学践行,提升议题设置能力、内容生产能力、融媒传播能力、舆论引导能力;以“时、度、效”着力解决好“两个舆论场”问题,把服务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同新闻实践结合起来,把满足群众需求、提高群众素养同新闻创新结合起来,从而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浓厚氛围。

以学促行,以行践学

围绕专题“学而信”。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把学系列讲话与学党章党规紧密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分类列出学习清单、必读书目,围绕“提升道德品行,培养高尚情操”“发挥先锋作用,勇于担当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看齐意识”“坚守纪律底线,强化规矩意识”等专题,制定学习研讨计划,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新闻采编导师制、青年采编讲武堂、专题辅导报告会以及微课堂、在线学堂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平台,引导采编人员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答疑释惑,既充分了解媒体发展动态,提高业务素质,又增强“三个自信”,补足了“精神之钙”,集团年平均听课人数超过了3000多人次。集团成立10年来,涌现了全国人大代表郑雪君、温州十大杰出青年王丹容、吴栋梁等一批具有新闻理想、专业素养、人文情怀、互联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强化引领“学而行”。温报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方立明等5名在长期新闻实践中有着卓越工作实绩的党代表,他们率先垂范,以学促行,推出了“新连心”党代表工作室,工作室以专栏为载体,每月10日为固定接待日,现场倾听基层党员和群众心声,通过互动报道活动,传递民声,畅通民意,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之后,集团又推出了“社长总编新连心——百名采编‘三进’大型采访活动”,社长、总编和班子成员带领各报网刊采编人员,定人定点深入100个社区村居、企业和基层站所,撰写刊发系列报道文章,把基层联系点作为转变作风、改进文风,以学促行、以行践学的党性教育基地和新闻采写基地,既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能力,又提升了自身的业务素养。近年来,集团班子成员带头开展课题调研,完成了《媒体融合时代,大数据的应用与探索》《重大主题报道中地方新闻资源的挖掘与运用》《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群众办报策略探析》等10个温州市社科研究课题项目,为集团融合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创新方式“学而用”。近年来,温报集团以建设“品质报业、效益报业、素质报业”为目标,通过学习来不断促进媒体的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以打造党媒融合发展新标杆来不断实践学习,取得良好成效。一是拓平台。深入构建党报立体传播、都市生活传播、社区服务传播、外宣传播四大方阵,提升融媒体新闻中心,融合运用“温州新闻”“温州发布”“温州辟谣”等20多个平台,加快“报、网、刊、微、端、屏”互动共融、同步壮大、同频共振,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获得1236万读者用户资源优势,提高了整体用户数、覆盖面和影响力。在2015年新闻奖评选中,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1个,省新闻奖30个,其中一等奖7个,获奖数量和作品质量等连续5年名列全省市级党报集团第一。二是强技术。整合全集团的技术力量、内容资源、用户数据,以适应差异化、分众化趋势,建设报纸数据库、图片资源库、用户数据库,挖掘媒介资源,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2015年集团获得了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奖、中国新技联“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是增效益。立足新闻主业,强化“新闻+”“互联网+”理念,稳定存量,深挖广告、发行、印务“三驾马车”,盘活增量,做大会展经济、网络经济、“互联网+”文创基金,打造书画艺术电商、提升旅游全媒体、完善“温报即时达”配送平台、搭建定制众筹平台等项目,以媒介优化和功能重构,有效实现动力接续转换,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为党媒引领舆论、服务大局提供更有力支撑。

(作者系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办公室主任)

猜你喜欢

舆论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谈反腐倡廉中新闻舆论的引导力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