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职责使命 坚守舆论担当
——浅谈新闻舆论工作的社会责任
2016-02-28
2 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3家中央新闻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亲自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就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出战略部署。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舆论的力量绝不能小觑。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结合当前新闻舆论工作现状,笔者就新闻舆论工作的社会责任担当谈几点看法:
一、新闻舆论工作的社会责任及其必然性
媒体社会责任从来都是历久弥新的话题,习总书记“2.19”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了新闻舆论工作48字职责使命,提出了“成风化人、凝心聚力”作为坚持导向的重要内容,强调了新闻舆论工作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的必然性。
一是新闻舆论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决定人们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自身经历和外界事物共同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观,而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除了来自于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更多的是来自于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介信息,海量信息中,媒体主推什么,人们就被动接受什么,新闻舆论的风向直接牵动着人们的注意力。某种程度上,记者笔下的世界可能就是读者眼中的世界,一个个小小的新闻事件逐步构建出人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二是新闻舆论影响人们对人性的认知,决定人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无论是电视类综艺节目,还是报纸新闻,舆论中描绘出的不同人性,都让受众产生对人的直接理解。如果镜头和笔头时光对准真善美,那么受众也就容易跟着产生真善美的心理暗示;如果屏幕和报刊杂志上充斥着阴谋、凉薄、戾气,那么受众也就容易产生压抑、悲观与不安的情绪。因此,可以说舆论直接决定着人们的心态。
三是新闻舆论影响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决定人们对国家的信心。民众参与政治社会的热情在互联网时代空前高涨,但凡与社会治理以及民生有关的信息,总能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甚至品评一二。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角度去报道,受众的感觉就会截然不同。舆论监督如果仅有批评而没有建设性的正向意见,人们就会一边倒地纠结问题,而摒弃理性探讨,甚至直接摧毁人们自信以及对国家信心。因此,新闻舆论工作实际上是人心工作。在以人为本的今天,社会责任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责任。
二、当前新闻舆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习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指出“八个导向”,其中有“四个导向”大有深意,即: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笔者以为,当前新闻舆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导向问题。
一是少数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因猎奇心态忽视了导向问题。不少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打着新闻的“新”旗帜,过分求新猎奇,对“闻所未闻”之事最感兴趣,甚至乐于报道一些违背基本常识、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等“暗黑”新闻,忽略了以社会责任为目标的导向,更违背了“党媒姓党”、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
二是少数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因利益至上漠视了导向问题。“基本工资+提成”的收入构成,使部分媒体以及从业者有了唯市场、唯功利的倾向,信奉“有奶便是娘”的庸俗哲学。以舆论监督为名,行拉广告、搞赞助之实,甚至不惜制造假新闻,实施敲诈勒索。新快报陈永洲事件对中联重科财物问题的失实报道,不仅漠视舆论导向,连基本的职业操守都不能坚持,让人们深恶痛绝。
三是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因传播无序化模糊了导向问题。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今天,自媒体异军突起,新媒体、传统媒体也不甘落后,大家都求新求快,传播无序、成几何发展。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相互交织,甚至出现传统媒体不经判断转载了自媒体的不实报道,迅速发酵,产生不良影响,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传播声音的复杂化让导向变得模糊。
三、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自觉担当社会责任
习总书记“2.19”重要讲话是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作为新闻舆论工作者,在落实新闻舆论工作原则、导向以及职责使命时,必须自觉担当应有的社会责任。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弘扬主旋律。必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做好正面宣传,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贬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为社会营造出阳光温暖、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是坚持人文选择,传承中华文脉。作为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提供新闻信息资源的同时,还更应该时刻心怀人文,在选择报道角度与侧重点时,要坚持传播弘扬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德,既外树形象,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添砖加瓦,又内强素质,为提升民众综合素养春风化雨。
三是坚持文明传播,营造清朗舆论空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自媒体越来越活跃,舆论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信息鱼龙混杂,舆论“噪点”、“杂音”频现。作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成为文明传播的使者,时刻保持独立判断与理性思维,善于甄别信息真假,坚持客观理性、实事求是的报道,营造清朗舆论空间。
四、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的方式方法
落实习总书记“2.19”重要讲话精神,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自觉担当社会责任,必须讲究工作方式方法,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创新”要求,增强新闻舆论工作的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丰富传播内容,做有温度、有深度、有气度的作品。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相统一,既要传播党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重大活动;也要关注百姓声音、传递民众心声、颂扬平凡人物的真善美。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创作得民心的作品,让新闻舆论变得更有温度、更有深度、更有气度。
二是完善话语体系,做接地气、能共鸣、可互动的传播。新闻舆论工作既要摒弃“话语霸权”行为,也要消除“官话套话”现象,彻底改变“自说自话”、自我感觉良好的尴尬境地。多换位思考,找准话语表达的有效方式,完善话语体系,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增强新闻舆论感染力和公信力。
三是拓展传播路径,打造一批有影响的新闻品牌。随着形势发展,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要加快构建舆论引导、传播机制建设,形成电视、网站、微信、微博、APP等多渠道、多平台、多路径的立体传播格局,让主题宣传、主流舆论产生强大的视听冲击力,形成有影响力的新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