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晚报、都市报新闻评论现状和问题
——以《齐鲁晚报》为例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齐鲁晚报新闻评论都市报

火 琳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探析晚报、都市报新闻评论现状和问题
——以《齐鲁晚报》为例

火琳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网络媒体迅速、及时发布新闻的特点使纸媒在争取最先报道和独家新闻时丧失了优势。纸媒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在内容和深度上下功夫。本文以《齐鲁晚报》评论专版为例,以内容分析为方法,从评论类型、情感强度、评论角度和针对的群体等四个方面对2015年《齐鲁晚报》全年的评论文章进行统计,以描述我国晚报、都市报新闻评论的现状。结果显示,晚报、都市报新闻评论存在主观色彩偏强、评论挖掘不深、说服性不足的缺点。

关键词:晚报、都市报;新闻评论;现状;问题

新闻评论是直接传达理性观点、引导正确舆论的重要方式。了解晚报、都市报新闻评论的现状和问题所在,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引导的有效性。《齐鲁晚报》是由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山东省唯一的省级晚报,1988年正式创刊,由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报头,多年来一直是山东省发行量最大、广告收入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报纸,连续8年蝉联世界报业发行百强。分析《齐鲁晚报》的新闻评论,可以窥见我国晚报、都市报新闻评论的现状。

一、样本选择及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2015年1月5日(法定节假日期间,报纸不发评论)起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齐鲁晚报》所有新闻评论作为调查对象,共235版,930篇,以内容分析为方法,从评论类型、情感强度、评论角度和针对的群体等四个方面对评论文章进行统计,从宏观把握《齐鲁晚报》的新闻评论。

二、《齐鲁晚报》新闻评论的内容分析

(一)评论的类型

代表媒体的社论,代表精英言论的“个论”和代表普通受众的言论“来论”构成了报纸评论的舆论场。《齐鲁晚报》的社论会在文章开头用红色字体标注“社论”两个大字,“个论”在开头注明本报评论员(观察员或者本报某部门记者)XXX,“来论”会在评论后边注释评论来自XXX报刊或者XXX工作者。分类清晰,立场明确。在全年930篇评论中,数量最多的是“个论”,共618篇,占全年评论总量的66.5%;其次是“来论”,共306篇,占全年评论量的32.9%;而代表媒体发声的社论总共有6篇,仅占评论总量的0.6%。“个论”和“来论”反映了媒体对受众的引导和重视,但是发生重大事件时缺少社论,降低了评论的导向性和说服力。

(二)情感强度

情感强度是指人对事物所产生的选择倾向性。它是情感最重要的动力特性,决定着人的思维、行为和生理活动的驱动力大小,在根本上决定和制约着情感的其他动力特性。在新闻评论中,评论的情感强度表现为笔者对所评人物或事件的态度。在全年930篇评论中,情感较强的380篇,占全年评论量的40.7%,多涉及雾霾、考试泄题、青岛虾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感强度中等的有350篇,占全年评论量的37.7%;情感较弱的共200篇,占全年评论量的21.6%。新闻的生命是客观与新鲜,在报道或评论的过程中不宜带有评论者的主观色彩。

(三)评论角度

一个新闻评论,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切入。批评是指运用理论新闻进行梳理;建议是指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揭露是指寻找事件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其中批评和建议是最常见的评论角度,而纸媒能克服各方面的压力,做到揭露掩盖信息难能可贵。在全年930篇评论中,批评类328篇,占全年评论量的35.3%;建议类426篇,占全年评论量的46.9%;揭露类评论166篇,占全年评论量的17.8%。虽然揭露类评论的数量较2014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整个评论中比例不大,新闻评论是对新闻报道更深层次的解读,应该挖掘更深刻的根源而不是停留在对现象的建议和批评上。

(四)针对群体

针对群体是指新闻评论的对象,从小到大可以分为当事人(或相关者)、地方组织机构和全国性问题(《齐鲁晚报》评论不涉及国际问题)三个组成部分。针对群体的构成比例反映了媒体言论涉及问题的广度与视野的宽度。全年930篇评论中,针对当事人(或相关者)的评论283篇,占全年评论量的30.4%;针对地方政府组织的评论304篇,占全年评论量的32.7%;针对全国性问题的评论共373篇,占全年评论量36.9%。虽然《齐鲁晚报》是地方性报纸,但是它跳出单纯评论地方新闻的视角,实现了平衡群体的目标,既能响应国家政策,又能贴近实际反映民生。

三、结论和建议

(一)社论数量少,说服力不足

2015年的整个评论,“个论”和“来论”占绝对优势,反映出媒体对受众的重视和评论专业化的提升。社论总共有6篇,仅占评论总量的0.6%。其中1月4篇,2月、3月各1篇,其他月份社论数量都是0。社论是代表整个媒体意见,与“个论”或者“来论”相比,在面对重大事件时更有导向性和说服力,增加社论的数量代表整个媒体发声,可以让受众更加了解事件的真相。

(二)评论者带有个人倾向,主观色彩偏强

《齐鲁晚报》评论很关注民生,同时为民众发声。全年930篇评论中,感情较强和中等的占到78.4%,尤其是在青岛天价虾、雾霾、考试泄题等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表达了强烈的批评态度,这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表现。新闻是发生事实的变动,新鲜和客观是新闻的基本要求,新闻评论中应更多地采用事实说话的方式,不宜加入评论者个人的情感倾向和主观色彩。

(三)评论挖掘不深,揭露性报道数量少

新闻消息是对事件基本情况的概括,展示的是表象的东西;新闻评论是对消息的深入解读。《齐鲁晚报》的评论中,评论多集中于批评和建议的角度,占评论总量的82.2%,而深入挖掘深层次的内容比重很小,只占评论总量的17.8%。新闻评论不应该只停留在问题表面,应该尽力克服各种困难,报道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选择最能体现新闻价值、最符合社会问题意识的角度,还原事件的真相。

网络媒体的崛起使纸媒在时效性和抢占独家新闻方面失去了优势,同时同行业的党报和专业报的竞争进一步压缩了晚报、都市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晚报、都市报必须依靠高质量的内容取胜,其中评论是深层次内容的代表,晚报、都市报应该抓好评论,克服困难,争取在竞争中赢得有利位置。

参考文献:

[1] 宋照强.让典型报道为社会正能量传播助力——从河南电视台的典型报道说起[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9):109-112.

[2] 顾黎,李海龙.新媒体环境下典型报道的改进策略[J].军事记者,2014(9):6-7.

[3] 秦建莉.融媒体时代典型报道的创新策略[J].青年记者,2015(10):26.

[4] 蔡鹏程,严德勇.典型宣传有种艺术叫“还原”——全国重大典型、兵棋专家张国春采写感悟[J].军事记者,2015(9):23-24.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326-01

猜你喜欢

齐鲁晚报新闻评论都市报
《齐鲁晚报》:功能性食品岂能游离在法律和监管之外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齐鲁文化对《齐鲁晚报》的影响分析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齐鲁晚报》消息源浅析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