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制造的名人效应对中国网球的影响
2016-02-28孙帅
孙 帅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媒体制造的名人效应对中国网球的影响
孙帅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本文以网球运动员李娜为个案,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考察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法的研究方法,以传媒对李娜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研究大众传媒在名人效应塑造中的价值体现。研究发现,媒体已经成为名人效应的载体,对名人形象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李娜;名人效应;中国网球
体育产业是近几年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虽然对这个被誉为新世纪朝阳产业的研究,无论从含义、现状、目标策略、发展方向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早就有了多方面的探讨,但是依然存在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即大众传播媒介塑造的名人效应对体育运动项目发展的影响。
一、名人效应在中国的表现
在李娜成名之前,已经有姚明和丁俊晖等体育名人的成功,媒体对他们的报道,分别拉动了不同领域的体育项目。
(一)姚明对中国篮球项目的影响
如果说《灌篮高手》的出现,让一部分孩子开始操练篮球,那么姚明的出现,才真正让篮球的地位在中国获得了显著提升,篮球人口开始爆炸式的增长。同时他不仅让NBA走向了中国,也让中国篮球走向了世界。
1.促进中国篮球运动的普及以及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目前,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姚明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姚明在NBA的成功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篮球运动的普及和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将西方篮球文化、篮球技术带入中国,使得中国篮球队也开始注重整体配合,团队意识。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帮助中国队进入奥运八强。
姚明加入火箭队后,中国就有了超过4亿篮球迷,几年间,中国的80后球迷翻了五番,篮球场遍布中国千万个大街小巷,篮球学校也应运而生。
2.促进了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具体体现:(1)对电视转播收视率的影响。篮球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体育项目,每一次火箭队的比赛都会吸引2至3亿的球迷观看。(2)对体育报刊的影响。时至今日,篮球专业报纸就有《篮球先锋报》《篮球报》和《体育天地·MVP》三家,国内体育专业报《体坛周报》也开辟了报道分量很重的《扣篮特刊》,而篮球专业杂志更甚,超过10本,并每一两年就诞生一本新的篮球杂志,如果加上衍生的球鞋等更加细化的杂志,更是铺天盖地,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姚明登陆NBA,进一步掀起国内NBA热潮之后创办的,报道的重点内容也都是NBA和姚明,发行量也在姚明成名之后节节升高。
(二)丁俊晖,潘晓婷对中国台球项目的影响
1.掀起中国台球热。中国台球队运动员丁俊晖和潘晓婷的成功所产生的蝴蝶效应促使顶级斯诺克赛事相继落户中国,并带领一批中国选手征战世界赛场,带动了更多人打球,从而刺激了中国台球产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不少家长将小孩子送去台球馆,甚至送去英伦练球,希望将来成为第二个丁俊晖。
2.学习台球人数激增。台球在中国的风靡从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了,从大街小巷星罗棋布的台球桌,到后来随处可见的大小台球房,但是进入21世纪,中国台球运动却陷入了低潮——运动员参赛战绩不佳,赞助商减少了,大比赛搞不起来,中国台球产业陷入了萎靡泥潭,很多台球俱乐部和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而丁俊晖在中国公开赛夺冠后,中国台球市场马上有了立竿见影的反应,很多俱乐部和企业因此复活了。例如,上海的台球房从此前的700家,猛增至1500多家,如果算上街头巷尾不太正规的台球厅,上海的“球房”超过3000家;北京则从此前的400多家台球俱乐部猛增到1000多家。据CCTV5报道,截止到2011年,中国的台球人口达到了6500万,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英国全国的人口。如此庞大的数据,无疑与丁俊晖2005年,在北京夺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改变普通大众对于这个项目原有的偏见。台球是最接地气的运动,在国内任何一个人口稍有聚集的地方几乎都有它的存在,而且台球厅是唯一能遍地开花与网吧抗衡的娱乐场所。“丁俊晖经济”正在持续蔓延,台球不再被视为小流氓的游戏,这是一项与几何学息息相关的竞技,不少台球厅墙壁贴满了丁俊晖的海报,而家长们也因丁俊晖的成功,渐渐改变对台球的看法。
二、媒体怎样制造了李娜效应
中国网球名将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封顶之后,成了每个中国人心中的英雄,而她所从事的网球运动也开始被人们熟悉与热爱,这都归功于法网和澳网后,媒体对李娜的全方位报道。
(一)法网夺冠后中国媒体对李娜的轰炸性报道
媒体掌握着话语权,尤其是那些发行量大、口碑好的媒体。而李娜法网夺冠成了当天国内各种媒体的头条新闻,同时李娜也突破了简单的体育明星的范畴,成为最受关注的消息源。
北京时间2011年6月4日,李娜在本年度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女单决赛中,成功击败上届冠军意大利名将斯齐亚沃尼,创造历史并成为第一个捧起网球大满贯赛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在李娜完成惊天之举之后,中国各大媒体纷纷对李娜进行了轰炸性报道,几乎国内所有的报纸都运用了大幅的标题来报道这件新闻。例如,南方都市报标题《娜样传奇》、人民日报《李娜登顶大满贯》、广州日报《娜姐成就首个大满贯》、济南时报《娜是奇迹》、沈阳晚报《这一夜娜是神》、天府早报《娜姐夺冠》、新京报《国际娜大满贯》等,多家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大幅报道。
西方媒体也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李娜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各国媒体的高度评价,许多国外主流媒体都在网站首页把李娜夺冠的新闻当作头条报道。而李娜的夺冠意义深远,英国BBC、美国CNN电视台都称赞李娜的获胜创造了历史。路透社、美联社和美国“时代周刊”等重量级媒体更是称赞李娜是中国大满贯第一人。因此,李娜法网夺冠对于中国体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李娜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而《今日美国》更是评价中国又增加了一位重量级冠军,法网女单冠军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李娜夺冠后,也参加了几档访谈节目的录制,包括美国《CNNTalkAsia》,CCTV5《体坛风云人物》以及《鲁豫有约》,在这些节目中李娜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对网球的热爱,这些年为网球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自己的火爆脾气、性格豪爽以及她与老公姜山因网球结缘等内容,满足了广大球迷对李娜生活的好奇心。当然,这也为李娜的公众形象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法网夺冠后,李娜也趁此发表了自己的新书《独自上场》,讲述了她从武汉到北京,从北京到墨尔本、巴黎、伦敦、纽约……大满贯冠军一路走来的不易,荣耀的背后是超乎常人的努力和付出。以及李娜30年的人生故事,与众不同的成才之路、跌宕起伏的赛场传奇、不离不弃的爱情誓言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当然还有李娜站在巅峰之上的人生感悟。从而让李娜留给大众的是一个性格豪爽,有着幸福的家庭,并且通过自己努力使事业成功的女人的形象。
(二)澳网夺冠后中国媒体对李娜的轰动报道
2014年1月,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获得了她职业生涯第二座大满贯。李娜夺冠后,国内媒体也正式进入了狂欢时间。就连时长仅30分钟的《新闻联播》,都用了近1分钟的时间报道李娜夺冠,而这也是今年澳网开赛以来,《新闻联播》第三次聚焦李娜。
新华社则发表了题为《娜是一面旗帜》的文章,赞扬李娜是“成功的背后具有一双隐形翅膀,将激励更多人在网球场上飞翔”;南方都市报以《娜写传奇》为标题,在头版对李娜夺冠进行了报道;中国青年报同样在头版刊登了题为《李娜再夺冠倒逼中国体育改革》的文章,文章表示在庆祝李娜夺冠之余,更反思了中国的体育体制。文章写道“网管中心的部分放权,便给‘中国金花’带来勃勃生机,何况那些群众基础好、国际上职业化程度比较高的运动项目,所谓体育界的中国特色,无非是当权者给自己舍不得放权寻找的借口而已。”
华西都市报当天只有12个版面,却将其中的1/3的版面贡献给了刚刚夺冠的李娜,该报头版的标题为《娜么骄傲》,称李娜夺冠创造了澳网最年长女单冠军和亚洲首位澳网女单冠军两项纪录,而李娜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国际品牌代言纷至沓来,成功体育明星形象深入人心。在2011年法网夺冠后,李娜的商业赞助开始井喷,如今她身上的赞助商既有劳力士、奔驰、三星、耐克等国际品牌,也有众多国内企业,总数达到了13个。
随着中外媒体对李娜夺冠全方位的大肆报道,如今的李娜已经成为中国网球的代表,提网球便知李娜,“李娜已然成为中国网球旗帜性人物。”
三、李娜效应在中国的影响
作为中国优秀的网球运动员,李娜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许多人第一次将目光投向李娜,投向此前从未关注过的中国网球运动,乃至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这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其中表现在:
(一)李娜效应在中国的表现
1.青少年网球学习热。事实证明我们并非是在搞个人崇拜,一个人带动一个产业,李娜做到了。而当历史照进现实,我们更没有理由怀疑她将再次为中国网球的发展贡献正能量并带动网球人口猛增,因为网球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网球发展好坏的重要标准。有关资料表明,上海的网球人口(基本每周打一次网球的普通群体)在1998年时,只有区区5万,而在2012年,据上海大师赛组委会透露上海的网球人口突破92万人。不可否认,这种增长与上海大师赛的成功举办不无关系,但更不能否认李娜最近几年在大满贯上质的突破也是关键因素,因为2013年李娜澳网进入决赛,为上海网球人口突破百万助了一臂之力。而李娜的家乡湖北,近些年网球人口也猛增,2012年,就有30万人次参与各类网球活动,场地也从2009年的2000多片猛增到现在的2500片。
2.各类公开赛在中国的兴盛。北京在2004年,推出了中国网球公开赛,并在2009年,升级为WTA皇冠赛事;上海也于2009年,将大师杯球赛晋级为ATP1000级别赛事,这也是ATP世界巡回赛中等级最高的,全球仅在九座城市举办,而亚洲范围内仅有上海这唯一的一站。
(二)李娜效应在中国的影响
我国的网球运动起步晚,加上网球项目消费较高的特点,参与网球运动的人口数量与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项目相比还是很少。虽然目前中国的网球运动跟国外有很大的差距,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网球影响力的不断提高,网球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很乐观的,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法网夺冠在李娜个人生涯中是里程碑式的事件,对中国网球也同样是个里程碑,她对中国网球的影响在于:
1.网球人口激增。姚明成为NBA状元掀起了中国的篮球风,丁俊晖、潘晓婷的世界冠军引发了中国的台球潮,法网夺冠创造历史则让李娜成了新的全民偶像,让网球从以前的冷僻、小众项目一跃成为时尚潮流运动,特别是青少年的热情空前高涨。这几年,国内学习网球的青少年每年以倍数增加,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学习网球。其中一些爱好者不仅对球员和器材十分熟悉,对一些流行的打法都倒背如流。因此,李娜的明星效应带动了更多的人了解网球、参与网球,更深层地理解网球运动,极大地增加了我国的网球人口基数。
2.对中国网球产业的巨大推动。近几年,城市的网球场明显增多,网球运动用品的需求程度几乎和中国女子网球名将的世界知名度一样,一直处于直线上升中。在体育用品商店中,网球用品越来越丰富,众多世界知名的网球用品品牌在中国已随处可见,而李娜夺冠效应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国的网球用具生产商,同时由于中国金花们的优异表现,其引发的民众热情会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网球用品的研发和制造中来,国产网球用品的生产规模和质量也会由此提升。
四、结语
大众传播媒介在名人效应的塑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李娜法网夺冠第一时间的报道,还是随后的各种访谈,都给大众呈现出一个具有完美个人魅力的李娜,也使得李娜这个人名家喻户晓,伴随各种网球产业风靡全国。所以名人效应的影响非常深远,通过李娜的夺冠,加之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李娜成功的报道,使得李娜产生了更大的效应。大众传播媒介对李娜的大幅报道也由此辐射到各个方面,如李娜可以一人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体育项目的发展,而且是各个方面的,无论是网球产业,网球项目,网球商业经济,还是在国外所代表的国家形象,都有很抢眼的表现。她显然已经成为中国的代言人,吸引着更多国外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116.
[2] 严辉武.公共关系与企业形象塑造[J].湘潭大学学报,2002 (04):76-77.
[3] 张亚辉.浅谈姚明对中国篮球运动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32):129.
[4] 雅成.台球“神童”丁俊晖,中学生时代[J].2007(03):25.
[5] 王学华.我国网球运动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及其发展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03):40-41.
[6] 陈红军,张楠.经营体育明星的经济学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15):129-131.
[7] 裴艳明.中国网球产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博览,2011(19):35-36.
[8] 刘青,田园.中国网球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障碍与途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35.
[9] 漆青青.从体育明星电视广告看我国体育明星的价值[D].西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11:5.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293-02
作者简介:孙帅(1985—),女,江苏扬州人,硕士,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传媒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