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绝响:试论《百鸟朝凤》的美学特征
2016-02-28张楠
张 楠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唢呐绝响:试论《百鸟朝凤》的美学特征
张楠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百鸟朝凤》是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绝唱之作,讲述了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传承唢呐技艺,面对时代变迁所表现出的匠人精神。匠人精神是一种对艺术的追求,也是一种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本文将从物件细节、人物塑造、主题呈现三个角度入手,对电影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物件细节;人物塑造;主题呈现;匠人精神
《百鸟朝凤》是第四代导演吴天鸣的绝唱之作。但因为电影没有进行上映前的宣传造势,缺乏吸金的明星阵容,故事背景以黄河岸边的农村为主,讲述的又是常人眼中似乎已经“土到掉渣”的唢呐技艺的传承,直接导致上映初期影院排片量仅为1%,很多地方的影院甚至没有排片计划。迫于这样的形势,制片人方励磕头痛哭,呼吁院线能为影片增加排片量,增设黄金场。随后,各地的知名电影人都义务加入到影片宣传的队伍当中来。《百鸟朝凤》的票房迅速逆袭上涨,上映22天票房远超预期,更获得延期,放映时间将延长到2016年7月6日。
撇开《百鸟朝凤》上映以来的种种话题,电影无论是从剧本的情节创作、电影的视听设计、寓意的深刻表达,都体现着吴天鸣导演对于传统文化艺术之美、艺人品德德行之美和生命淳朴之美的执着追求。本文将从物件细节、人物塑造、主题呈现三个角度入手,对吴天鸣导演的《百鸟朝凤》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
一、物件细节
唢呐在这部电影当中成为浓墨重彩的表现对象。焦三爷打开尘封多年的唢呐箱子,向两位徒弟讲授唢呐悠久的流传故事,并多次对天鸣和蓝玉强调“唢呐离口不离手”,唢呐已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发声工具,是匠人身份的代表,更是匠人精神的象征。影片中天鸣眼中噙泪,双手捧起焦三爷给他的第一个唢呐,这是天鸣唢呐匠人生涯的开端,也是他传承匠人精神的重要时刻。
从“匠人”晋升为“大家”,在电影中直接表现为能否吹奏《百鸟朝凤》这支曲子。《百鸟朝凤》原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原名“十样景”。除了鸟鸣,此曲还加入猪、马、羊、鸡、鸭等家畜的鸣叫声,[1]为的是让农民听得懂。但因为猪、马、羊、鸡、鸭的叫声难登大雅之堂,曲子里渐渐删掉了家畜声,引入了更多的鸟鸣。熟悉此曲的人,可听出布谷鸟、画眉、鹦鹉、燕子等各种鸟类的叫声。《百鸟朝凤》在中国有很多个版本,在唢呐曲目里,算是技巧最全面的一首,随着时代发展,它本身也在不断自我丰富。
但不同于舞台上《百鸟朝凤》的欢悦情绪,电影当中的《百鸟朝凤》曲调深沉,只在葬礼上吹奏,并且只有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使用。因此,在电影当中,被层层铺垫的《百鸟朝凤》只吹响过两次,一次是焦三爷为窦村长吹奏,一次是天鸣为焦三爷吹奏。这是逝者的荣誉,也是《百鸟朝凤》这支曲目所代表的唢呐高超的技艺和水准。
二、人物塑造
人物出场,是人物塑造的起点,也是人物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物的出场中,观众可以获得关于人物的身份、性格、动机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相关信息,[2]人物的出场方式更是使上述信息得以充分传达的重要表现手段。焦三爷的出场就是作了巧妙安排,先是天鸣父亲站高远眺焦三爷家时流露出的敬畏眼神,再是天鸣父亲交代儿子“见了焦师父,不管他说啥,你都要顺着他”,最后是焦三爷缓缓地从堂前踱步走出来。焦三爷在无双镇老百姓的眼里,显然是一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在电影当中,焦三爷严格要求每一位徒弟,尤其在选取焦家班的接班人上,没有因为蓝玉的悟性高而选择蓝玉,而是选择了秉性敦厚的天鸣。但是在蓝玉离开的那天,他避而不见,体现出了他对徒弟的不舍。作为唢呐匠人,他具备高尚的艺品,直截了当地拒绝了查村长儿子请求吹奏《百鸟朝凤》的愿望,因为查村长在世时仗势欺人,即使当了四十年的村长,焦三爷也不会为这样的人吹奏《百鸟朝凤》。
天鸣和蓝玉作为年轻一代的唢呐匠人,二人的人物形象却形成鲜明对比。天鸣认真谨慎,蓝玉玩世不恭。影片当中,二人赶去帮师父和师娘下地割麦,蓝玉争强好胜,割下的麦子却杂乱不堪,天鸣稳字当先,一堆堆的麦子搁置得整整齐齐。出活时,蓝玉东张西望,注意力都在漂亮的女娃身上,而天鸣的注意力则在师父为何拒绝吹奏《百鸟朝凤》上。长大后,蓝玉四处求生,努力寻求生存之道,天鸣继承师父的衣钵,立志将唢呐技艺传承下去。
三、主题呈现
焦三爷说吹唢呐是“一门匠活,既然是匠活,就得有人担起责任,把这活传承下去……不单是看唢呐吹得多好,更要紧的,是看他能不能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他才能拼着命把这唢呐保住传承下去”。焦三爷的这段话,体现了他执着的匠人精神,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价值所在。
影片中,焦三爷总是出现在唢呐技艺受到冲击的危急时刻,一次是游家班与流行乐队的对垒,一次是游家班散伙兄弟各奔东西,还有一次是窦村长葬礼上替天鸣引奏《百鸟朝凤》,他是在用生命捍卫唢呐这门技艺。同时,他倾尽一生延续着唢呐技艺的传承,他让天鸣把家里的牛卖掉,要给游家班置办一套新的唢呐。生命危在旦夕,却迫切要求天鸣答应县文化局的唢呐吹奏邀请。影片最后,天鸣在焦三爷的墓前吹响《百鸟朝凤》,是对焦三爷身上匠人精神最完美的诠释。在影像表达上,天鸣似乎又看见了焦三爷稳稳的坐在对面,直到焦三爷看到天鸣将唢呐技艺传承下去后,焦三爷才放心地离去。
焦三爷用一生刻画出匠人精神,他在流行文化的冲击困境中坚持。这样的坚持,并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对无常变幻的时代和命运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执着态度。匠人精神,是一种超越庸俗社会的精神特质,是尽最大可能诚实的、努力的坚守本心,是一种对艺术的追求,也是一种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百鸟朝凤》里的唢呐,民族乐器究竟为何没落[DB/OL].电影新闻(澎湃新闻),http://ent.qq.com/a/20160518/027956. htm,2016-05-18.
[2] 潘桦,刘硕,徐志鹏.影视导演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61-62.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183-01
作者简介:张楠(1984—),女,山西运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