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视新闻当中的“四创新”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报道电视新闻创新

黎 锐

(平塘广播电视台,贵州 黔南  558300)



浅谈电视新闻当中的“四创新”

黎锐

(平塘广播电视台,贵州黔南558300)

摘要: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的获取渠道也相应增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新闻、自媒体等应运而生,这使得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仅仅限于广播电视与报刊。那么,如何在不破坏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以及三贴近的要求下,将创新融入电视新闻当中从而吸引受众,以取得更高的收视率和影响力,无论从中央到省再到市县,这都是传统的电视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只有创新才能让传统媒体站稳脚跟。

关键词:电视新闻;创新;报道

一、时政新闻的创新

电视新闻在一个电视台当中有很大占的比重,这是众所周知的,在业界甚至有以新闻立台这一说法。而在个别题材的新闻当中,市政新闻的报道又是所有新闻当中最重要的部分。长期以来,受众对于会议新闻的兴趣远远低于社会新闻。但是在我国,电视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时政新闻的报道正是电视新闻当中的重头戏,因为当下的中国正处于改革期,而时政新闻的报道中则恰好包括了诸多当下的热点问题,这些看似“高大上”的信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上,我们应该有所创新,使时政新闻有热度,更加贴近群众,而不是一味地给老百姓灌输会议上的硬条款。这就需要记者在报道方式上要有所突破,改变以往脱离群众、模式化严重且高高在上的报道方式。从时政新闻当中找到老百姓所关心、关注的“点”,以此来拉近与电视观众的距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写一些会议之外的花絮新闻,如一些后续报道以及会议的散记等,这样写出来的时政新闻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老百姓喜闻乐见且领导比较满意的。因此,电视新闻的创新首先就应该从时政新闻的创新入手。

二、报道形式的创新

一成不变的报道模式和墨守成规的画面镜头早已经不能满足电视观众的需求,只有创造具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才能顺应发展,取得进步。而在这一领域中的创造应当以受众为中心,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具体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积极尝试“交互式体检”的方式。网络媒体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网络媒体有较为良好的互动传播方式,而这种方式正好给受众,尤其是年轻人一个可以评论信息的入口,使得观众能够参与其中。而这些是传统的电视媒体无法比拟的,网络媒体的互动形式在无形中拉远了与观众的距离。因此,加强电视节目的互动性,调动观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性,拉近电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是传统电视媒体亟需完成的一个任务。这一形式在其他新闻栏目中早已被广泛地应用,但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却鲜有人问津。其实,在电视新闻中适度引用这一形式是可行的。尤其是在前期的新闻线索和选题过程中,倾听受众的声音是必不可少的。电视新闻往往只通过了传播者单一的价值筛选过程,这样很可能造成新闻线索的断层和流失。

其次,引进艺术性的报道模式。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不但要遵循新闻学的传播规律,而且也应逐步加大对美学的应用。在需要创新,呼吁多元的当下,用固定的几种形式应付所有不同内容的报道显然是不可行的。

电视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不仅能够加强新闻本身内容的表现力,而且还可以带给观众更深刻、更强烈的视觉体验,满足其信息需求。无形中,这就进一步增进了电视新闻在电视观众心中的分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我们都知道,一条电视新闻最主要的元素就是同期声加画面,这样的形式在当今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已然显得古板与单调。这就要求我们在电视新闻的样式呈现上应该有着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在电视画面、解说词以及字幕上找到突破口,使之能够以较为现代的方式呈现在电视观众的面前,给电视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使电视新闻得到当今挑剔的观众的认可。

三、画面拍摄的创新

电视新闻的画面不仅要反映新闻事实的全过程,还要通过细节来反映客观事实的本质内容,而现场的同期声这个细节就可以最为直观地反映新闻事实的本身。对于摄像记者来说,在新闻现场拍摄的时候不仅要注重抓拍细节,反映现场的同期声同样重要。因为同期声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现场感可以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带给观众真实感,同时还能强化新闻主题。同期声的运用应该为新闻的主题服务,这样记者在新闻现场的出镜报道不仅丰富了新闻画面的内容,而且还为新闻本身增添了更为强烈的现场感。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电影电视的画面拍摄当中常见的拍摄手法来拍摄新闻,如利用现场实物转场,使用灯光、抠像、斯坦尼康拍摄等。中央电视台2015年国庆期间推出的《数说命运共同体》系列报道就较好的运用到了这点,可以说这在传统的电视新闻上是一种突破,更是一种创新。

电视新闻的画面拍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画面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在此,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电视的画面语言以及构图技巧等来表现,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摄像记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一部好的能够打动观众的新闻作品不仅仅表现在选题上,新闻画面本身同样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需要编导、记者、摄像等遵循原则来拍摄新闻画面。另外,摄像记者要充分发挥个性化的拍摄风格以增强镜头感,丰富画面语言。这时,摄像记者的想象力将发挥重要作用,而这样的想象力主要是来自其的艺术修养。摄像记者运用想象力时,还要注意画面的空间感、质感以及立体感,运用拍摄光线和线条,在其发挥想象力的同时还要注意拿捏分寸。因为只有得当的想象,才能使画面具备一定的吸引力,才能使受众在观看后能够产生共鸣。总之,摄像记者的想象力对电视新闻的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有最直接的影响。一方面,这要求我们的摄像记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四、后期编辑的创新

编辑制作一条生动有趣且重要的电视新闻,后期的编辑制作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说电视新闻当中播音员的配音是为新闻上色,那么后期的编辑制作则是为新闻裱框。后期的编辑制作在一条电视新闻当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主题的提炼和升华,对电视画面恰当的同期声运用进行二度创作,以及电视新闻后期编辑的政治敏锐性和创新意识,对于提高新闻质量,增加收视率和提升电视新闻的核心竞争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电视新闻与一般的电台、报刊等媒体不同的地方就是其画面的丰富性。如今,单一的画面已不能满足受众对电视新闻的需求,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电视新闻画面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电视新闻画面的后期编辑制作上进行一定的艺术创作。当然这种艺术创作是以客观的事实为基础的,虽然说是创作,但也不能破坏新闻的真实性。近几年来,电视的制作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且与从前笨重简单的线性编辑相比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现在的数字化编辑系统给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制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因此我们的后期制作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与创新能力。

在此,我们继续以中央电视台在2015年国庆期间推出的新闻系列报道《数说命运共同体》为例。节目使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在国家测绘局的指导下,制作了200多幅精确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三维地图,直观地呈现出沿线国家的联系与差异。第一次使用了卫星定位跟踪系统数据,这使得数据新闻在视觉表达上有了更为直观清晰的效果。除此之外,在这条新闻的视觉画面当中我们还看到了将数据示意图带入真实数据。由此可见,数据可视化创新使《数说命运共同体》这个系列报道更加生动、准确、客观地展现在电视观众的面前。

例如,在《通向世界的路》这一集中,在地图上用点来表示过去几年挖掘机的主要工作区域与现在在“一带一路”沿线逐渐增多的区域,直观地表现出“一带一路”构想实施后,在沿线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用地图上区域的凸起与凹陷,加上统计图显示的数据,直接反映出各地区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平衡,中东欧国家以68%的比例远高于平均水平,西亚北非达标率59%,这两个地区的整体基础设施要好一些。而在中亚、南亚以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则形成了巨大的洼地。两者在地图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观众带来了更为清晰、直观的感受。

五、结语

创新,在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已然成为行业生存之根本,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作为媒体行业中的一员,认为电视同样需要这样的创新。因为,惟有创新才能拉回电视观众,惟有创新才能使电视新闻在面对网络媒体、自媒体挑战时获得一席之地。对每一个电视人来说,电视新闻创新的道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信永华.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报道方式创新[J].管理观察,2015(28):148-150.

[2] 严桂娟.电视摄像构图艺术探讨[J].科技致富导向,2014 (8):344-345.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167-01

猜你喜欢

报道电视新闻创新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三农”报道如何“精准”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