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思考
2016-02-28叶玢
叶 玢
(作者单位:安阳工学院)
我国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思考
叶 玢
(作者单位:安阳工学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形成了信息传播的地球村。网络使用者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因此,网络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量越来越庞大,网络信息传播早已突破了虚拟世界,对现实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引导网络信息传播及网络舆情的控制疏导,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网络舆情;策略;处理
1 官方媒体该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官方媒体是“党的喉舌”,传播党的声音是其首要任务。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快速性和信息的真假难辨,极易形成复杂的网络舆论,对这些网络舆论切不可实行“鸵鸟政策”,而是应当及时关注、及时回应,提供权威、客观、全面的信息,公众自然会有理性的判断,从而消除不利的影响。
1.1及时报道,理性思考
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最大的特点。作为媒体人,我们有义务让大众了解最新的信息,但不能只有单纯地为快速传递新闻而忽略了其真实性的特点。一条虚假的新闻的影响并不单单是大家接收了假的信息那么简单,对媒体自身的影响也相当大,直接的结果就是良好形象遭到破坏。及时发现网民们关注的舆论信息,理性思考,快速辨识舆论事件的真伪,分析受到关注的原因,并对其加以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才是媒体人真正需要做的。
1.2内容全面,深度展现
媒体基本职责包含客观反映事实真相,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就拿“纸箱剁碎做包子馅”来说,该事件一经电视报道,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给观众造成了极大的恐慌。然而对于这样一则在当时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荒诞新闻,无论是其他媒体或者群众快速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
我们将事情剖开来看,其他的新闻媒体为什么会统一出现这种情况?对新闻的迫切需求和对舆论的过分在意,使他们忘记了自身的职责。媒体应明确自身定位,作为新闻的传播者,舆论的引导者,面对网络舆论,应保持客观的态度。无论什么时候都应擦亮眼镜,深入浅出地探索并详细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和经过,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情况,而不是人云亦云,生怕错过大家的关注点。
1.3多渠道信息源,多途径引导
从广播电视媒体已经报道的涉腐事件来看,央视涉腐报道的最初信息源都是来自于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广播电视媒体要求改变这种单一的信息获取方式,拓宽信息渠道,多渠道获得涉腐信息,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多样性和深度性。如收集各大网站的热搜词,与其他媒体合作共赢,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鼓励大众提供信息等。针对互联网这一新的媒体,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新环境,快速准确地做出网络舆情分析报告,科学预测,及时总结网络舆情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强化正面引导机制、正确引导的理念。在引导网民“怎么看”的同时,回答“怎么办”。政府相关负责宣传的部门和主流媒体要紧密联系,把握好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及时全面地掌握网络舆情新的动态动向,对于打击报复和误导网民的行为也要依法严惩。树立大媒体观念,在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与网民互动交流,及时沟通回复网民诉求。
2 网民如何应对网络舆论
2015年7月25日,“释正义”在网贴中举报释永信《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这只大老虎,谁来监督》。该指控主要针对两点:一是对女性的玩弄和私生子;二是侵占少林寺财产。该网贴在网络上被不知情的人们迅速传播,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舆论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而事情的最终结果却是虚假信息。之所以出现类似这样的情况是因为面对的网络舆情,我们对网络舆论还不具备辨识的能力,只会一味地接受并吸取,更有甚者,生怕事情太小,得不到大家的高度关注,因此选择火上浇油,而没有人站出来就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做出质疑。只是单纯地参与到舆论中来,对舆论本身的真实性漠不关心。当前,口口相传,三人成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传播媒介的改变加速了传播过程,同时,使传播范围更广,因此,应该制定一套适合当今舆论环境的全新方案。
2.1多一份冷静客观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人们每天都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到海量的信息,对不了解的事情不要妄加评论,对不确定信息不转发,不传播,杜绝戴有色眼镜,才能保证人们不在海量信息中迷失自我,不为网上的舆论信息左右,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要受他人的轻易影响,杜绝思想“绑架”的发生。以冷静、客观、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些信息。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保持理性才可以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站稳脚跟,才能在混沌的环境中时刻保持理性,沉稳和高度,只有这样的网络环境才可以得到净化。
2.2多一份警惕之心
以“2012年世界末日”为例,河南省光山县一男子轻信末日谣言,砍伤22名小学生;南京市民蒋女士因相信世界末日的说法捐掉100多万元家产;重庆王先生在“世界末日”前挥霍掉自己11万血汗钱;浙江温岭两表兄弟在网上看到“2012年地球将要毁灭”的信息信以为真,辞去稳定工作飞车抢劫他人财务等。众多事实表明,伪造事实,凭空捏造,也许是一些别有心机的人故意煽动,试图激起社会的负面情绪,扰乱社会正常治安。因此要有选择性地接受信息,保持自己的本心,面对事件不推波助澜,不助纣为虐,特别要提防部分谣言背后的企图。
2.3多一份责任意识
互联网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当然也为人们实现言论自由做出了极大贡献。但目前,由于条件有限,各大网站对在其网站上曝光的事件的审查较为吃力,部分不法分子便有了可乘之机。技术的发展让谣言得以广泛传播,针对这种情况,人们更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轻信谣言,不传播谣言,加强网络的自律,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将维护网络空间或“朋友圈”信息环境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自觉抵制网络虚假言论和谣言。就事论事,严格遵守网络规则,自觉维护网络环境。
3 各大网站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各大门户网站、论坛通过搜索敏感词和浏览网络帖子等途径来发现舆情,这种方式技术含量低,人员需求量大。网络信息浩如烟海,单纯依靠人力搜集,工作量大,效果不明显,信息搜集的效率低下。使得网络舆情有了一定的时间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这个时候处理起来明显疲软乏力,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
由于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与自由性。网络舆情首先要解决的是对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避免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这就要求建立一套健全的网络舆情的法治方案。立法是进行网络部门监管处置的依据和条件。随着网络越来越广泛的传播性和扩散性,网络舆情也成为不良分子的主要战场。同时,也有一些危言耸听的不正当言论流散于网络,对政府部门的声誉和形象造成破坏。因此,规范网络环境是应对网络舆情的第一步。
划定网络危机的舆情搜集范围。正如之前所说的,网络上的信息容量大,内容层次不齐,想要搜集到全面的信息是不可能,而且每条信息价值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主要区域进行舆情搜集是必要和合理的。借助各类舆情搜集工具进行舆情搜集。由于通过人工方式难以对付网络上巨大信息量进行收集处理,这就需要透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了解民情民意,以便在危机发生时,可以从被动抵御转为主动引导。最后,汇总所有收集到的相关舆情信息。在特定的舆情搜集范围内,借助舆情搜集工具进行舆情搜集,当收集的信息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对它们进行汇总处理。建立绿色网络环境,制定相关法制法规,这样舆论才能在干净的土壤下生长,舆论才能被正确引导。
[1]韩运荣,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沈阳.微博时代:应机制化处理网络舆情[J].人民论坛,2011(33).
[3]秦微琼.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