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的语言表达形式
2016-02-28孙秀敏
孙秀敏
(延边人民广播电台 交通文艺广播,吉林 延边 133000)
广播新闻的语言表达形式
孙秀敏
(延边人民广播电台交通文艺广播,吉林延边133000)
摘要:广播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广播新闻主持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现行的广播节目主持过程中,部分主持人所采取的表达方式仍过于专业化,导致听众很难理解新闻要传递的内容。长此以往,广播媒体便会面临听众资源逐渐流失的困境,与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等进行竞争更是无从谈起。这就要求广播新闻主持人要从语言表达形式等方面着手,做好语言表达创新工作,提升广播新闻的传播效果。本文将对广播新闻语言表达形式以及广播新闻主持方式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广播新闻;语言表达;新闻主持
一、前言
作为广播节目最直接的体现,语言表达效果是影响广播新闻价值实现效果的关键。尽管近年来广播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为解决传播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从新闻主持方面着手,引用了较多听众喜闻乐见的播出形式,但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在于新闻报道中的语言过于专业,与受众实际欣赏需求脱节。这种语言表达方式与当前较多媒体发展的“亲民”路线完全背离,影响了听众的忠诚度。因此,本文对广播新闻语言表达展开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分析广播新闻语言表达形式
(一)口语化表达方式
区别于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广播新闻节目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以语言表达为主,并采用“说”的方式,具有明显的口语化特点,其也是听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之一。但需注意的是,这种口语化运用的并不是日常交际中的语言。一般日常交际用语多表现出完整性不高、结构简单且脱节现象严重等特点,而广播新闻中强调的语言要求主持人在语言运用上与生活实际相吻合,既能够保证受众容易理解语言内容,也能体现出主持语言的专业性。另外,需注意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由于时间限制等,节目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方面要尽可能做到精炼、简短,避免出现为追求生活口语化而导致语言过于混乱的情况。很多听众在收听节目时,也存在一定的欣赏心理,所以主持人应加工提炼节目用语,可考虑在强化语气中引入更多的语气助词,这样能够使口头语既贴近生活实际又不失文雅。以新闻事件描述为例,假若要对某地区植树造林活动进行报道,主持人在进行文字播报时,既需考虑如何为听众营造身临其境之感,也要避免采用散文或通讯播报中的夸张、渲染方法。在语言表达时采用更多朴实的且能够贴近群众生活的语言,这样通过叙述,可使听众更乐于接受新闻报道。[1]
(二)大众化表达方式
听众收听广播新闻节目的过程,实质是与新闻节目进行交流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又依托于听众对语言本意的理解。这就要求新闻节目能够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听众建立一定的感情,增加听众对广播新闻的忠实度。此时便需考虑到语言表达的大众化特点,其将成为决定新闻节目收听率的关键。以现行的部分广播新闻主持人为例,主持人在传递新闻内容的过程中,未分析听众心理需求,直接对新闻事件给予了过多的评论,其很可能为受众带来一种“哗众取宠”“大放厥词”之感。假若主持人对新闻内容未作出具体评论,听众又会质疑主持人的主持能力。再如报道中主持人的语气控制,过于温和的语气很可能使主持人被赋予“随声附和”的印象,而过于强硬的语气也会带来盛气凌人之感。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大众化的语言表达方式,确保满足不同层次听众的欣赏需求。以国际政治性话题为例,主持人在报道时需进行公正、客观地解读,且适时与听众沟通,既可达到传递新闻信息的目的,也能将听众的看法融入评论中,大众化色彩极为浓厚。[2]
(三)个性化表达方式
在现代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广播新闻在语言表达方面需要不断创新,凸显语言的个性化特色,有利于加深听众对新闻内容的印象。观察当下大部分广播新闻主持人节目主持的现状可以发现,不同的主持人在语言特色上存在极大的差异,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使听众对节目的喜爱程度也极为不同。因此,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方面,需保证准确传达具体的政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考虑通过具有个性化的语言,使主持人与听众间有话题可谈,通过具有特色的语言使受众理解新闻内容。需要注意的是,个性化表达方式的应用并非意味盲目对他人风格或成功经验进行模仿,这极易造成语言表达呈现“四不像”的特点。所以,在个性化语言表达中,主持人可结合自身的主持经验与群众需求,探索出属于自身的特色语言风格。[3]
三、对广播新闻主持的相关建议
广播电台关键的竞争优势在于其自身的快捷性特点,加上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作用,通过直播电话报道当前社会中的新闻事件,而听众也能通过广播电台的报道快速了解事件的基本信息。随着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将采集、编辑与播报融于一体,所以广播电台主持人在文字编辑与加工、内容深度与语言表达方式上都需不断强化。以语言表达方式为例,要求主持人在写作功底较为扎实的情况下,具备敏锐的思考能力,达到提笔可写、举起话筒可讲的要求,且保证体现出自身的语言风格,以此满足听众的需求。同时,应注意作为新闻工作者,节目主持人除具备基本的新闻敏感性外,还应在政治觉悟、政治理论等方面达到相应标准,避免出现为追求个性表达而淡化纪律性、政策性等要求的情况。另外,广播新闻主持人还要适时深入基层,通过与群众的接触,既能够了解民生、民情,也能掌握群众对广播新闻的要求,对改善新闻主持效果可起到突出的作用。事实上,在提高广播新闻主持综合素质方面,广播电台也可采取相应的培训与考核机制,强化主持人的综合技能,并利用考核的方式调动主持人提升自身素质的积极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新闻主持的效果。[4]
四、结语
语言表达方式的创新是提高广播新闻质量的关键。在实际的创新过程中,应正确认识语言表达方式创新的重要性,立足于当前广播新闻语言表达中存在的弊病,从口语化表达、大众化表达以及个性化表达等方式上着手,使新闻报道在传递基本新闻信息的同时,能够接近大众生活。另外,广播新闻主持人也需不断强化自身素质,使广播新闻节目能够吸引更多的听众。
参考文献:
[1] 赵艳秋.浅谈广播新闻播音的语言表达特点[J].青春岁月,2011(22):63.
[2] 杜鹃.对我国著作权法“时事新闻”相关规定的解读与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2.
[3] 李建伟,刘英翠.媒介变迁促动下的新闻语言变化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01):86-91+112.
[4] 欧阳荣良.广播新闻语言的三种语体[J].声屏世界,2015 (02):22-23.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