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描写增强广播新闻的可听性
2016-02-28张艳梅
张艳梅
(云南广播电视台 新闻广播,云南 昆明 650031)
巧用描写增强广播新闻的可听性
张艳梅
(云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云南昆明650031)
摘要:广播新闻主要是依靠播音员将新闻播报给收听者,因此听众都是从播音员的语音中获知新闻内容的,所有新闻中出现的场景和画面完全依赖于播音员的语气和口吻。虽然播音员拥有很强的播音能力,但是长时间单调的播送模式也会降低广播新闻的可听性。
关键词:媒介融合时代;广播新闻;生存;发展
一、引言
现阶段的广播新闻完全依赖语音进行新闻播报,在此过程中所有的新闻内容全部是由播音员进行播送,用播音员的声音为听众展现一幅幅新闻画面,在长时间的单向收听过程中听众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因此,增加广播新闻的可听性迫在眉睫,而巧妙的描写能够有效增加广播新闻可听性,这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二、注重广播新闻中的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广播新闻需要注重细节的描写,为听众营造出生动形象的新闻画面,激发听众的心理和情感共鸣,增强广播新闻的可听性,甚至在广播新闻描写中可以将视线放置在一般人容易忽视的地方。例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所有电台的广播新闻描写全部集中在各个地区的场馆上面,而上海电台则另辟蹊径,选择了世博会的志愿者作为主要描写的内容和对象,成功吸引了广大的新闻听众。又如,上海电台发回的一场现场报道是这样描写的:世博会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当中,在现场出现了一道郁郁葱葱的靓丽风景,走近可以发现原来是身着绿色工作服的青年志愿者们,他们在烈日炎炎下依旧为参观的人群提供服务,为有需要的游客提供地图和免费矿泉水,并且在每个志愿服务站都配置了解暑用的药品,正是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让上海世博会更加具有青春的活力,彰显了中国热情好客的一面。在这段广播新闻描写中,通过描写志愿者的服饰颜色,表现出青年志愿者的青春活力,并且对志愿者周到的服务行为进行了一个简短却凝练的描写,让广播听众在收听新闻的时候能够立刻在脑海中浮现出青年志愿者的形象,尤其是他们稚嫩的脸庞配合着朝气蓬勃的精神,给原本干巴巴的新闻广播增添了一丝别样的感觉,大大加强了广播新闻的可听性。[1]
三、突出广播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广播新闻播送的主要内容是新闻,而新闻与其他消息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要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在广播新闻描写中同样需要突出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例如,在最近广播新闻中频繁报道的教育部改革消息,着眼于刚刚考完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在广播新闻中将高考考生原来的考试科目描写为“套餐”并且用“自助餐”代替“套餐”一词,不仅真实地反映出高考改革“3+3”模式,更是运用极具新引力和新鲜感的词汇将普通的广播新闻描写得生动形象,使听众在收听的时候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和记忆新闻内容,有效增加了广播新闻的可听性。又如,在央视电台广播魏则西之死的新闻时,通过描写记者深入走访调查莆田系医院,发现医院中很多科室其实与武警二院并没有任何关联,完全是由医院单方面外包给社会上的私人医疗诊治科室,很多医生甚至并没有真正国家认可的行医资格证书,更没有广告宣传中说的多次获得国家进步奖,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尤其是在新闻广播的最后,通过广播员朗诵了一段节选的魏则西的日记作为新闻的结尾,使得整体的广播新闻具有强烈的真实感与可信度,能够引发听众对魏则西的不幸表示惋惜,对一个年轻生命的消逝表示沉痛的哀悼。同时也对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草菅人命的莆田系医院进行压力的斥责,不仅完整地将新闻传达给观众,还能让听众在收听广播新闻的时候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这也凸显出了广播新闻的人文关怀,在充满“人情味”的描写中极大地增强了广播新闻的可听性。
四、运用优美的语言和文字进行描写
运用优美的语言和文字来描写广播新闻,能够为其增加独特的意境美。[2]记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真实的新闻中去,利用自身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文化底蕴为收听广播新闻的听众朋友们展现出一种真实的意境,好似他们早就已经身临其境。例如,在每年春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要对江西婺源的油菜花盛开的情景进行广播放送,在最近的广播新闻中广播电台运用了鹅黄色、娇艳、碧绿、油亮等清新明快的颜色描写和景物描写,将油菜花盛开的美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听众的眼前,使得听众在收听新闻的时候好像亲眼观赏到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竞相绽放的美丽景色,好像感觉到春天温和的气息拂过面庞,一种生机勃勃、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情境栩栩如生的摊开在新闻收听者的眼前。在毛主席撰写的广播新闻中,同样运用了风平浪静、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地震等四字词语的描写表现出我军英勇向前、无所畏惧的而恢宏画面,更是用“百万雄师过大江”这样气势磅礴的语言使得听众强烈地感受到我军的强大气势,以及全国人民马上就要得到解放的巨大喜悦之情,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五、将声音融入广播新闻描写中去
广播新闻中的描写不仅仅是指表面上的文字描写,同样包括各类声音的描写,尤其是在新闻的采访过程中,记者运用话筒来记录当时受访者的语言内容和语音语调,然后在广播中直接将原声播放出来,能够直接给听众一种强烈的震撼。而且各种混音和音乐的声音同样也能够增加广播新闻的可听性。比如在播送纪念已故香港巨星张国荣逝世12周年的新闻时,就在新闻放送期间选用了张国荣的《我》作为背景音乐,配合播音员哀伤的语气,使得整个新闻听起来如泣如诉,充满深切的怀念。
六、结语
生动形象的描写能够有效增强广播新闻的可听性,搭配播音员婉转富有感情的声音为广播听众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新闻画面,把原来单调的语音新闻变成动态的“画面”新闻,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收听广播新闻。巧用描写也能够增加广播新闻的魅力和吸引力,推动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促进广播新闻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史华林.增强广播新闻可听性的“三寻”编辑策略[J].视听,2015(03):105-106.
[2] 李丽珊.巧用描写,让广播新闻版面更生动更丰满[J].视听,2013(08):52-53.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116-01
作者简介:张艳梅(1977—),女,云南昆明人,长期从事广播新闻采访与写作,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