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2016-02-28宗华月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北碚北碚区手工艺

宗华月

(西南大学,重庆 402260)

“互联网+”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宗华月

(西南大学,重庆 402260)

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北碚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郊的缙云山下,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问题在重庆乃至全国具有典型意义。本文总结了北碚区非遗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以期对非遗传承有所贡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传承;传播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形式丰富,民族特色浓烈,具备重要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旅游价值,是体现人类精神智慧和生活经验的文明遗存。它们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世代传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极大的改变,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原始环境而迅速退化甚至消失。传统的传承方式已经满足不了非遗的传承要求,也解决不了目前的传承困境。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

二、“互联网+非遗”的初步探索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实践成果,旨在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从而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但这并非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现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于文化、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2014年年底,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同阿里巴巴首次推出非遗相关的产品,将非遗手工艺通过众筹方式让互联网的用户参与。目前,阿里拍卖会入驻了121位省级、国家级传承人,建设了个人的互联网工作室,同时通过互联网渠道授权艺术机构,如今已经覆盖了65个文化产业带。2016年年初,由文化部认可、淘宝众筹联合“故宫淘宝”发起的非遗众筹项目在阿里年货节期间上线,大批传统手工艺在网上亮相,实现了传统与年轻的一次对望。

三、北碚非遗传承,冰火两重天

北碚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郊的缙云山下,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丰富,凝聚着北碚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近年来,为全面深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北碚区委、区政府以打造科教文化高地为引领,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成立北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局际联席会议,并在北碚区文化馆设立北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门从事保护工作,深入基层,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200余项,经北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的比对论证,先后三批公布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涉及10大类共104项,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和传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然而这些收集在录的非遗的传承和传播状况却有着冰火两重天的境地。其中,《北碚五谷粮食画》《北碚木雕》《北碚玻璃器皿成型刻花工艺》等传统手工艺类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链,并进军市场。《北碚五谷粮食画》的第五代传承人唐大焱凭借着年轻人对时代的敏感,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中看到了粮食画的出路。2011年他开通了微博、官网,利用网络平台上传粮食画作品的图片、视频进行宣传,并组建专业团队对产品进行包装推广,宣传、营销双管齐下。随后他又开通了网络销售平台,利用便捷的网上支付功能为五谷粮食画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其实非遗传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年轻人的断层。而网络是追求个性的年轻人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为吸引他们的注意,打造出符合他们个性的产品,唐大焱积极研发新产品,开发了一系列衍生产品,并与当地大学合作设计了纪念册,通过微信、微视频、校园微电影等方式大力宣传,成功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打开了年轻群体的销售市场。

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并不是所有非遗都能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北碚偏岩唐门彩扎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旧时每逢古镇赶场,偏岩镇上龙飞凤舞,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如今唐门彩扎的传承人唐乾太已年过七旬,这门手工艺的传承已然后继无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舞龙耍狮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科技的变迁使人们在娱乐活动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移动互联网的发达把人们禁锢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屏幕上,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外界连接。网络全球化更是给文化发展和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正如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朱进所说:“互联网加剧了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挤压。”作为一种弱势文化,唐门彩扎已经走在了消亡的边缘。

四、非遗传承,任重道远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因为彩扎的没落而全盘否定互联网的功劳,粮食画的成功无疑是最有力的反击。网络时代,把互联网引入非遗,是目前保护和传承非遗最有效的手段。然而这是一个全新的市场,需要一套全新的打法。对于传承人来说,他们更期望能有一个专业的第三方平台,担负起网络营销推广的工作,将传统的非遗以一种更为吸引人的方式包装起来,呈现于公众面前。无论是像故宫淘宝那样凭借创新理念在非遗中加入流行元素,还是像阿里年货节那样利用互联网发起非遗众筹,都能让人眼前一亮,勾起大众对非遗处境的关注和思索。

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保护方式。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不能仅仅作为历史放在博物馆里当做收藏和摆设,要让它们变成可知可感的移动互联的沟通内容。我们期望看到,在新的时代,非遗的道路能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1] 蒋晓丽,杨琴.媒介生态与和谐准则[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7):36-38.

[2] 卜星宇.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D].北京印刷学院硕士论文,2014.

[3] 孙婷.浅议新媒体的产生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影响[J].魅力中国,2010(22):127-128.

[4] 谭宏.利用互联网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2010(14):56-57.

G124

A

1674-8883(2016)13-0283-01

宗华月(1991—),女,河南人,硕士,研究方向:传播学。

猜你喜欢

北碚北碚区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重庆市北碚区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重庆市北碚区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北碚: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亮底色
重庆市北碚区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前进中的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嘎玛:扎曲河畔的手工艺之乡
《北碚在抗战: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