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维度下的新媒体经营模式

2016-02-28姜玢竹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客户端传统媒体媒介

姜玢竹

(辽宁大学 广播影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探析新维度下的新媒体经营模式

姜玢竹

(辽宁大学 广播影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本文从新媒体的行业趋向、主要经营模式、终端发展及应对措施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后逐渐起步发展的媒体形式。主要利用云计算、网络、通信等新技术,通过网络、移动客户端设备等方式使传播者和接受者相互间达到个性化交流。

新维度;新媒体;互联网;经营

一、新媒体的行业趋向

从传播的范围来看,新媒体最显著的特点是无边界的传播,而传统媒体由于技术的限制,基本上是区域性的传播。新媒体的技术不断发展,自创资源随着新媒体资源的二次加工使其自身所具有的普及化、专业化、量产化等特点的价值不断提高,人们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再加工。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新的创意的融入,每每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催化作用,为新媒体内容的充分整合带来了新的契机。从Facebook和Youtube来看,这两个国际化的典型社会化网络社区,通过视频分享、动态共享等多种形式,吸引了学生、上班族等人群加入到新媒体的潮流中来。随着YouTube 和Facebook,国内的爱奇艺、乐视、新浪微博等新媒体网络的兴起,新媒体行业呈现出新的趋向,主要表现在:

(一)操作简单化

为了尽可能多地吸引用户,众多新媒体平台选择为其使用者创建一个更加清晰易懂的流水式操作系统,从操作流程的演示到基础素材的储备,一应俱全,操作方式也日趋简化,用户不再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或指导,便能流畅地进行信息的共享。

(二)设备大众化

如今电脑、手机、无线网络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高效率的计算机技术为数字媒体内容提供了便利。

(三)资源多样化

视频、音频、图片等信息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观看容易,便于下载,进而便于传播。

二、新媒体集团主要经营模式

(一)网络广告收入

近几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此而来的网络新媒体也就成为了备受广告商青睐的新传播平台。新媒体营运者的广告收入呈现出大幅增长态势,占总收入的比重也在逐年增长。网络技术创新为新媒体集团注入了“强心针”,各类网站纷纷开发新的广告发布方式,试图借此吸引各大广告商的关注,从而实现新媒体网站和广告投资商的双赢。

在2015年Q1-Q3中国第三方视频品牌广告收入市场份额方面,优酷土豆以22.6%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这是由于其在这一方面有很深厚的积淀,绝大部分的收入来源于广告,在2015 年Q1-Q3优酷土豆的总收入中,有82.5%的收入来自于广告。

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凭借自身视频类型和数量的优势,以及其自制剧的发展和移动端的突破,获得了广告主的青睐,2015年Q1-Q3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4%和16.1%。由此可见,这些视频软件依托于广告商的投资,使得公司网站得以正常运转,从而能够使公司网站运营平台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二)移动增值服务

现今,手机与网络平台的结合可谓完美,在扩大新媒体的影响力的情况下,也创造了超值回报的神话。以《湖北手机报·武汉地税版》为例,2015年,该报纸开发了多种新媒体运营模式,其无限增值业务收入居主营业务前列,更是随着公司的新闻客户端的上线和手机报订阅用户的增长,无线业务收入再一次大幅度增长。

(三)大数据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是对互联网上公众的言论和观点进行监视和预测的行为。这些言论主要为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

“@中国政府网”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政务指数5月排行榜进入了TOP10,其传播力和互动力这两项单项指标均收获了较高分数。“@中国政府网”本次排名的提升情况与其微信公众号“中国政府网”的良性运营有较大的关系,多篇微信文章阅读量都在10万以上。

三、新媒体经营的终端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拉开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序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移动终端设备于是成为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媒介,比如手机、楼宇电视、移动POS机等。移动终端软硬件技术不断更新,手机已经具备了一般电脑所具有的基本功能,手机在某些操作上甚至远远比电脑方便。目前移动新媒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客户端软件信息媒体

客户端软件信息媒体主要安装在手机或其他具有联网功能的移动终端设备上,是一种经由GPRS、CMCC、3G、4G等网络远程接收信息服务,并能充分互动的新媒体。以iPhone为例,据Metrics公司对美国手机用户的调查,iPhone用户移动上网浏览新闻和信息超出手机平均上网率71.7%。iPhone和iPad给受众带来了全新的使用体验,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客户端软件行业的发展,各大媒体于是纷纷推出各自的客户端应用软件。美联社在2009年推出了iPhone客户端程序,《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甚至开发了针对iPad的应用程序。传媒大亨默多克很早便注意到了新媒体所具备的市场潜力,早在20世纪末,他已经开始进入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后来,他也与雅虎等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多方面、多领域的合作。

(二)手机微博和微信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在建立自己的个性主页之后,可以即时编辑文字信息、插入相关图片,自由地分享自己的见闻感受,从而形成信息的互动开放传播。可以说,微博通过客户端软件等形式,让其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地发布消息。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增强了新媒体应用的便利性和自主性,这样一来,也让“微型博客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

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WeChat),

它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不仅仅是通信工具,如今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微信支付、微信转账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微信红包更是在过年期间,为过年热闹的气氛增添了乐趣。据微信官方统计,跨年夜微信红包的峰值出现在00:05,这一分钟里有240万个红包被发出,620万个红包被拆开。截止到2016年1月1日零点,过去一天内,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23.1亿次。这是微信红包一天收发总量的新高。

(三)移动终端搜索引擎

如果说可以用“网络海洋的潜水艇”一词来形容搜索引擎的话,那么如今这艘潜水艇已经航行到了移动终端的平台上。移动终端上的搜索引擎是直接从互联网搜索引擎复制的,如百度、Google等。不过,第三方手机搜索引擎相对主流搜索引擎来说实力较为薄弱,如果不能迅速成长起来,壮大并形成相应的品牌效应的话,被“吃掉”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四、新媒体经营的应对措施

(一)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也是新媒体重要的行业趋向,随着多种媒介的发展而趋向融合,走向多功能和一体化发展。媒介融合主要发生在传统媒体之中,也就是说,“传统媒体充分利用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谋求多媒体化经营”。

虽然“媒介融合”能够使媒体平台之间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各自发挥自身所长,从而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获取利润。但是,由于我国部门职能和利益的条块分割所呈现出来的特殊性,从实际角度看,媒介融合的推进仍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我国的媒介融合与西方差距不算太大,但由于我国的媒介融合仍基于三网融合基础上,因此融合的质量与深度仍处于浅层次,导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整合。可喜的是,有关部门正大力推进媒介融合,并且正在作出大的调整和改进。例如,CCTV近年来在媒介融合和新媒体经营中一直走在全国电视媒体的前面,它的主要策略是积极推进台网联动战略,以CCTV大型活动作为龙头,在策划、团队、平台、宣传、广告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联动,不仅仅停留在电视报道方案上,后方的网络制作队伍的步伐也要紧紧跟上,使之及时在各种客户终端上得到体现。

(二)创新

不论何种新媒体形式,创新都是新媒体经营管理永恒的主题,只有懂得创新,才能在市场上立于先头位置。大部分新媒体企业,都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上。这一点无可厚非,不过从长远发展来看,技术创新还远远不够。善于经营,对人才和管理的创新也同样重要,推动新媒体在市场上的发展,能够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媒体经营方式的创新,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领跑作用,使自身得到发展。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品牌创新提升新媒体的影响力。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强势媒体的话语权、定价能力、获取利益的力度都在逐渐增强,因此加强品牌建设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更多的利益。

第二,新媒体需要逐渐打破传统媒体事业单位运营的老旧模式,在经营管理模式上要不断创新,从管理中获得更多的效益;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相互融合,努力创新,从而实现新媒体的发展。

五、结语

在互联网、云计算、三网联合、移动终端设备等新维度下的新媒体发展形势让人目不暇接。根据目前新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综合考衡,未来的新媒体发展将会受到政策、技术、受众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中国新媒体经营模式仍不完善,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新媒体的经营仍需要社会的呵护与业界的不断努力。

G206.2

A

1674-8883(2016)13-0282-01

姜玢竹(1995—),女,辽宁人,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2013级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猜你喜欢

客户端传统媒体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书,最优雅的媒介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大枢纽 云平台 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探索之路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