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016-02-28孙新亮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工作者精神

孙新亮

(定州日报社,河北 定州 073000)

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孙新亮

(定州日报社,河北 定州 073000)

本文主要论述了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内涵,指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面临的冲击,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监督

新闻行业的市场化运行、网络新闻媒体的快速崛起让传统的新闻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新环境下,新闻从业者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不断前进,达到新时期新闻从业人员的标准。但事实上,新时期的新闻从业者虽然对市场化新闻有了更好的适应,但其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却不断弱化和丧失,毁坏了新闻行业在社会大众心中的良好形象,阻碍了新闻行业的深入发展。

一、新闻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所谓新闻职业精神,主要是指职业视角下对从业者的职业要求。新闻报道是一种为公众服务的职业,其职业精神是指在履行新闻职责、执行新闻工作任务时,从业者所表现出的工作态度、职业素养以及工作使命感。新闻职业精神的基本要求为认真、如实地做好新闻传媒工作,为社会大众呈现一个客观的新闻事实。所谓新闻职业道德则是价值视角下对从业者的思想约束。新闻职业道德主要是指法律层面之外的善恶标准、是非观、荣辱观,主要表现为在新闻工作者处理各类问题、各种关系时表现出来的职业作风、观念,是新闻工作者工作行为中的守则。

新闻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在实际新闻工作中,工作者要遵循新闻事实的客观性,采用科学的方法追寻更深入的新闻线索,不畏艰难,不计得失,在职业道德的约束下,高效而深入地完成新闻工作任务,由内到外地实践新闻工作。可以认为,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职业精神的外在表现,而新闻职业精神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在驱动力。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职业道德面临的冲击

(一)新闻盛行炒作、虚假现象

新闻市场化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新闻炒作、虚假现象日益广泛,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遭受着市场利益的严重考验。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媒体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为了抢占公众的注意力,一些媒体不惜以创造虚假新闻、炒作新闻来博取受众注意力,继而实现背后的商业利益。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赋予了新闻人越来越多的便利,几乎所有的新闻信息都能够实时地被传达到观众层面,但这种情况也使得许多新闻人弱化了对于新闻的考察、实践、验证等多个新闻处理环节,只为了第一时间抢占头条、博得观众眼球,从而导致虚假新闻在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过分追逐个人隐私,低俗化

新闻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造成一些媒体不惜以低俗化的新闻报道来获得关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被腐蚀。事实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一些低俗的现象正通过互联网快速地传播,新闻工作者理应过滤甚至批评这种低俗的新闻。但由于这类新闻的拥护者多,许多新闻工作者违背了新闻职业的是非观、荣辱观。在缺乏对新闻有效监管的环境下,许多新闻的报道实际上都已经触及了道德的底线。与此同时,炒作新闻的背后还衍生了新闻暴力——对私人信息的过度挖掘。例如,2013年著名歌星王菲的离婚事件,当王菲在微博发布新闻后,各种媒体第一时间内蜂拥而上,追查当事人的第一手信息,最后有关媒体也确实在最短的时间内贴出了相关人员的情绪、状态。但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媒体人为了拍到照片,不顾交通安全、不顾当事人的私人状态,只为获得新闻,取得关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四通八达,新闻记者以报道他人隐私来吸引受众关注,这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正常生活秩序,也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众形象。

三、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一)坚定新闻理想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新闻行业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在市场化的引导上出现了过于追逐利益而新闻理想失守的现象。坚定新闻理想,是现阶段建设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必要措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的新闻实践经验总结,对今天的新闻工作仍有普遍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更好地明辨是非,坚定新闻工作理想。

(二)构造和谐的新闻环境

将新闻行业引入市场,是为了利用竞争来促进新闻行业的整体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将会容忍新闻行业的无底线竞争。想要进一步提升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就必须构建一个和谐的新闻环境。

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对新闻行业的监管机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立法,对新闻行业中出现的虚假新闻、炒作、涉及个人隐私的行为作出严格的惩罚规定。同时还应该强化事前预防的监管机制,不能够事情发生了再来惩罚,甚至以此作为新闻监督的重点,而是要切断这些通过新闻传播途径,影响社会风气。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应该把握时代的脉搏,在新闻实践活动中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学习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优秀道德品质,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强化市场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当前我国的新闻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重业务能力,轻道德精神”的培养误区,导致许多新闻人才不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而市场在招聘过程中,也常常忽略了对于新闻人才品德的考察。基于此,我国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强化新闻专业中道德素养的教育,进一步引导市场在聘用新闻人才时,对人才进行综合考察和考评,提升外部市场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约束,促进新闻工作者新闻道德和自我约束力的提升。

[1] 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07-17.

[2] 易其洋.议新闻职业道德减损的客观原因[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5):56-58.

[3] 济人.记者的职业观与职业道德修养[J].中国记者,1997 (06):105-106.

G210

A

1674-8883(2016)13-0214-01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工作者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拿出精神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