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影观众学角度看《疯狂动物城》的成功

2016-02-28高臻笛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疯狂动物城朱迪尼克

高臻笛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

从电影观众学角度看《疯狂动物城》的成功

高臻笛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

动画片《疯狂动物城》讲述兔子警察朱迪和狐狸尼克之间的有趣故事。这部在中美同步上映的影片,自上映以来不仅票房单日破亿,并且获得“零差评”的口碑。这部兼顾娱乐性和社会性的影片,赢得了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的喜爱。本文从电影观众学角度分析《疯狂动物城》的成功,试图对电影作品打动观众的深层心理动因作出诠释。

观影心理;期待视野;替代性满足

《疯狂动物城》是由迪士尼影业出品的3D动画片,该片讲述小镇女青年兔子朱迪前往大城市展开寻梦之旅,后与看起来一点都不和谐的狐狸尼克组成搭档,并破获一桩动物界大案的故事。这部在中美同步上映的影片,自上映以来不仅票房单日破亿,最高票房高达1.66亿,并且获得“零差评”的口碑。这部兼顾娱乐性和社会性的影片,赢得了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的喜爱,居高不下票房的背后引发国内制作人的深层思考。

一、内容和角色契合观众的观影心理

就电影作品而言,艺术形象的独特性、情节的变化性,以及艺术手段、艺术技巧的独创性可以激发欣赏者的趋新心理。从信息论观点看,艺术形象作用于欣赏者的审美结构,使得欣赏者产生一种猎奇的满足。在影片《疯狂动物城》中,人们印象中的动物形象都发生了彻底的颠覆。例如,观众普遍认为狡猾,做尽坏事的狐狸,在影片中变得机智和勇敢;胆小懦弱的兔子在这里成了一名优秀的警官;而自然界中最温顺的绵羊却是导致案件发生的幕后黑手,这样陌生化的艺术处理带给人们趋新性的观影心理。

观众在观影时得到的不仅是视听的享受,更多的是与片中的情节产生共鸣。共鸣作为一种最为强烈的情感交流效果,往往表现在观众观影的过程中。当观众置身于黑暗的电影院中,就相当于把自己置身于角色当中,所有的情绪都可以感同身受,这也就是观众会跟着影片大笑大哭的原因。在影片中人们会为了兔子朱迪遭到歧视而打抱不平,会因为树懒闪电的动作迟缓而哈哈大笑,当影片的最后兔子朱迪作为一个小镇女青年完成自己梦想并获得成功时,观众的内心都是感动的。只有与观众产生共鸣的影片,才能得到观众的喜爱。

电影要满足社会主体的大众需求,社会心理必然在银幕上得到体现。普列汉诺夫曾经认为社会心理是一种直接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社会的精神状况,是一定社会群体的感觉、情绪、意志、愿望、情趣以及风尚、习俗等因素的总和。制作团队在创作时牢牢抓住当前时代的社会心理,不仅刻画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动物世界,更用童话的方式植入人类社会的现实问题。在《疯狂动物城》中,大象拒绝卖给狐狸冰棍、牛局长逼兔子离开警局、食草动物集体抵制肉食动物……动物城里不同物种之间也充满了歧视、敌意和误解。“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这样的人类之间的偏见被移植到了动物世界中,故事内容对现实社会中的歧视、种族还有权利等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二、叙事和情节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视野”

观众选择收看电影的趋向有赖于观众的期待视野,这种期待又是观众长期的艺术审美和生活实践经验的心理表现形态。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说过:“电影是一种会讲故事的机器”。其中,影片中的叙事手法就决定了能否讲好一个“故事”。《疯狂动物城》中的叙事结构遵守了观众熟悉的经典叙事语法。从选择影片到感受影片,从理解影片到认同影片,从体验影片到评价影片,每一步都离不开“期待视野”。姚斯在接受理论中提到,作家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从下笔那一刻,就已经对他们的欣赏与理解作出预测,读者是有“期待视野”的。一部作品是背离还是超越读者的“期待视野”,将决定这部作品在该时代的受欢迎的程度。该片中的平等主义和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主题与观众的“期待视野”相同。

《疯狂动物城》中隐喻的平等主义得到伸张。食草动物兔子朱迪与食肉动物狐狸尼克在开始相遇时,两个人都对对方充满了猜忌和偏见。朱迪是一只对生活积极向上的阳光母兔子,她单纯善良地认为这个世界充满美好,而尼克则已对这个动物城感到失望,经历了世态炎凉。尼克和朱迪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去除了对彼此的偏见并成了一对幸福的恋人。朱迪作为一个女性形象,能让观众更好地认知性别偏见,尼克作为一个食肉动物代表的是种族偏见,这都是不平等关系,也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但是容易忽视的部分。还有警察局的牛局长蔑视小动物,作为行政人员的树懒办事效率低下等都映射了当下社会,影片中制造的效果符合甚至超越了观众的“期待视野”。片中的绵羊市长长期以来受到偏见对待,历史的教训让她终于开始反抗证明自己,但是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最终葬送了自己,这是在提醒人们去掉偏见才能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影片拥有无比正确的价值观就是“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并且充满了鼓舞人心的正能量。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善恶美丑,该片还是秉承了迪士尼的优秀传统给人们创造了一个美满的结局。故事的主要事件是绵羊市长利用动物界中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之间的偏见,一手策划了一场“贼喊捉贼”的案件。剧情紧凑有序,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也在思考到底谁是幕后黑手。影片的末尾,绵羊最终戴上了手铐,动物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疯狂动物城》通过生活在动物城里的动物们来向观众传递了关于呼吁世界和平,人人平等,消除种族和宗教歧视等具有正能量的世界观,这样正能量的价值追求也符合观众的“期待视野”。

三、主题和场景激发观众的“替代性满足”

在文化消费主义观念盛行的当代社会背景下,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商品,电影的首要功能是娱乐大众。观众通过从电影影像和故事中获得某种心理上的“替代性满足”来消解日常生活的压力,以放松情绪和实现精神的愉悦。美国符号学派美学家苏珊·里格把电影称作“造梦工厂”,观众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事情可以通过观影的方式实现,成为一种“替代性满足”。《疯狂动物城》通过创造一个乌托邦使观众的心理与情感需求得到释放。

影片主题宣扬每个成员都有成功的可能性,实质上寄托了动物界对梦想的追求。参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而言,自我实现在影片中得到了渲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主角兔子朱迪的警官梦想,弱势群体经由自我奋斗达成不可能的梦想,她的经历就是自我实现的完美叙事范本。《疯狂动物城》的确堪称一个乌托邦式的动物世界,照顾到每一个不同物种的差异,给它们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但是乌托邦只是人类的一种美好憧憬,无论在人类族群,还是动物世界,都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之中。

在《疯狂动物城》中,拟人化的故事场景把观众带入梦幻的世界,所有建筑和街道都具有人类文明社会的场景特征,所有动物都像人一样可以直立行走。其中,最精致的画面就是朱迪从小镇坐上火车前往动物城,透过火车车窗看到的各种风景,有沙漠、椰子树、冰雪世界等,观众仿佛也真的置身于其中,甚至伸出手指就可以触摸到椰子。而当朱迪和尼克置身于危险之中时,观众甚至会因害怕而捂住眼睛,人类所具有的场景特征增加了影片的虚幻真实。因此,影片借动物世界来映射人类社会,使观众从内心深处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四、结语

在电影制作以大众需求为导向的今天,电影观众无疑成了电影事业中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之一。电影选题必须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观众的心理诉求,使影片达到艺术与娱乐的完美结合。当然,以大众需求为导向与电影艺术价值并不矛盾,因为这些艺术价值体现在制作方对于生活体验、情感积累、审美修养和艺术技巧的深度把握,换而言之,好电影适合所有的人观看。因此,从电影观众学的角度分析,《疯狂动物城》是一部在对所有人说话的电影,不同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J905

A

1674-8883(2016)13-0194-01

高臻笛,女,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影视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疯狂动物城朱迪尼克
疯狂动物城
一只叫尼克的狗
尼克·杨的时尚生活
鲨鱼尼克
嘿,闪电先生,能快点吗?
《疯狂动物城》玩转政治寓言
甜可乐